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记翻译(黄鹤楼记原文及翻译)

admin 诗词大全 14

黄鹤楼记古诗

答案:B 翻译 答案:(1)刚一到任就把政事治理得很好,一发出号召老百姓就十分拥护。(2)(从黄鹤楼上可以)极目遥望浩浩的长江,可以看见众多的高山。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②。 晴川历历③ 汉阳树,芳草萋萋④鹦鹉洲⑤。 日暮乡⑦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⑧。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 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译文: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图经》上说:“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讳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伟。

耸构:矗立的楼宇(指黄鹤楼),“耸构”与“高标”意思相同。巍峨:高大雄伟的样子。巃嵸:高耸的样子。倚:靠着。河汉:银河。重檐:两层屋檐。翼:古代建筑的飞檐。馆:房舍。闼:门。霞:高大。敞:宽敞。窥:远眺。井邑:城乡。荆吴:楚国和吴国,这里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形胜:山川胜迹。

在鄂州城的西南角,矗立着一座名扬千古的建筑——黄鹤楼。据《图经》记载,此楼得名于传说中的仙人费祎,他曾经骑着黄鹤在此地驻足,故而得名。这个故事见诸于《神仙传》与《述异记》之中。黄鹤楼以其雄伟壮观的风貌傲视群楼,其顶部直插云霄,仿佛与银河相接,底部则临江而立,俯瞰长江。

黄鹤楼文言文译文?

黄鹤楼的文言文译文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但登高台北望远,自古同此凉烦忧。

也”来表示判断和陈述的语气,使文气得到了舒缓。最后又用了长长的中间略加停顿的感叹加反问的句式,把对黄鹤楼赞美之情推向了高潮。至此。文章戛然而止,可言有尽而意无穷,余音袅袅,耐人回味,全文用对偶句或对偶短语有八组之多,有铺陈,有夸张,有比喻,对黄鹤楼进行多角度的描写。

课文翻译:在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图经》上说(据《图经》记载):“三国时代蜀汉大将费祎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返回时在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来命名这座楼.”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记》上.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

意思是说在鄂州城的西南角,有一座楼叫黄鹤楼,《图经》上说,费祎成仙,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在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事情记载在《神仙传》上,事迹保存在《述异记》上,观看黄鹤楼这座矗立着的楼宇,高大雄伟,高高耸立,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层屋檐。

译文与注释】[于园在瓜洲步五里铺,富人于五所园也.]于园在瓜洲停船的地方——五里铺。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高标宠苁,有关事迹还保存在《述异志》上。”有关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俯拍云烟。

黄鹤楼记原文及翻译

翻译:在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一座楼叫黄鹤楼。《图经》上说:费祎成仙,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在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事情记载在《神仙传》上,事迹保存在《述异记》上。观看黄鹤楼这座矗立着的楼宇,高大雄伟,高高耸立。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⑼流。 【译文】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 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 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 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黄鹤楼记》 作者: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译文】: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黄鹤楼。

《黄鹤楼记》是阎伯理的代表作之一,文章短小精悍,文字优美,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它表达了作者对黄鹤楼的热爱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文言文翻译的注意事项:理解语法和词汇: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理解这些差异是翻译文言文的基础。

黄鹤楼记 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讳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宠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黄鹤楼》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原 文]

州①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②云③:“费祎④登仙,尝⑤驾⑥黄鹤返憩于此⑦,遂以名楼⑧。”事列《神仙》⑨之传,迹存《述异》之志⑩。观其耸构(11)巍峨,高标(12)巃嵸(13),上倚河汉(14),下(15)临江流;重檐翼馆(16),四闼(17)霞敞(18);坐窥(19)井邑(20),俯(21)拍云烟(22);亦(23)荆吴(24)形胜(25)之最也。

[注 释]

①州:指鄂州,治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②《图经》:记载某地风俗、物产,附有地图的书籍。③云:说,道,这里指记载。④费祎(yī):字文伟,三国时蜀汉大将军。⑤尝:曾经。⑥驾:乘。⑦憩(qì)于此:即“于此憩”。憩,休息。于,到。⑧遂以名楼:“遂以之名楼”的省略。以,用。之,此,指“黄鹤”。名,为……命名。名词用如动词。⑨《神仙》:即《神仙传》,晋代葛洪著,专记有关神仙的传说故事。⑩迹存《述异》之志:即“迹存于《述异》之志”。迹,指费祎登仙的事迹。《述异》之志,即《述异记》,南朝梁任昉著,多载志怪故事。志,记。(11)耸构:楼阁高耸。(12)标:顶端。(13)巃嵸(1óng zōng):高耸的样子。(14)河汉:银河。(15)下:底部。(16)重檐翼馆:意为“重檐翼于馆上”,多层的屋檐像鸟展翅于馆舍之上。翼,名词用如动词,像鸟展翅。(17)闼(tà):门。(18)霞敞:向霞光洞开。 (19)窥:观看,观察。(20)井邑:城乡。(21)俯:低头。(22)云烟:云雾。(23)亦:乃(是),本来(是)。(24)荆吴:楚国和吴国。这里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25)形胜:地理形势和山川名胜。胜,美。

[译 文]

鄂州城的西南角,有座黄鹤楼。《图经》上说:“(蜀汉大将)费祎成仙(后),曾骑着黄鹤回到这里休息,于是就用‘黄鹤’给这座楼命名。”这件事记载在《神仙传》上,有关事迹(也)保留在《述异志》的记载中。(你)看它楼阁巍峨,楼顶高耸。上靠银河,下临大江;多层的屋檐像鸟展翅于馆舍之上,四面的大门向着霞光洞开;坐着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头可以抚摩云雾和烟霞:是楚国、吴国的故地中地理形势和山川名胜最美的地方。

[鉴 赏]

文章写“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既介绍了黄鹤楼命名的由来,又渲染了黄鹤楼的神秘色彩,更为重要的是从侧面烘托出楼的雄奇高大,否则仙人怎么能“驾黄鹤返憩于此”呢?接下去描写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无一不围绕着这个“高”字用力。写文章有如拳击,不能五指伸开,而要集中成拳头才有力量,《黄鹤楼》的创作便是如此。文中多用对偶,使得节奏鲜明;而又句式多变,疏密有致。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