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讲述了哪5个故事(七律长征的七个故事?)

橘黄色日落 古诗鉴赏 18

七律诗《长征》讲了哪些故事?

《七律·长征》描绘了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困苦,包括翻越五岭山脉,疾跨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以及翻越雪山和草地等壮丽场景。这首诗生动地展现了红军的英勇顽强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红军长征胜利的赞美和敬意。

《七律·长征》这首诗描绘了红军长征的壮阔画面,其中提及了一系列重要事件:1. 翻越五岭:诗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形象地描述了红军翻越五岭山脉的艰难情景。五岭山脉横亘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交界处,是红军长征途中必须穿越的天然屏障。

《七律·长征》讲了翻越五岭山和乌蒙山,横渡大渡河,巧过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过雪山和草地,三军在会宁会师等。

腾越五岭(越五岭)疾跨乌蒙(跨乌蒙:突破乌江天险)巧渡金沙江(渡金沙)飞夺泸定桥(抢大渡)喜踏岷山雪(翻岷山:爬雪山)原诗: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主席在长征途中写的《七律·长征 》诗如下。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毛主席以一首短短的七律概括了长征的伟大主题,其中包括了惊险、曲折、悲壮和感人的故事。这首《长征》从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一首八行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七律长征里写了哪几个长征故事最喜欢哪一个,说说明理由?

七律长征里写了智渡乌江,强渡大渡河,勇夺腊子口,翻越五老峰,翻珉山大雪山,过草地的长征故事。 最喜欢的是强渡大渡河。

半床棉被 红军长征至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名女战士借宿农民徐解秀家。当时,徐家床上仅铺稻草与破棉絮。夜晚,女红军与徐解秀共盖一条行军被,同眠一床。徐解秀的丈夫则睡在门外的草垛上。白天,红军战士与徐解秀一同劳作,宣传进步思想,并帮助她照看孩子。

七律长征所经历的主要事件 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七律长征》这首诗重点讲了红军长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全诗展现了五幅“征难图”,分别是翻越五岭图,穿越乌蒙山图,巧渡金沙江图,强渡大渡河图,翻越积雪岷山图。

七律长征的七个故事?

一是血战湘江 ; 二是强渡过乌江; 三是巧渡金沙江; 四是强渡大渡河; 五是飞夺泸定桥; 六是爬雪山 (岷山 ); 七是过草地。最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会宁。

七律长征讲述了翻越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岷山的故事。翻越乌蒙山 周旋乌蒙山二六军团大闹湖南云南。看到红军在黔西落脚,国民党军马上集中了十几万人,由蒋介石嫡系将领顾祝同统一指挥前来围攻。为避开强敌,任弼时、贺龙率部进入纵跨云贵两省的乌蒙山区。

巧渡金沙江:在金沙江,红军在毛主席的指导下,利用木船和临时搭建的浮桥,成功渡过了金沙江,摆脱了敌人的追击。强渡大渡河:在毛主席的部署下,红军分成左右两路纵队,在短时间内急行军,成功抢占了渡口,并在敌人增援到来之前安全渡过大渡河。

七律长征选用了巧渡金沙江和强渡大渡河这两个典型事例。

《七律·长征》中提及的红军长征重要事件,具体如下:1. 翻越五岭:诗中“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描述了红军轻松翻越了连绵的五岭山脉。2. 翻越乌蒙山:诗中“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描绘了红军如同走过泥丸般轻松地越过了雄伟的乌蒙山脉。

七律长征的主要内容?

《七律•长征》全诗内容如下: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译文如下: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常。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仅用56个字,便高度概括了长征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通过生动典型的事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工农红军不畏艰难,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纵观全诗,气势磅礴,气魄宏伟,格调高昂,笔力雄健。不仅大处雄浑,节奏强烈,而且小处精细,抑扬顿挫。诗中对仗极为工整,用词极为精妙。全诗对张牙舞爪、穷凶极恶的敌人不置一字,视之若无。这种傲视山川的夺人之气,非百战百胜、总揽全局的三军统帅、一代伟人而不能拥有此胸怀,无此胸怀亦不能出此语。

标签: 长征 七律 红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