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下面是我整理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要培养语感、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能力,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文本的叙述顺序,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悟人物形象。
恕我直言,庞中华先生的书写技艺水平,真的很一般! 可以说,在硬笔书法界,他的字是中下等水平。苦苦的写了几十年,竟然没有练几年的人写得好。
内容上首尾连贯、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谨严,表达清楚;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沉痛心情。 (五)练习设计: 1.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来?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4月6日早晨,妹妹换上了新衣,母亲带她去散步了。 答案: (1)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
下面是我整理的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通用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语文下册《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1 本课是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十六年前的回忆评课稿
十六年前的回忆评课稿1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文,写的是李大钊的女儿李兴华对她父亲在被反动派逮捕之前到被害后的回忆。从中表现出了李大钊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坚贞信念和为革命。现总结如下: 教学设计具有整体性,思路清晰,设计合理。
(第1小节是李大钊被害十六年之后的叙述,用倒叙的方法,因为课文是十六年前的回忆。)第1小节告诉我们什么?(李大钊遇害是1927年4月28日,距写文章时已有16年了,作者深深地怀念着她的父亲李大钊同志。)请再读课文,比较一下,那年春天,父亲的态度与平日有什么不同?父亲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复习导入,理清思路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除开头外,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即使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
【1】《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反思 设疑导趣 学习要靠自己思索而得。要使学生愿学、乐学,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该课教学时,我首先引题激趣,巧设悬念:课文为什么用“十六年前的回忆”为题?作者回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男子入室盗窃被抓,女主人强行和他发生关系,定什么罪?
送你一个粉红色的回忆。 特等奖:恭喜您鸿运当头喜提AIDS那么对方触犯传染病扩散法, 一等奖:如果对方两道杠了那么恭喜您成为了爸爸。
奥赛主要指的是五大学科竞赛,分别是数学、物理、信息学、化学、生物五门学科。
我也挺喜欢杨雨辰……这个问题你可以问问金国栋……蛤蛤 作者简介 杨雨辰,女,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A组一等奖,第十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C组一等奖。
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要求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刽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夏梦(1932年2月16日-),金庸梦中情人,香港著名电影演员及制片人。是50-60年代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首席女演员,与石慧,陈思思并称“长城三公主”。
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设计「优秀」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1911—1979年)同志在1943年写的,是纪念自己的父亲被害之日所作的文章。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属于回忆式文章;文章运用了 首尾呼应、倒叙和对比的写作手法;文章是采用第一人称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十六年前的回忆评课优缺点及建议如下:优点:强调读书姿势等学习习惯,授课内容准备充分,讲课耐心细致,循循善诱。 老师利用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新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起,有许多地方值得学习。
有一个让我记忆深刻的老师,至今也有联系。 她就是我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她教我时,我是她的课代表。记得那一年冬天,我的手上起了冻疮。
李大钊同志的灵柩多年停放在宣武门外的一个庙宇内。一九三三年四月二十三日,他的家属和许多社会知名人士,发起为大钊同志举行葬礼,将灵柩安葬于香山万安公墓。大批学生、工人、市民群众冒着白色恐怖参加葬礼,形成一次壮烈的示威运动,许多参加者为此而被捕,甚至被杀害。
六年级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
2.结合上下文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含糊、恐怖、会意、一拥而入
3.朗读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李大钊的女儿1943年写下了《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回忆1927年4月父亲遇难前后的日子。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李大钊是怎样被害牺牲的,从中我们懂得了什么呢?
2.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课文赞颂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三、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1.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3.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这篇课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是父亲的遇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4月28日。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4.找出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
四、指导识记字形
1.说说哪些字可以在比较中记忆。
“剧”与“据”,“娱”与“误”、“袍”与“抱”,字形有相似之处,要注意区别,在比较中记忆。
2.说说你是怎样记生字的。
指名“阀”是形声字。“舅”上部要写正确。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思考?练习”4。
2.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两遍。
板
书
设
计 永远忘不了父亲被难日
局势严重 工作紧张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