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为六绝句之二(戏为六绝句还叫什么?)

星空下的拥抱 诗词大全 22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注释翻译赏析

名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导读】此诗为杜甫作于肃宗上元二年(761),系《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这是一组文艺批评诗,主要针对当时讥诮前贤的年轻人而写。【原诗】王杨卢骆当时体①,轻薄为文哂未休②。尔曹身与名俱灭③,不废江河万古流④。

《戏为六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创作的一组诗,共六首。这组诗表达了杜甫对诗文写作的看法,以及他对当时文学界现状的评价。

这是一组七绝的总标题,共有六首。“戏为”,即戏作。因为“此为后生讥诮前贤而作,语多跌宕讽刺”,故云“戏”。其实,杜甫写这六首诗的态度是很严肃的,议论也很有可取之处。“六绝句”,是六首七言绝句,而非“六言绝句”。当时文坛上有一些人存在“嗤笑前贤”的好高骛远的恶劣习气。

《戏为六绝句》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包括六首七言绝句,前三首是对诗人的评价,后三首是论诗的宗旨。

《戏为六绝句·其二》该如何赏析?其创作背景是什么?

分析 《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人存在贵古贱今、好高骛远的习气而写的。它反映了杜甫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其中的“不薄今人”、“别裁伪体”、学习“风雅”、“转益多师”(兼采众家之长)等见解在今天也还是有借鉴意义的。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二全诗如下: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全诗翻译: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

戏为六绝句之二 杜甫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本诗是《戏为六绝句》中的第二首,诗中既明确地肯定王杨卢骆“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和地位,又告诫那些轻薄之徒不要一叶障目而讥笑杨王卢骆,他们的诗文将传之久远,其历史地位也是不容抹煞的。

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解析:"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王杨卢骆,指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当时体,代表了当时的体制风格。

六绝句:六首绝句。 2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这四人擅长诗文,对初唐的文学革新有过贡献,被称为 “初唐四杰”。 3 体:这里指诗文的风格而言。当时体:那个时代的风格体裁。 4哂:讥笑。 5尔曹:彼辈,指那些轻薄之徒。

《戏为六绝句》(其二)全诗如下: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全诗翻译: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

戏为六绝句还叫什么?

戏为六绝句,其实是指古代文人将戏曲比喻为六绝句的形式,强调戏曲在艺术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不过,戏曲在性质上与诗歌创作有着本质的区别。

形容经历的年代久远。《北齐书·文宣帝纪》:“﹝ 高洋 ﹞詔曰:‘朕以虚寡,嗣弘王业,思所以赞扬盛绩,播之万古。

《戏为六绝句》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创作的组诗作品,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出现的论诗绝句。

杜甫反对好古非今的文学批评观点,他的观点为“不薄今人”、“别裁伪体”、学习“风雅”、“转益多师”(兼采众家之长)。

戏为六绝句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戏为六绝句之二分析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系列诗作,针对当时的文坛风气,针对那些崇尚古风、忽视现实,以及好高骛远的批评倾向,表达了他鲜明的文学立场。其中,杜甫强调的“不薄今人”观念,即对当代文学的认可,至今仍具有启示意义。

《戏为六绝句》第一首论庾信。杜甫在《春日忆李白》里曾说,清新庾开府。此诗中指出庾信后期文章(兼指诗、赋),风格更加成熟: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健笔凌云,纵横开阖,不仅以清新见长。唐代的今人,指手划脚,嘲笑、指点庾信,足以说明他们的无知。因而前贤畏后生,也只是讽刺的反话罢了。

戏为六绝句之二 杜甫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翻译: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

元好问是金元之际杰出的作家,以诗歌方面成就为最瞩目。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出自哪首诗

出自杜甫《戏为六绝句》

全文: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才力应难夸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第二、三首论初唐四杰。初唐诗文,尚未完全摆脱六朝时期崇尚辞藻浮华艳丽的余习。第二首中,“轻薄为文”,是当时的人讥笑“四杰”的话。史炳《杜诗琐证》解释此诗说:“言四子文体,自是当时风尚,乃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曾不知尔曹身名俱灭,而四子之文不废,如江河万古长流。”第三首,“纵使”是杜甫的口气,“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则是当时的人讥笑四杰的话(诗中以“卢王”来指四杰)。杜甫引用了他们的话而加以驳斥,所以后两句才有这样的转折。意思是即便如此,但四杰能以纵横的才气,驾驭“龙文虎脊”般瑰丽的文辞,他们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标签: 名俱灭 文哂 江河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