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宫女说玄宗(《行宫》(元稹)全文意思)

橘黄色日落 诗词赏析 15

先做说玄宗出自哪首诗?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出自唐代诗人元稹作品《行宫》。全诗以特别的视角和凝练的语言,表现了唐玄宗昏庸误国的事实,抒发了盛衰之感。以小见大,巧妙含蓄。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出自唐代元稹的《行宫》解释:只剩下几个幸存的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从前玄宗的轶事。赏析:此句写出宫女们长年受冷落的孤寂与无奈,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诗意凄凉至极。

原文: 行宫 唐代:元稹 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作者】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行宫原文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翻译/译文 早已空虚冷漠的古行宫,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赏析/鉴赏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可与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参互并观。这里的古行宫即洛阳行宫上阳宫,白头宫女即上阳白发人"。

出自唐代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译文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注释(1)寥(liáo)落:寂寞冷落。(2)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3)宫花:行宫里的花。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译文 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轶事。

作者:洪迈 【原文】白乐天《长恨歌》、《上阳人》歌,元微之《连昌宫词》,道开元间宫禁事,最为深切矣。然微之有《行宫》一绝句云:“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

唐玄宗为什么又叫唐明皇?

由于玄宗之称谓可尊可俗,所以唐朝之后人们都习惯称之为唐玄宗而较少直呼其名。

作者:唐代元稹 白头宫女在,闲话说玄宗: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原诗】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白话文释义: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意思:满头白发的宫女依然健在,正闲坐那儿向人诉说着谈论天宝遗事唐玄宗的故事。出处:元稹《行宫》。原文: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赏析:全诗以特别的视角和凝练的语言,表现了唐玄宗昏庸误国的事实,抒发了盛衰之感。以小见大,巧妙含蓄。

白头宫女在,这个成语可以说是,不幸言中! 白头宫女在,这个成语可以说是,不幸言中!

这句诗的意思是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五言绝句《行宫》,全诗原文如下: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白话文释义: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元稹 《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行宫》(元稹)全文意思

作者或出处:元稹 古文《行宫》原文: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行宫》现代文全文翻译: 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注解】 [1]寥落:寂寞冷落。 [2]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唐·元稹《行宫》 [佳句解析] 诗句中的十个字,虽然短小精悍,但却是意蕴深长。

元稹的《行宫》语言平实,但很有概括力,精警动人,也很含蓄。 《行宫》唐.元稹 寥落古行宮,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白居易的诗里写了一位不幸的宫女,他还没有孟才人的幸运,从来没有得到过皇帝的眷顾。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原文_翻译及赏析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唐代·元稹《行宫》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唐诗三百首 , 怀古宫怨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空旷冷落的古旧行宫,只有宫花寂寞地艳红。 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谈论唐玄宗。

赏析 元稹的这首《行宫》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这首短小精悍的五绝具有深邃的意境,富有隽永的诗味,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寄托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

从诗的内容上看,理解这首诗的关键在末尾一句“闲坐说玄宗”。说者前句已经点明是“白头宫女”,时间地点则是在荒凉冷寞的古行宫,红花盛开,正是一年春好处之时。从天宝至贞元,过了半个世纪左右,漫长的岁月,风雨的侵蚀,古行宫早变得荒败不堪了,而当年入宫的红颜少女,也在寂寞孤独中苦熬了几十个春秋,如今早已是白发苍颜了。她们的青春在此葬送,她们悲怨的泪水在此流淌,她们面对着怒放的红花在感叹嘘唏。透过纯朴的字面,我们分明听到了她们痛苦的心音。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写道:“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白诗直截了当地道出了年老宫女的幽怨,元诗则点染寥落的环境,以红色宫花和白头宫女相互衬托的笔法,通过形象对比来揭示宫女的悲惨生活和心理活动。二诗相比,一具体,一概括,一以感情的热烈淋漓见长,一以境界的深沉隽永取胜。

这里,寥落古行宫中的白头宫女,还是唐玄宗时代历史的见证人。唐玄宗在其继位后期,宠幸杨贵妃,终日沉溺在淫乐酒色之中,把政务全部委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朝纲紊乱,谄佞当道,终于酿成安史之乱。乱后,玄宗被迫退位,赫赫不可一世的大唐王朝亦从此一蹶不振,日益走向下坡路。白居易在《长恨歌》里曾深致感慨说:“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四句诗,已形象地概括出玄宗昏愦好色与亡国致乱的历史因由,其讽刺与揭露是十分深刻的。元稹这首短诗当然不可能象白诗那样铺张扬厉,极尽渲染之能事,他只能采取对照、暗示点染等方法,把这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高度浓缩,加以典型化的处理,从而让人回味咀嚼。寥落的古行宫,那在寂寞之中随岁月更替而自生自落的宫花,那红颜少女的变为白发老人,都深深地带有时代盛衰迁移的痕迹。白头宫女亲历开元、天宝之世,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人,“闲坐说玄宗”的由治而乱。这本是诗篇主旨所在,也是诗人认为应引以为戒的地方,却以貌似悠闲实则深沉的笔调加以表现,语少意多,有无穷之味。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诗人塑造意境,艺术上主要运用了两种表现手法。一是以少总多。这首诗具有举一而反三,字少而意多的特点。四句诗,首句指明地点,是一座空虚冷落的古行宫;次句暗示环境和时间,宫中红花盛开,正当春天季节;三句交代人物,几个白头宫女,与末句联系起来推想,可知是玄宗天宝末年进宫而幸存下来的老宫人;末句描写动作,宫女们正闲坐回忆、谈论天宝遗事。二十个字,地点、时间、人物、动作,全都表现出来了,构成了一幅非常生动的画面。这个画面触发读者联翩的浮想:宫女们年轻时都是月貌花容,娇姿艳质,这些美丽的宫女被禁闭在这冷落的古行宫之中,成日价寂寞无聊,看着宫花,花开花落,年复一年,青春消逝,红颜憔悴,白发频添,如此被摧残,往事不堪重省。然而,她们被禁闭冷宫,与世隔绝,别无话题,却只能回顾天宝时代玄宗遗事,此景此情,令人凄绝。“寥落”、“寂寞”、“闲坐”,既描绘当时的情景,也反映诗人的倾向。凄凉的身世,哀怨的情怀,盛衰的感慨,二十个字描绘出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深刻的意思。

另一个表现手法是以乐景写哀情。我国古典诗歌,其所写景物,有时从对立面的角度反衬心理,利用忧思愁苦的心情同良辰美景气氛之间的矛盾,以乐景写哀情,却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也运用了这一手法。诗所要表现的是凄凉哀怨的心境,但却着意描绘红艳的宫花。红花一般是表现热闹场面,烘托欢乐情绪的,但在这里却起了很重要的反衬作用:盛开的红花和寥落的行宫相映衬,加强了时移世迁的盛衰之感;春天的红花和宫女的白发相映衬,表现了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红花美景与凄寂心境相映衬,突出了宫女被禁闭的哀怨情绪。红花,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这都是利用好景致与恶心情的矛盾,来突出中心思想,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一倍增其哀。白居易《上阳白发人》“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也可以说是以乐写哀。不过白居易的写法直接揭示了乐景写哀情的矛盾,而元稹《行宫》则是以乐景作比较含蓄的反衬,显得更有余味。

创作背景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困花压蕊丝丝雨,不堪只共愁人语。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小轩独坐相思处,情绪好无聊。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绮席凝尘,香闺掩雾。 好梦欲成还又觉,绿窗但觉莺啼晓。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香灭绣帷人寂寂,倚槛无言愁思远。 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