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原指什么?
在古文中(尤其唐朝的文学作品),“原” 通“塬”。 塬是陕西关中地区特有的一种地形现象,黄河冲刷形成的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意思翻译:古原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昌荣。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遍地滋生。远处的春草侵占了古道,阳光下的绿色连着荒城。我又在这里送友人远去,萋萋芳草尽是离别之情。
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于唐贞元三年(787)的作品,作者时年十六。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是以“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为手段,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注释】①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做“赋得”。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诗题的意思是:按照“在长满野草的古老原野上送别朋友”这一个题目写的诗。②离离:形容春草繁盛茂密。
译文:原野上青草郁郁葱葱,鲜活又茂盛。年年岁岁,枯萎了复又苍翠。野火再猛,也烧不尽。春风一吹,青草复生。遥远的古道,弥漫着芳草的馨香,阳光照耀下,一片碧绿连荒城。又送友人,踏上古道,满怀离情,眼望着萋萋的芳草。赏析 这是一首千古传唱的送别名作。诗题一作《赋得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意思?
《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的旺盛,每一年都有秋冬枯黄春夏草色浓的轮回。 无情的野火也只能烧掉干叶,当春风来临时又会焕发出强大的生机。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注释和译文如下: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离离:青草茂盛。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晴翠:草原明丽翠绿。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处指远方的友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长长的原上草哇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处 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重点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枯:枯萎。荣:茂盛。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这首诗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首先附上全诗原文及译文,方便我们来解读这首诗。【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意思:草原上的青草茂盛,每年都会枯萎一次,茂盛一次。野火烧不尽遍野的青草,春风吹向大地时,青草会再次生长。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明丽翠绿的野草连接着荒城。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是谁
《赋得古原草送别》的作者是白居易。
古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翻译:古原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昌荣。原野的大火也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遍地滋生。远处的春草侵占了古道,阳光下的绿色连着荒城。我又在这里送友人远去,萋萋芳草尽是离别之情。
注释:
1、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2、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3、枯:枯萎。
4、荣:昌荣茂盛,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5、野火:焚烧荒野枯草的火。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此诗为试帖诗,命题古原草送别。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名句以来。此诗写出了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还写出了新意。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离离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赋得古原草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