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的诗句是什么
登幽州台歌——作者: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涕下 一作:泪下)译文:先代的圣君,我见也没见到, 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 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注释:选自《陈子昂集》。幽州台:即蓟北楼,故指在今北京市西南。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怆然:伤感的样子。涕:古时指眼泪。6 、前:向前看。7 、念:想到。
,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古代没有“泪”,用“涕”表示“泪”,“鼻涕”在古代叫做“泗”,所以有词语叫“涕泗横流” 古代没有“泪”,用“涕”表示“泪”,“鼻涕”在古代叫做“泗”。
陈子昂·登幽州台①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②。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①幽州台:即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区。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②古人、来者: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指燕昭王。赏析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陈子昂太幽州台被谁气哭了?
大唐神功元年,即公元679年,武则天派侄子武攸宜领兵挂帅,征讨契丹,陈子昂作为随军参谋一同前往。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登幽州台歌 【作者】陈子昂 【朝代】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少任侠。其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子昂集》。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61年-公元702年)字伯玉。
幽州台歌陈子昂 古诗赏析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的古诗赏析为: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心情郁郁悲愤。诗歌写登上幽州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时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声人生短暂的感喟。
《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 背景: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意境:《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公元696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登幽州台歌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出自唐代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注释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661—702),梓州人。年少就富于浪漫豪侠性格。因上《大周受命颂》受武则天赏识。敢于针砭时弊,不避权贵。曾随从武攸宜征伐契丹,痛感自己政治抱负和进步主张不能实现辞官返乡。后受武三思诬陷入狱,忧愤而死。陈子昂在诗歌理论与创作上都表现出大胆创新精神。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拼音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词大意】
往前看,燕赵王这样的明君已经入土了,往后看,燕照王这样的明君还没有诞生呢。我因为这件事泪水流下来了。很好背。
1、原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译文: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
3、作者介绍: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拼音:
前不见古人:qián bù jiàn gǔ rén。
后不见来者: hòu bù jiàn lái zhě。
念天地之悠悠:niàn tiān dì zhī yōu yōu。
独怆然而涕下:dú chuàng rán ér tì xià。
白话译文:
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
《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举光宅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右拾遗。后世因称陈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征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忧愤而死。
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柔靡之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有《陈伯玉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