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小古文(简单易背的文言文?)

没有你的天空没有云朵 古文典籍 19

求10篇较短的文言文及解释、、。20

《孔门师徒各言志》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有没有50字左右的小古文(有题目,不是古诗) 《爱莲说》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抛锚 道士、和尚、胡子三人过江。忽遇狂风大作,舟将颠覆,僧道慌甚,急把经卷投入江中,求神救护。而胡子无可掷得,惟将胡须逐根拔下,投于江内。

《执竿入城》 三国魏 邯郸淳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

终有弱水替沧海 , 在无相思寄巫山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第二)》。解释:孔融被收押,朝廷内外群臣们都很惶恐。

简单易背的文言文?

简单易背的文言文应该是句子短,文字简单,又接近生活。比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像这种文言文简易又好背。句子复杂了的就不好背。

凿壁偷光:匡衡小时候很喜欢读书,但家里面穷,买不起出,于是匡衡就去给有钱人家打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又短又好的文言文《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义鹊》是一篇文言文寓言故事,通过简短的故事揭示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以下是《义鹊》小古文翻译及注释,《义鹊》文言文寓言,欢迎阅读。文言文 大慈山之阳(1),有拱木(2),上有二鹊各巢(3)而生子者。

日月星小古文的意思?

日月星小古文的意思是:太阳、月亮和星星。日月星小古文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描述了天空中最为明亮的三个天体:太阳、月亮和星星。这篇小古文的文字简练,却寓意深远,通过描绘天体的运行和光辉,表达了人们对于宇宙的敬畏和对于自然的赞美。

这个词语性质的就比较简洁了,比如,易,简,略,浅,粗,随等等。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

有意义的小古文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成语出处: 《韩非子·五蠹》 记载 :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 一只 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 锄头 在树根旁 等待 , 希望 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成语例句: 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 守株待兔 之辈。

简短的小古文加上译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译文]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

豺烹羊的意思是:若想加罪,什么理由都可以。原文:盘古初,鸟兽皆能言。一日,豺与羊同涧饮水,豺欲烹其羊,自念无以措辞,乃强责之曰:“汝混浊此水,使老夫不能饮,该杀!”羊对曰:“大王在上流,羊在下流,虽浊无碍。”豺复责曰:“汝去年某日,出言得罪于我,亦该杀!

也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风俗和文化。因此,小古文是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现代读者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总之,小古文是一种简短的文言文形式,是古代文学中的一种高级表达艺术。其语言凝练、意蕴深厚,能够深刻反映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是现代读者了解古代文化的重要窗口。

小古文100课第14课 1读书 飞禽走兽, 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其异者,能为人言.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人不读书 ,则于禽兽何异?

注释:无以:没有办法。措辞:本指说话、行文时选用词句。这里指理由、借口。之谓:说的就是……。出处介绍:《伊索寓言》已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范本 ,也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经典作品之一。 《伊索寓言》通过简短的小寓言故事来体现日常 生活中那些不为我们察觉的真理。

50字文言文简单?

炎炎灼日,吾观书于东南小舍。时至午时,甚倦,遂掷书而卧,酣然而睡。飘飘乎登临仙境,见一亭台立于眼前。洋洋乎“轩辕殿”几字。泠泠然,若水声也。

古代中简单怎么表达,人们公认的基本意义就是简单容易,用“简易”二字形容,也有用“容易”二字代替 1.简单容易《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高帝悉去秦苛依法。

苏秦刺股:苏秦因游说秦王失败返乡,受家人冷落,后发奋读书,用锥子刺大腿,血流出疼得他睡意全无,继续读书。后人用“刺股、锥股、握股”形容勤学苦读。 2.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喜欢研究《周易》,编撰《系辞》《象辞》《说卦》《文言》等作品解说《周易》,由于反复阅读,编联竹简的熟牛皮绳多次断开。

山水的短篇文言文: 石钟山游记 苏轼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简短的古文小故事及翻译 拔苗助长 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释: 悯:耽心、忧虑的意思。

小学生小古文知识竞赛 小学生小古文知识竞赛 1.五年级下册小古文知识竞赛 课本中的古诗词: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短小的古文

  弈秋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圣手,假使让他教两个人下棋。一个人专心专意,只听奕秋的话。另一个呢,虽然听着,但心里却想着有只天鹅快要飞来,要拿起弓箭去射它。这样,即使跟人家一道学习,他的成绩也一定不如人家的。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人家吗?自然不是这样的。

  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译文:

  工之侨得到一块好的桐木,砍来作成一张琴,装上琴弦弹奏起来,优美的琴声好象金属与玉石相互应和。他自己认为这是天下最好的琴,就把琴献到主管礼乐的官府;官府的乐官让国内最有名的乐师考察它,说:“(这琴)不古老。”便把琴退还回来。

  工之侨拿着琴回到家,跟漆匠商量,把琴身漆上残断不齐的花纹;又跟刻工商量,在琴上雕刻古代文字;把它装了匣子埋在泥土中。过了一年挖出来,抱着它到集市上。有个大官路过集市看到了琴,就用很多钱买去了它,把它献到朝廷上。乐官传递着观赏它,都说:“这琴真是世上少有的珍宝啊!”

