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记经典内容?
徐霞客游记 散文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明末徐弘祖经34年旅行。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作叫《游天台山日记》。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地是天台山。《徐霞客游记》开篇第一卷就是游天台山日记。
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该日源自徐霞客游记开篇之作《游雁宕山日记》。中国旅游日的发起就和徐霞客有关。之所以选择5月19日,是因为《徐霞客游记》里的首篇《游天台山日记》记录的就是这个日子。《徐霞客游记》开篇的短短24个字,为后人留下了文化旅游的瑰宝。
《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是《游天台山日记》。记录他第一次游历浙江天台山的九天。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语言清新朴素,精练准确,从此篇读者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记的基本风格。原文节选: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
《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是《游天台山日记》。徐霞客的开篇之作《游天台山日记》不仅是《徐霞客游记》个人游记的起始,更是中国旅游文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详细记录了徐霞客游览天台山的经过,天台山作为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其壮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访。
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该日源自徐霞客游记开篇之作什么
由于“中国旅游日”与我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史学家、文学家徐霞客紧密相关,打开《徐霞客游记》,第一篇就是《游天台山日记》。徐霞客在30年的旅途中,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撰写的游记中详细记录了许多见闻。
徐霞客基于对祖国河山的热爱,锲而不舍地献身于地理考察事业。
对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势颇有重笔。对明岩石洞之阔大、洞外石壁高耸之奇也写得气势非凡。其后对寒岩、鸣玉涧、琼台等各景也一一描绘。《游天台山日记》是明代徐霞客所著《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是公元1613年徐霞客初游天台山时所记,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语言清新朴素,精练准确。
《徐霞客游记》开篇《游天台山记》:"癸丑之三月晦(公元1613年5月19日),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徐霞客游记》开篇的短短24个字,为后人留下了文化旅游的瑰宝。
徐霞客(1587年-1641年)是明末清初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他的游记以其独特的观察和精彩的文字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明代徐霞客开篇之作是《游天台山日记》。原文:初五日,有雨色,不顾,取寒、明两岩道,由寺向西门觅骑。骑至,雨亦至。五十里至步头,雨止,骑去。二里,入山,峰索水映,木秀石奇,意甚乐之。一溪从东阳来,势甚急,大若曹娥。四顾无筏,负奴背而涉。深过于膝,移渡一涧,几一时。
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该日源自徐霞客游记开篇之作什么
2001年5月19日,浙江宁海人麻绍勤以宁海徐霞客旅游俱乐部的名义,提出将《徐霞客游记》首篇《游天台山日记》的开篇之日定名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开篇仅有24个字,但这些文字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旅游遗产。
他游山玩水,号称“旅圣”,写《徐霞客游记》,文采上佳。每年中国 旅游 日定为5月19日,正是来自《徐霞客游记》开篇《游天台山记》。天台山位于浙江中东部宁波、绍兴、金华和温州交界,是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发祥地。
徐霞客是明朝人。简介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人。
徐霞客是哪个朝代的 一部《徐霞客游记》让后世之人记住了徐霞客这个人,他是一个旅行家,风餐露宿,云雾为伴。
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是啥
徐霞客游记开篇之作是《游天台山日记》。
记录他第一次游历浙江天台山的九天。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语言清新朴素,精练准确,从此篇读者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记的基本风格。
原文节选: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晴,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今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山顶随处种麦。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
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同意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上人:对僧人的尊称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轰风动,路绝旅人。
庵在万山坳低洼处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先略叙一路风光美景,再着重记叙登华顶峰,观断桥、珠帘瀑布,华顶峰景色以及草木异状亦有一定描绘,而对断桥、珠帘之水的描写则尤为细致,对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势颇有重笔。对明岩石洞之阔大、洞外石壁高耸之奇也写得气势非凡。其后对寒岩、鸣玉涧、琼台等各景也一一描绘。
《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是《游天台山日记》。
《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是《游天台山日记》,记录他第一次游历浙江天台山的九天。《游天台山日记》先略叙一路风光美景,再着重记叙登华顶峰,观断桥、珠帘瀑布,对华顶峰景色以及草木异状亦有一定描绘,而对断桥、珠帘之水的描写则尤为细致,对水石交映、潭深水急之势颇有重笔。对明岩石洞之阔大、洞外石壁高耸之奇也写得气势非凡。
其后对寒岩、鸣玉涧、琼台等各景也一一描绘。《游天台山日记》徐霞客初游天台山时所记,时间是公元1613年,在公元1632年作者又再次游览并另作一记。《游天台山日记》基本上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语言清新朴素,精练准确,从此篇读者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记的基本风格。
作者简介:
徐霞客(1587-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阴(今江苏江阴)人,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欲“问奇于名山大川”。21岁开始专心旅行,30多年间历尽艰险,足迹南至云、贵、两广,北到燕、晋,遍及现在的19个省区。其考察所得,按日记载,死后由季会明等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的重要地理学贡献有:对喀斯特地貌的详细考察、记述和探索,居世界先进水平;纠正了古代文献有关中国水道源流记载的一些错误,如否定“岷山导江”旧说,肯定金沙江乃长江上源的事实;观察记述了不少植物品类及其分布的若干规律;对火山、地热及各种人文地理现象的细致考察与记录。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游天台山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