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湘故居宋湘简介
宋湘故居作为他的生活和创作的见证,至今仍保存完好,成为了研究和展示宋湘生平和成就的重要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宋湘的一生,感受他作为一位杰出诗人的风采,领略他书法的神韵,以及他作为教育家的深远影响。宋湘不仅是岭南文化的瑰宝,更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宋湘故居始建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是客家民居建筑之一。因其地堡后山形似大象,山前一片沼泽地,故此地被称为“象湖”。历经三百余年,宋湘故居在历代中均有修缮。但遗憾的是,“文革”时期,门楼被拆毁。直到1984年冬,由宋湘先生的孙、海外侨胞宋佑祥先生热心捐资,故居才得以修葺一新。
民国6年,梅县县长林玉闽慕其名,邀请白渡父老。募捐款项,在白渡圩背山修墓安葬,另勒碑铭刻宋湘遗像和“像赞”,置于梅城南门八角亭,后移回宋湘故居,今犹存。目前,在宋湘故居京兆堂居住的,有宋荣庆、宋发庆子孙男丁二十多人,有的已在外工作、或当民营企业家、水果专业户等。
宋湘故居内,品味文学大家的风采,感受那份独特的文化底蕴。赞化宫的佛像庄严,静谧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韵味。石寨村的牌坊,古朴典雅,仿佛引领您穿越时光,探索古代的建筑艺术。鹅峰山公园,绿意盎然,是亲近自然、放松心情的好去处。
白渡在那个地方?
宋湘故居,位于梅县白渡镇创乐村象湖村民小组,共有三堂二厅二廊二十六间,面积约300平方米。宋湘故宋湘故居居始建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为客家民居建筑之一,因其地堡后山象形山,山前是一片湖洋地,顾此地为“象湖”。宋湘故居经三百余年,历代均有修缮。“文革”破“四旧”时,门楼被拆毁。
宋湘(1756-1826年)字焕襄,广东梅州人,是名闻遐迩的“岭南才子”,是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称雄全国的杰出诗人和书法家,是政声远播的清官。 宋湘雕像。
” 宋湘故居京兆堂,始建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历代屡有修葺,坐东朝西,背靠矮山,前低后高,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悬山式堂屋,三堂四横,中轴对称,夯墙抬梁,土木石结构,白墙灰瓦。
梅大村、半步村、凤岭村、公珠村、长田村、创乐村、峰溪村、蕉南村、嵩溪村、伟彩村、径上村、赋梅村、嵩灵村相邻。江南村附近有宋湘故居、悦来凹下山新居、悦来敦尚楼、雁南飞茶田景区、纪念园等旅游景点,有梅县金柚、西南金柚、畲江工艺品、农家梅菜扣肉、炸芋圆等特产。
广东强基酒业有限公司宋湘故理酒怎么样
还不错。强基酒业有限公司,座落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白渡镇才子宋湘故居。喝起来的味道也是特别的醇香浓郁,饮后感觉此酒绵香悠长,清爽暖心,不禁龙颜大悦。
宋湘(1756~1826年),号芷湾,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象湖村人。其父为私塾教师。他7岁入蒙馆就读,聪敏过人,9岁能文,出口成章。乾隆三十三年(1768),应嘉应州童子试,名列榜首。次年应童子科试,又居第一。乾隆三十五年至四十三年(1770~1778),宋湘在家一边读书一边务农。
碉堡式炮楼 凤岗镇有碉堡式炮楼一百零六座,建筑风格形式各异 洪全福故居 洪全福,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族侄,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暴发后,跟随洪秀全挥师北上。
在我心里,敦煌莫高窟是一个永恒的国度,穿越了时间的洪流,迄今已有上千年的佛国世界。见证了无数盛世繁华,又历经岁月沧桑,战火硝烟,阅尽人间的喜怒哀乐。
宋琬的高祖宋黻是明代莱阳的第一个进士,官至浙江按察司副使。其父宋应亨,为明天启五年进士,授清丰县知县。宋琬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青少年时期是在莱阳度过的。他自幼聪敏好学,涉... 宋湘(1757~1826),字焕襄,号芷湾,嘉应州(今广东梅县)人。
宋湘的简介?
