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是明朝著名的什么家?
朱熹是仅次于孔子的第二大圣人,是明朝著名的理学家。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朱熹是宋朝的。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朱熹是南宋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和诗人。他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即今天的福建省尤溪县。朱熹是程颢和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务,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生活在南宋时期,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字元晦,号晦庵,被誉为儒学集大成者,被尊称为朱文公。朱熹并非孔子亲传弟子,却在孔庙享有祭祀,位列大成殿十二哲之一。
南宋人物。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简介资料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出生于南剑州尤溪。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朱熹是宋朝诗人,南宋时期全能型人才,儒学集大成者。
朱熹是宋朝的诗人。朱熹是宋朝思想家、哲学家、诗人,还是非常当时非常有名的理学家,朱熹字元晦(另一字为仲晦),祖籍江西婺源,朱熹别称先生,因其逝世之后被谥为“文公“,因此后人也称他朱文公。
朱熹生活在南宋。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e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朱子文化是指宋朝时期以朱熹为代表的儒家文化。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
朱熹简介:朱熹是南宋的一位理学家、思想家、诗人和哲学家,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代表作有《周易本义》、《通鉴纲目》、《春日》、《观书有感》等。
朱熹是儒学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人物,他被称为宋代理学和经学的集大成者,其理学思想直接影响了之后的元、明、清三代。
朱熹是南宋的诗人。朱熹,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生于1130年,死于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逆翁等,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朱熹是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入仕后,历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为官清正有为,还曾为宋宁宗讲过学。朱熹一生的著作颇多,主要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晦庵词》等,《四书章句集注》还被钦定为教科书以及科举考试的标准。后人为朱熹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
朱熹悟道了吗?
朱熹早年做学问,意在穷世间之理,功夫多用在“考校同异,研究纤密”上,故于事上的功夫,有所欠缺。
朱熹生活在宋朝,他是宋朝最杰出的理学家、思想家,被誉为儒学集大成者,与程颢、程颐一起创立了著名的“程朱学派”。朱熹因其对儒学的卓越贡献,非孔子亲传弟子却能在孔庙享祀,位列大成殿十二哲之一。他的理学思想深深影响了元、明、清三朝,成为官方哲学,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朱熹是宋朝的。朱熹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出生于宋徽宗时期,活动于南宋中期至晚期,是宋朝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朱熹的学说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熹的‘熹’指:前途 光明 \他字元晦 意为第一天不顺利,他的字取反义相对的。 ‘熹’指:日光 光明 炙,炽热 ‘元’指头、首、始、大 。
唐朝的。这你算问着了,唐朝诗人最多了。 张九龄(673-740),字子寿,韶州(今韶关市)人 李白(701-762),字太白,晚年自号青莲居士。
朱熹是哪个朝代
朱熹是南宋时期的诗人。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他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闽学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朱子。他的理学思想影响很大,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
书法成就:
朱熹也善书法,名重一时。明陶宗仪《书史会要》云:“朱子继续道统、优入圣域,而于翰墨亦工。善行草,尤善大字,下笔即沉着典雅,虽片缣寸楮,人争珍秘”。
朱熹自幼跟随父亲朱松及武夷三先生刘子翚、刘勉之、胡审习字,尝学曹孟德书,后攻钟繇楷书及颜真卿行草,一生临池不辍,书法笔墨雄赡,超逸绝伦。自古以来,传世墨迹,虽是断简残编,都被奉如至宝加以珍藏。
又因其思想学说从元代开始已成为中国官方哲学,不但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而且还远播海外,产生巨大的影响。他思想学说的盛名,把其书法艺术的光芒掩却了。朱熹善行、草,尤善大字,传世作品以行书简牍为主,大字墨迹很少。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饶市婺源县)人,生于福建路南剑州尤溪县(今福建三明市尤溪县)。字元晦、仲晦,又称紫阳先生,又称朱文公。中国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尊称朱子。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家境穷困,自小聪颖,弱冠及第,绍兴十八年(1148年)考中进士。历高宗、孝宗、光宗、甯宗四朝,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等职,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讲学。晚年遭遇庆元党禁,被列为“伪学魁首”,削官奉祠。庆元六年(1200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岁。后被追赠为太师、徽国公,赐谥号“文”,故世称朱文公。
朱熹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思想集大成者,开创了紫阳学派。他的理学思想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官方哲学,由其校订的“四书”成为后代科举应试科目。
朱熹著述甚多,其《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元、明、清三代科举的“圣典”。此外朱熹的作品还有《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等,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