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谁说的
回是柳宗元, 在中国古代,受儒家思想熏陶的知识分子,对人生的基本态度“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但柳宗元处逆境仍心存高远,他始终抱持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人生旅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困守永州10年,成了他生命中新的起点。他的许多有名的文学作品都是在这里写成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是战国时期孟子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的《孟子》中《尽心章句上》(第九)。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孟子说的。这段话是孟子对一个游说的人说的,当时的时代各种思想流派纷呈,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发展阶段;“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原文是出自《孟子》,原文的后半句是“达则兼善天下”,后人习惯把兼善改作“兼济”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白话译文: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人家理解,我悠然自得无所求;人家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无所求。”宋勾践问道:“怎样就能做到悠然自得无所求呢?”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什么意思?
通俗大意就是 君子做事要分辨是非,做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当你发达了(当大官或富有)要以救济天下为己任,当你不发达时,完善你自己就好了。
这是最先来自于孟子的思想。出自于《孟子》的《尽心章句上》, 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孟子说的。 孟子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意思是在穷困时要保持自己的善良品德,而在达到成功的时候,则要帮助和照顾到天下所有人的善良品德。【出处】这句话的出处是《孟子·尽心上》。【原文节选】《孟子·尽心上》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古文翻译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且不失孟子原义。就是说,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显达之时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人生不得志。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此话引自孟子的《孟子》,原来说的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后人改“兼善”为“兼济”,且不失孟子原义。换句话说, 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提升个人修行,得志显达时就要造福天下苍生。 穷,多指身处逆境,穷困潦倒,郁闷不得志。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孟子说的,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 释义 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应该怎么解释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一句成语,意为在富裕的时候要为天下人做贡献,在贫穷的时候要照顾自己的利益。
• 与“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差不多的另一句体现...• 穷则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孟子说的这句话的含意 •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的文言文 • 解释一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作者谁 更多相关问题>>。
“达则兼济天下”的上一句是:“古人云:“穷则独善其身”,诗句出自唐代白居易所著的《与元九书》“达则兼济天下”全诗《与元九书》唐代 白居易月日,居易白。微之足下: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尽心上》,原句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一句话,出自《孟子》尽心篇。孟子对宋句践说:「你爱好游历吗?我来告诉你游历的道理。人们知道你时,你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人们不了解你时,你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宋句践问:「怎样做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
原文: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译文:孟子说:“崇尚德,爱好义,就能悠然自得无所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出自哪里?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自己穷困潦倒不得志的时候,一定要管好自身,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而在得志,飞黄腾达的时候,也要努力让天下的人都能够得到好处。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中的道理: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告诉人们一个人在不得志的时候,就要洁身自好,注重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一个人在得志显达的时候,就要想着造福天下百姓。这句话千百年来不知道鞭策和激励了多少读书人,这些有志气、有修养、有抱负的读书人,往往把这句话当作自己的人生座右铭。
应该说这句话对一个人的激励和指导意义是非常积极的:引导人们在人生落魄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不要破罐子破摔,而要努力提高在自身的修养和品德;同时也告诫人们在人生得意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顾着自己,而要多接济和救助更多的普通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出自《尽心章句上·第九节》,作者孟子。
原句: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尊重规律乐于采用最佳行为方式,就可以悠然自得。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读书人能得到自己的本性。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人民不会对他失望。古时候的人,如果得志,就会惠泽万民;如果不得志,就修养自身以现于世间。穷困时独自善养自身,发达时兼顾善养天下万民。
《尽心章句上》作品简介及赏析《孟子》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
节选的句子与孔子所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一样,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成为两千多年来 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成为最强有力的心理武器,既对他人,也对这个世界,更对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