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完淳简介(“今日又南冠”的出处是哪里)

恍惚一瞬苦相见 古诗鉴赏 20

“今日又南冠”的出处是哪里

作者简介(夏完淳)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

据有关文献记载,夏完淳生于公元1631年,生于大明崇祯四年,卒于南明李咏元年。因此,夏完淳来自哪个朝代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他是明朝人。夏完淳出生在松江区华亭县,从小聪明好学。据说他“五岁识五经,七岁会作诗”,所以有“神通”之誉。他的父亲夏是崇祯初年的举人,也是文武双全的大师。

夏完淳简介 夏完淳(1631年—1647年)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明亡之后取别名为“复”。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词人、散曲家、骈赋作者,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

夏完淳(1631—1647),乳名端哥,字存古。他出生在江苏松江的一个读书人的家里。夏完淳的一家都是很有学问的。

永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年)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别云间》即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作者简介: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

他也非常重视他的儿子他经常带着夏完淳亲自去教他。一六三七年,夏考上进士,七岁的跟随父亲进京。京城的世界大,人多,让他收获了很多知识。后来,夏在福建长乐做了五年知府,也在那里,受到父亲的悉心教导。在夏担任长乐知府的五年时间里,他表现出了清正廉洁的作风和治理地方的能力。

明末诗人夏完淳父子墓在哪里

夏完淳简介 明末历史文献上,记载有抗清义士夏完淳的简介。据夏完淳简介描述,夏完淳原名“夏复”,字存古,为明代松江府华亭县人,父亲夏允彝才学过人,是万历四十六年的举人,因而夏完淳自幼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文武双全,和父亲一样怀有满腔爱国热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少年英才。

夏完淳与父亲夏允彝上海松江石刻像清光绪十七年(1891)七月刻,徐璋绘并正书志,朱少渔刻,席云山镌《松江邦彦图》。

即事(夏完淳•其二) 战苦难酬国,仇深敢忆家? 一身存汉腊,满目尽胡沙。 落月翻旗影,清霜冷剑花。 六军浑散尽,半夜起悲笳。

诗人夏完淳简介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灵首(一作灵胥),乳名端哥,汉族,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岁能诗文。十四岁从父及陈子龙参加抗清活动。鲁王监国授中书舍人。

夏完淳,是那个特定历史时代的儿子,同时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夏完淳身后有妻子钱秦篆和一个女儿,还有一个遗腹子,出生后不久即夭折,一代忠良绝嗣。妻子钱秦篆出身名门,兰心蕙质,聪明灵秀。

夏完淳是谁

夏完淳简介夏完淳个人资料介绍夏完淳(1631~1647)南明诗人、抗清将领。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或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完淳父夏允彝为江南名士,与完淳师陈子龙创立几社。夏完淳受父亲影响,矢志忠义,崇尚名节。天资聪颖,早慧,5岁读经史。

《别云间》是明代少年民族英雄、诗人夏完淳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别云间》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注:云间,上海松江县的古称。

狱中上母书 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②,两易春秋③。冤酷日深④,艰辛历尽。

夏完淳的读音:xià wán chún。 夏完淳(1631年-1647年),中国明朝末年诗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

夏完淳作品 夏完淳是一个怎样的人

  夏完淳

  夏完淳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华夏先烈,尽管16岁殉国就义,但他在明末文坛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光辉,他的诗歌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能引起人强烈共鸣,深深影响着后人。

  夏完淳作品

  夏完淳在世只有17年,但他在明末文坛上却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夏完淳短暂的一生中,著有赋12篇,各体诗337首,词41首,曲4首,文12篇。   夏完淳的作品先曾编为《玉樊堂集》、《内史集》、《南冠草》、《续幸存录》等。清五十五年(1790),吴省兰合编为《夏内史集》颇有遗漏。十二年(1807),王昶、庄师洛编刻为较完整的《夏节愍全集》,14卷。1959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重加校订,编印为《夏完淳集》,为今日较完备的通行版本。《狱中上母书》被选为台湾高中国文教材。《别云间》被选为初中语文教材。

  夏完淳是一个怎样的人

  柳亚子《题》第5首:“悲歌慷慨千秋血,文采风流一世宗。我亦年华垂二九,头颅如许负英雄。”   四川元勋回忆说:“我在家念私塾时,……,特别喜欢明末的诗文,一面抄写,一面熟读,至今还可背诵一二。”   闻亦博在《明代模范学生夏完淳传记》中说:“他的一生,始终不肯休息,不肯妥协,燃烧着似火一般的民族思想,在诗句中发生伟大的力量,比之于普通抒情的作品,描写春花秋月的文章,不知要充实多少倍了”。   英国人马戈尔尼也在他的传记中这样写道:那些在明朝末年反抗鞑靼人野蛮统治的 *** ,不仅仅是为了一朝一代的存亡抛洒热血,他们更是人类文明的卫士,是人类反抗野蛮的斗士!他们的行为,值得所有文明进步的人去怀念和敬仰。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