随州叶家山(叶家山曾侯家族墓地曾国的族属)

橘黄色日落 诗词大全 24

叶家山曾侯家族墓地曾国的族属

在考古发现的瑰宝中,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揭示了一段西周早期的神秘历史。这座曾侯家族的陵寝,以其出土的325件精美青铜器,铭刻着“曾侯”的荣耀,其年代早于已知的曾国墓葬,无疑是研究曾国族属的重要线索。

随州叶家山墓地是西周早期曾国的一处高等级贵族墓地,该墓地位于随州市经济开发区淅河镇蒋家村,随州曾侯乙墓与之相隔20余公里,2011年1月至6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的第一阶段发掘工作,发现墓葬65座,车马坑1个。

叶家山西周曾侯墓葬群中最大规模的M111号墓的二层台上的文物,全部对媒体开放。除了与其他大墓有的青铜鼎、青铜簋、鬲、斛、爵,独有的西周时期的编钟外,最吸引人的要数分布四周的上百件冷兵器,金戈、铜盾、箭镞、车马等十分齐全,令在场的记者和参观嘉宾大开眼界。

随州叶家山墓葬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判定为西周早期墓葬,距今约3100多年。8月20日,随州市委书记王祥喜在发掘现场获知这一结论后,提出要高起点规划,把随州周围遗存纳入进来,力争国家大遗址保护。湖北最早的青铜时代墓葬为黄陂盘龙城的商代二里岗文化时期墓葬,属于商代早期,比叶家山墓葬更早。

随州叶家山现西周青铜双面人头像 夏朝建立前后,即尧舜禹时期,随州一带乃至整个长江中游都是三苗的居地,而随州地区处于三苗的北疆,因而在夏人同三苗的斗争中,随州成为双方的争夺的要地,尧舜禹也由此同随州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 “尧放丹朱”。

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是自曾侯乙墓发掘后,又一和曾国或曾侯相关的考古发现,对研究西周早期的曾国历史具有重大意义。

随州博物馆的考古发现

随州在东汉时属于南阳郡,南阳是两汉时期的农业大郡,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墓中出土大量的陶仓和田模,2011年10月12日《中国文物报》专版报道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的重大成果,该墓地位于随州市经济开发区淅河镇蒋家村。

11月5日,随州博物馆推出早期曾国·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临时展出,吸引了大量观众。这是叶家山考古出土的300余件文物首次对外公开展出,一批国宝级文物惊艳亮相。

随州叶家山西周墓葬群考古发掘工作逐渐进入尾声,2013年7月18日中午,考古人员又有惊喜发现,一件青铜双面神像首现于最大的111号墓中,这也是湖北省首次在西周墓葬中发现青铜双面神像。 由于神像的体积不大,记者站在距离棺底9.8米深的上方,一时无法看清。

接下来的几年里,在随州又不断发现曾侯墓,更加让研究人员大吃一惊的是,目前已发现的随国青铜器上的文字记载的都是曾国。而从出土的文物和墓地发现的数量上看,曾国一定是一个强盛且有影响力的国家。如果推断正确,那它又为何不曾被史书记载呢?

随州博物馆要不要门票?

随州市博物馆不要门票,随州市博物馆曾列着随州市历史悠久的文物,如擂鼓墩曾候乙扁钟,叶家山,安居羊子山等等出土的文物,都充分显示了随州市悠久的历史。

【文藏来答】之前同类问题回答过很多,今天来看看看过的最奇特最好看最有趣的青铜器。 《诗经·采芑》:方叔率止。约軧(dǐ)错衡,八鸾玱(qiāng)玱。

” 这是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随州叶家山西周曾侯墓、文峰塔东周曾侯墓考古发掘领队黄凤春在20日召开的湖北省政协“随州大遗址保护与利用”界别协商座谈会暨重点提案督办会透露的。记者在随州市博物馆看到了这个钟身刻满铭文的编钟。