【年代】:清 【作者】:宋湘 【作品】:忆少年 【内容】: 老屋柴门树打头, 青山屋后水自流。 受书十日九逃学, 恨不先生命牧牛。 宋湘故居 宋湘于乾隆51年壬子中解元,嘉庆4年已未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5年庚申还乡,主讲惠州丰湖书院,10年乙丑奉召入都,居词垣。
广东省梅州市“八一”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故居神光山旅游区五指石兴宁古城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与闽、赣交界,因盛产梅花而得名。辖梅江区、梅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平远县、蕉岭县和兴宁市(县级)。
客人来了,只要把这种面加上佐料,放到水中一煮即可招待客人。一次,诗人、书法家宋湘尝过觉得非常美味,又知道它还没有名字,便说:“如此美食,竟无芳名,未免委屈。不若取名‘’伊府面如何?”从此,伊府面流传开来,简称为“伊面”。这伊面就是现代方便面的鼻祖。
园内著名景点大观楼完整保存着清代以来不少历史文化名人撰写的楹联、匾额、题记、碑刻,包括咸丰的题词,宋湘、阮元、马如龙、王灿等撰写的楹联,唐继尧的匾额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构成大观楼优秀传统文化。
宋湘的宋湘故居
宋湘《家园杂忆四十韵》描绘了出身家世和故乡风物:“籍隶梅州古,邦名白渡前。衡门当水曲,老屋负崖巅。”“鳞次比邻接,瓜绵一脉延。世吾过二十,族众约三千。”“鸡犬家家有,桑麻处处连,先畴耕共牧,旧泽诵兼弦。”“是岸排篁竹,逢桥有木棉。楼浓红杏雨,溪淡绿杨烟。” 宋湘故居京兆堂,始建于明嘉靖(1522-1566)年间,历代屡有修葺,坐东朝西,背靠矮山,前低后高,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悬山式堂屋,三堂四横,中轴对称,夯墙抬梁,土木石结构,白墙灰瓦。故居外有南北横屋,内屋有三堂四廊两天井,北面横屋有房14间,南面横屋有房13间,内堂屋有房28间,前有照墙,外设斗门楼。门楼坐南向北,门楼左右设“石鼓户对”,门额楷书“太史第”,门联“赋梅世第,编竹元家”,这彰显屋主进士及第、官至编修。跨过门楼,进入院内,是宽阔的门坪,砌有照墙围护,正大门额署“解元”,门联“象贤衍庆,崇德流徽”;进入大门,见大门后门额挂“进士”匾。在下堂,可以看到故居厅堂内外,极少雕饰,质朴无华,与客家民居差别不大。据说,宋湘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清官廉吏,虽身居高位,薪俸优厚,却“身与民俱瘦”,其俸银大部分都慨捐为民造福。堂内厅里多有对联,富有诗文风雅。中堂正墙两面挂宋湘题并书对联“礼乐农桑今之三代,和亲康乐古为一书”。中堂右墙挂有宋湘少时题于家乡安丰寺之山形诗。这首诗乍看似塔,细看如山,上有八个“山”字镶嵌其上。经村中老人宋华光介绍,这是宋湘独创的山形诗体。全诗八句五十六字:“山外青山路曲弯,高山流水响潺潺。深山百鸟声声叫,路上行人万里难。劝君莫做江湖客,饥寒夜夜在山间。人人说道东山远,我到东山八座山。”仔细诵读,发现其与中国诗词环形体、回形体相媲美。低吟浅唱,仿至深山密林,行走林间小径,景秀水美,路艰且难,流连忘返。我们随后移步到上堂,这里设凹式神龛屏风,上端楷书“京兆堂”,左右龙柱各有长联。据介绍,宋湘71岁卒于武汉湖北观察署任上。其生卒时间同样是在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寅时,事极巧合,堪称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