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的艺术特点是什么呢?
朦胧诗的特点:象征化、意象化、立体化。朦胧诗多以象征手法作为主要的艺术创作方法,常寄托着朦胧诗人自己漂泊不定的想象,用以表达抽象的意识和情绪。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是新诗潮诗歌运动的产物,因其在艺术形式上多用总体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所以被称为朦胧诗。
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所谓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 所谓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
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代表作如下: 北岛《回答》、《习惯》、《红帆船》 舒婷《祖国啊。
中国朦胧诗怎么开始的?
一九八○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以舒婷、顾城、北岛等为先驱者的一群青年诗人,从一九七九年起,先后大量发表了一种新风格的诗。
【《一切》原诗】 一切都是命运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一。
守望温暖、刚毅、赤诚的情郎 终于盼来了 他的归来 那一刻 绵柔的细雨中 狠狠地,他抱紧了她 那一刻 朦胧的月色里, 静静地。
第一次文代会:1979年10月30-11月16日 意义:确立“发扬文艺民主”、“创作方法多样化”的文艺政策。从此,文艺的性质和方向变成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之后,朦胧诗大规模崛起,中篇小说异军突起。文学开始渐渐地从对政治的批判走向对人的整个主题的解读。这是文学的启蒙精神所在。
朦胧 1. 微明貌。 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 唐·徐昌图·《临江仙》词 碎霞浮动晓朦胧,春意与花浓。
改革文学的名词解释
比之“伤痕文学”、“知青文学”、“朦胧诗”、“先锋文学”等,它或许不是最显眼的,但它同改革的关系是最直接的。之所以称其为纪念碑,是因为就文学创作而言,它已成为历史———使命与野心达成,意义归于历史。
朦胧诗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崛起的诗界奇观.中国近现代的朦胧诗的美学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意识流结构的表现形式,二是意象化的表现手法。
朦胧的古诗有宋代苏轼《海棠》,诗中“香雾空蒙月转廊”描绘了一个朦胧美妙,香气怡人的夜晚。 全诗如下: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1980年开始,诗坛出现了一个新的诗派,被称为“朦胧派”。
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
朦胧诗派: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现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有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等。作为一个创作群体,“朦胧诗”并没有形成统一的组织形式,也未曾发表宣言,然而却以各自独立又呈现出共性的艺术主张和创作实绩,构成一个“崛起的诗群”。关于朦胧诗曾在当时文坛引起论争。
改革文学的名词解释
改革文学也可以理解为改革开放时期特有的文学。中国自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改革文学的探索开拓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日子里,读潘强恩先生的长篇小说《大潮》 ,别有一番感慨。这是一部厚重而具有亲历性的作品。作者通过描述新丰村农民自发探索股份制的故事,表现了改革开放时代中国农民的精神风貌。
作者曾是在改革的风口浪尖上的农村党支部书记,自己就是小说主人公的原型。可以说,这部小说具有自传体的色彩,当然小说并没有拘泥于自传,而是描写中国农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历史角色。
改革文学也可以理解为改革开放时期特有的文学。
中国自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
这就是风骚一时的“改革文学”,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改革文学也可以理解为改革开放时期特有的文学,改革文学在它的发展初期,侧重揭示旧体制的种种弊端,强调改革的历史必然性。感应着时代的节奏,改革的每一步进展都在文学中得到了及时的反映。
改革文学定义
叱咤风云、大刀阔斧的“开拓者”与保守势力的尖锐冲突,构成了这一时期改革文学作品的基本框架。随着改革的深化,作家们反映改革的视野更加阔大、眼光也日益深入,在反映社会政治经济变革的同时,作品更注重剖析在改革中日益显露出来的国民身上的落后的文化因袭,表现改革对人的传统价值尺度的冲击。
揭示商品经济冲击下旧有生活方式的逐渐瓦解,以及所有这些在人的心灵上产生的强烈震动。这既是改革文学的深化、也是文学使自己不再附庸于政治的一种努力。张洁的《沉重的翅膀》、贾平凹的《腊月·正月》、《浮躁》等是改革文学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