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均怎么读(吴均的简介)

雨后云初霁 诗词赏析 17

湍的读音?

湍,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tuān。“湍”字基本含义为水势急速;引申含义为急流的水,如湍流。 在日常使用中,湍多用名词,指水势急速,如湍水。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吴均读作:wú jūn。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吴均善于写景,诗文清新,多用当时口语,自成一家,在当时颇有影响,与沈约齐名,世称“沈吴”。他的诗文,多为友人赠答、赠别之作。

《行路难》古诗的数量太多了,光李白一个人就写了三首,贯休也写了五首。另外写过行路难的诗人还有:王筠、柳宗元、翁绶、张籍、崔颢、费昶、王昌龄、卢照邻、释宝月、吴均、顾况、齐已、高适、鲍溶、贺兰进明、宋琬、范成大、谢榛、刘慎荣、王越……这么算下来,少说也有二三十首《行路难》。

金加鄂的左边念“锷”字。 锷,汉语常用字,读音( è)。形声,字从金,从咢,咢亦声。“咢”意为“血盆大口”。基本含义为:刀剑的刃。

吴均的简介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他出身贫寒,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与人生哲理之作,有的写山水,也颇有新意。其散文以描写见长,语言清丽,善于刻画人物,尤其善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会 (繁体字會) huì ㄏㄨㄟˋ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

吴国,姓吴 “吴”,普通话读音为wú。“吴”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姓也。亦郡也。一曰吴,大言也。从夨口”。

吴均读音如下:吴均的拼音:wu、jun 基本解释: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官至奉朝请。通史学,长于诗和骈文。其诗在当时颇有影响,人称“吴均体”。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另著有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

山中杂诗注音吴均

作者:吴均 原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shān zhōng zá shī cháo dài :nán běi cháo zuò zhě :wú jūn yuán wén :shān jì jiàn lái yān ,zhú zhōng kuī luò rì 。

湍{tuān}急流,急流的水:~急。 ~流。 ~濑(石滩上的急流)。 〈形〉(形声。 从水,专(zhuān)声。 本义:水势急速)同本义湍,疾濑也。

吴均好学有俊才,人称“古之狂者”。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jun。吴均读作jun,吴均的正确读音是wújūn,其中吴是第一声,而均是第四声。

吴均读作jun还是yun

吴均读作jun还是yun吴均拼音[wú jūn]吴均:人名。(公元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西北)人。通史学,工诗,善于写景,小品书札尤为见长。文辞清拔,时人多仿效之,号为「吴均体」。吴均通史学。

——吴均《与朱元思书》 又如:急湍(急流);湍洑(急流形成的旋涡);湍渚(急流中的小洲);湍鸣(急流的响声) 〈动〉 1. 冲刷;冲击 道果便近,而水湍石,不可漕。

有人说普通话使用的是汉字,但粤语如果是语言为什么要使用普通话汉字?只能说粤语继承了相当多的古汉语。有朋友说得好,中国汉字两千年,都是各地方言公用。

吴均应该是"齐梁"派诗人。吴均(469~520年),又名吴筠,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

吴均拼音

吴均读音如下:

吴均的拼音:wu、jun

基本解释: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官至奉朝请。通史学,长于诗和骈文。其诗在当时颇有影响,人称“吴均体”。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另著有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520)。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

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其诗清新,且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

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

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 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吴均既是历史学家,著《齐春秋》三十卷、注《后汉书》九十卷等;又是著名的文学家,有《吴均集》二十卷,可惜已亡佚。

吴均的拼音是 wú jūn。

1、吴均是人名

吴均(469年-520年),字叔庠,南朝梁史学家,文学家。(公元469~520)字叔庠,南朝梁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西北)人。通史学,工诗,善于写景,小品书札尤为见长。文辞清拔,时人多仿效之,号为「吴均体」。着有《后汉书注》、《钱塘先贤传》、《通史》、《续齐谐记》等。

2、吴均生平

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家境清寒,勤奋好学。天监初年,柳恽任吴兴郡太守,召为郡主簿。后由临川王萧宏推荐,受梁武帝重用,曾私撰《齐春秋》,书成奉呈武帝。书中提到武帝曾是齐明帝的佐命之臣,武帝不悦,下令将书烧毁,并将吴均免职。

吴均史学着作很多,均已散佚。文章以描写山水景物见长,「清拔有古气」,时人多效法,有「吴均体」之称。不久,奉诏修《通史》,上起三皇五帝,下讫南朝齐。普通元年(520年),书未成而卒。

吴均善于以骈文写书信,今存《与施从事书》、《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3篇,俱以写景见长。如「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青川万转」,「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明人辑有《吴朝清集》。

吴均的作品

《与宋元思书》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题解】

此篇为散文,本文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段的山光水色。文笔流畅,隽永清丽。宋元思,另说为朱元思。

其他著作:

《隋书·经籍志》录有《吴均集》20卷,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吴朝请集》,收在《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注《后汉书》90卷、《庙记》10卷、《十二州记》16卷、《钱塘先贤传》5卷、《续文释》5卷、《文集》20卷。已佚。志怪小说《续齐谐记》1卷。

标签: 叔庠 吴均体 吴兴故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