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什么意思?
“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当别人对你恩德相待时,你应该用同样的德行来回报他们;但当别人对你恶意相待时,你应该直接反击,以“直”报复他们的伤害,而不是用“德”来回报。 【出处】 这句话的出处是《论语·宪问》。 【原文节选】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译文:有人问孔子:“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么样?”孔子回“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自于《论语·宪问》释义:有人说:“用善行回报恶行,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回报善行?用正直回报恶行,用善行回报善行。”告诫人们对待恶行需要用惩罚回报恶行,对待善行要用善行回报善行。
“以德报怨”是孔子说的。“何以报德”也是孔子说的。原句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自《论语 宪问》。整句意思是有人问孔子:“用恩德来报答怨恨怎样?”孔子回答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我以为应以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回答恩德。
原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白话文:孔子说:“用什么来报答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报答怨恨,用恩德来报答恩德。”释义: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出自:《论语·宪问》,全文: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是什么意思?
以德报怨: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
”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原文出于《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回“何以报德?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以直报怨以公平正直的态度对待伤害自己的人。 《论语》中记载:“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以德报怨”下一句是: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自:《论语· 宪问》原文:”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翻译: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那又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
论语宪问里的‘以德报怨 何以报德’
【原文】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分析】(原文意思很简单,就不翻译了)这里说明了先秦时期(所以不谈论释家)儒家精神与道家精神的一个重要区别。老子是主张“以德报怨”的;而孔子则主张“以直报怨”。这里的直是直道、公平的意思。
“以德报怨”一词最初出自于《老子》第79章,其意思就是说,要用宽待仁厚去对待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而“何以报德”这句话出自于孔子之口。
完整的句子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出自《论语·宪问》。
这是论语中孔子的话,其意思是,你用恩德回报伤害你的人,那么你用什么来回报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的意思。
以德报怨出自论语哪一篇
原文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思是:有人问孔子,如果别人对你做了坏事,你却用恩惠回报他,这样做好吗?孔子回答说,如果别人对你好,你应该用恩惠回报他;如果别人对你不好,你应该用正直来回应他。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待人处事的态度。
感谢邀请 首先说下《道德经》,第六十三章原文是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论语》卷七 宪问第十四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所谓以直报怨并不是单纯的报复,“直”不是暴力,而是直率,是正直,公平。
因为经典里写的清清楚楚: 《论语·宪问》载:"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从来没有说打了左脸伸出右脸。
以怨报德何以报德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用怨恨来回报善行,用什么来回报恩德? 德:恩惠。怨:仇恨。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宪问》“以德报怨”,那么又该用什么“报德”?当时孔子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
“以德报怨”的原句出自《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原意为:一个学生问孔子:别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养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
以德报怨,就是说这个人做事不讲恩德与良心,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问题来了,就是施恩的人没有得到心里上的对等或者那怕一部分的回报也好反馈也吧的感受!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出处
“以德报怨”一词最初出自于《老子》第79章,其意思就是说,要用宽待仁厚去对待那些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而“何以报德”这句话出自于孔子之口。当时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可乎?”孔子回答:“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人问孔子:“如果用仁厚之心回报那些曾经伤害自己的人,行不行呢?”
孔子反问道:“你用宽厚仁爱之心回报那些伤害你的人,那如何面对曾经对你有过恩惠的人呢?”可见孔子是不主张用德来报怨,所以才有此发问。
我个人也同意孔子的看法,社会是有法律和条约的,要靠法律来约束人的行为,不能光凭着一腔热情和个人想法去对待那些恶毒之人。
如果对这样的人施以宽厚之心,这更助长了他们的猖狂气焰,反过来他们还会伤害对你好的人。这样做不但不能让这个世界正常运转,还会扰乱社会秩序。到那时恶人更猖狂、好人越加卑微,世界不就乱套了吗?
所以孔子给出的答案是“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何谓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呢?以直抱怨,就是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去对待恶人,以善良仁厚之心报答对自己有过恩惠的人。这里的直是指公正无私,坦诚面对的意思。
我个人也很认可孔子的答案,孔子不愧是儒家先祖,国学圣人,一语道破天机。在孔子回答前,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人们几百年,春秋战国纷乱不断,有的推崇老子的无为之道,有的用暴力治国,有的连治国之策都拿不出。
谁都没有想到用法治和条约来治理国家,孔子提出的这个观点就是要告诉统治者立法,要让人知道善恶正邪之分,社会秩序是靠法律来维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