《曾随之谜》三集纪录片分别是《发现》《谜团》《破解》,从1978年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后“曾随之谜”源起,讲述了通过随州叶家山西周古墓及文峰塔东周古墓发掘,一次又一次石破天惊的发现,考古人员抽丝剥茧般从几次重要考古发掘中寻找各种佐证。

西周王朝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成为重要的政治制度,周人分封的地理空间已相当辽阔:北至琉璃河燕国,南至随州叶家山曾国,东至山东齐国,都出土过不少周初铜器,与商代相较,出土金文的数量与地点都大为增加。

编钟的已知最早发明时间

叶家山墓地将编钟历史前推500年,改写世界音乐史。曾侯乙编钟曾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而在随州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了比曾侯乙早500多年的编钟,或将改变对钟的起源的认识。考古人员在编号墓墓壁二层台发现了1个镈钟和4个编钟,5件为1套。

青铜器类。盘浅腹,高圈足的曾侯谏铜盘是2013年随州叶家山28号墓出土,也是西周早期铜盘,该器材是由青铜制作,属于青铜器大类,也是西周的一种装饰物品。

西周王朝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成为重要的政治制度,周人分封的地理空间已相当辽阔:北至琉璃河燕国,南至随州叶家山曾国,东至山东齐国,都出土过不少周初铜器,与商代相较,出土金文的数量与地点都大为增加。

另一派史家则认为曾国和随国是一个国家。考古学家李学勤便坚持这种看法,认为曾侯乙墓出土于随州地区。史书记载,随国在春秋中期以后沦为楚国的附庸,但战国时期曾国为何仍有如此强大的经济实力?李学勤推测,曾侯可能帮助楚国复国,楚国为了回报赠送了曾国大量财产。

随州市博物馆占地面积118亩,其中建筑面积达20400平方米,展陈面积达8000平方米。馆内设有《曾国迷踪》《曾侯乙墓》《擂鼓墩二号墓》《神农故里》《汉风唐韵》《屹立汉东——随州叶家山西周墓地》和《追回的宝藏》七个基本展览,另附设有曾侯乙编钟演奏厅和一个湖北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展厅。

请问随州的叶家山文物什么情况了

  8月20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介绍,随州叶家山墓地考古发掘获阶段性成果,出土的大量青铜器、原始瓷器及铭文,刷新了湖北考古发现的多项纪录,对于研究汉水流域的西周文化、曾国的来源和始封、原始瓷器的产地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文物佐证,特别是对西周早期曾国史研究将是一个重大突破。

  叶家山墓地田野发掘第一期工作已基本结束,共发现墓葬65座和1座马坑,除2座大墓未掘外,其余墓葬都已发掘完毕,出土陶、铜、瓷、漆木、玉石等各类文物达739件套,青铜器多达325件。根据器物形制特点,这些器物的年代为西周早期。其中,大量西周青铜器和原始瓷器的出土,是本次发掘的一个亮点。更为重要的是,绝大多数青铜器上都有铭文,在多座墓葬的青铜器上见有 “曾侯”、“曾侯谏”铭文,比已知的曾侯乙墓要早500余年,说明此处墓地应是与早期曾国和曾侯相关的一处墓地。

  黄凤春介绍,通过勘探和发掘证明,叶家山墓地是一处保存完整的西周早期高等级贵族公墓,墓地呈现出西周姬周文化特征,时代早且明确,出土铜器丰富完整,多数铜器都有铭文,国属应属曾。首先,叶家山高等级贵族墓地是湖北近20年来的首次发现,墓地的规格和规模在江汉地区乃至长江流域都是一次重要的考古发现。其墓葬保存之好、出土文物之丰、时代特征之明确,都为近年湖北考古工作之仅有。再者,自曾侯乙墓发现后,有关曾国问题的讨论不绝于学界,大多数学者认为曾国是在西周晚期周灭鄂后而立国的,叶家山墓地所见铜器及铭文表明,西周早期不仅有曾国,并已称侯,为西周早期曾国史研究撩开了面纱。同时,大量成熟、品类齐全的原始瓷器的发现,将有助于解开原始瓷器的产地之谜。(来源: 随州日报社)

标签: 叶家山 墓地 考古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