  工之侨听到这种情况,感叹道:“可悲啊,这样的社会!难道仅仅是一张琴吗?整个世风无不如此啊。”

  道理:判定一个事物的好坏,应该从本质上进行鉴定,而不是从浮华的外表来下结论。只有本质上是好的东西,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否则,再华丽的外表也只能作为摆设,起不到任何作用。同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应该学会变通地适应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生存的基本条件。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这篇《诫子书》是写给儿子诸葛乔(一说诸葛瞻)的。

  【语译】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奋精神,轻浮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还有什么用呢?

  楚人学舟

  原文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翻译

  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胶柱鼓瑟

  原文

  齐人就赵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翻译

  有个齐国人跟赵国人学弹瑟,由赵国人先调好了弦,(齐人)就将调弦的柱子用胶粘住了回家。三年弹不成一首曲子,那齐人埋怨赵国人。有个跟赵国人学艺的人来到他这里,询问他埋怨的原因,才知道前面这(齐)人这么蠢。

  诗画皆以人重

  王士禛 清代诗人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敦、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译文】我曾经说过诗文书画都是因为人的品德才变得贵重起来,苏轼、黄庭坚的墨迹流传到今天,一个字就值得上上两的黄金(一字兼金的意思不明,猜的);章敦、蔡京、蔡卞之流的字难道写得不好吗,,但是后世的人都把他们的字当成粪土一样,一钱不值。欧阳修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古时候的人的字都是写得很好的,但只有那些廉洁贤能的人的字才能够流传久远,就算颜鲁公(颜真卿)的字写得不好,后世的人见了也会把他的字当成宝贝一样,并不单单是因为他的字的本身的好坏。诗与文章之类都是这个道理。

  杨布打狗

  [古文]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注释:

  缁(zī):黑色。

  评注:

  这篇寓言故事说明:若自己变了,就不能怪别人对自己另眼相看。别人另眼看自己,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然的话就像杨布那样:一身衣服变了,反而怪狗不认识他。

  翻译

  杨朱有个弟弟叫杨布,穿着白色的衣服出门。恰好遇上天下雨,他就脱掉白衣穿上黑衣服回家。他的狗不知道是他换了衣服,汪汪叫着扑过来。杨布怒气冲冲地就要打这条狗,杨朱对他说:“你别打它啦,你也可能犯它这种错误。要是你的狗出去时是白色,回来时却变成了黑色,你会不觉得奇怪吗?”

  善呼者

  [原文]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

  [译文]公孙龙在赵国的时候,对门客说:“没什么能力的人不能跟我们一块出门”。

  一天,有个穿褐衣的人找上了门,对他说:“我嗓门大!”于是公孙龙问他的门客:“你们中间有大嗓门麽?”下面回答说没有。于是公孙龙就把这个大嗓门的人收做门客。

  过了几天,公孙龙要去游说燕王,不料走到河边这边的岸上没有船,于是他让大嗓门往对岸喊话要船,就喊了一下,那边就有船家听到开船过来了

  纪昌学射

  [原文]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

  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月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竿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译文]甘蝇,是古代善于射箭的人。(只要)把弓拉满就会兽伏鸟落。他的弟子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技术,技能超过了他的老师。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技术,飞卫说:“你先学会不眨眼,然后就可以谈论射箭的事了。”

  郑人买履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古时郑国有一个人想买一双鞋,就在家里把自己脚的大小量好了尺寸。他来到了集市上卖鞋的店铺里,看好了一双鞋,正准备买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量好的尺寸放在家里忘了带来了,就说忘了带尺寸,回家拿来尺寸再买,所以就往回走。旁边的人问他,你给自己买鞋,为啥不直接试试大小,非按原本的尺寸干啥?郑国的那人就说,我宁可相信我量的尺寸合适,脚却不一定准确。后来人们就用“郑人买履”来形容和讥笑那些不顾客观实际,搞教条主义的人。

  后来,那个郑国的人听说人们都在议论他,取笑他。他就想声明当时自己是怎么想的,并不是象人们传说的那样,那么痴傻呆板。他说,当时他想买一双鞋倒是真事,其实,他并没有在家里量好什么尺寸,那天,当他看到一双很好看的鞋的时候,鞋店里的好几个人在那里边拿着鞋子边说着大话,有的人在大声地说,这鞋太好了,穿上它走路快如风,而且还有按摩保健作用,夏天防蚊子,冬天防虱子,且冬暖夏凉。还有一个人在说,这鞋价格便宜,质量又好,穿十年,鞋帮不打折,鞋底磨不薄,越穿越结实,还具有护肤养颜,平火息燥,去痰止咳,活血化瘀的作用。当他听到这些人说这些话的时候,他已经试穿过几双鞋了,本来都要交钱了,可是越听越觉得那些呼三喝四的人说的话不着边儿了,心想这肯定是店主雇来的一些托儿,要不怎么光吆喝不见有人买呢?还有你看柜台后站着的那个黑大汉,那架势随时就象动武的样子,谁只要进来试了鞋而不买,很可能他就不会让你走。因此,他只好灵机一动谎说量好的尺寸忘在家里了,不然怎么脱身啊?谁成想,那些不明就里的人倒说郑人买履怎么怎么样,反倒被人讽讽笑话,真是岂有此理。当有人听到他这么说的时候,才恍然大悟,不禁伸出大拇指称赞说:“高,高,实在是高。原来是这么回事呀!真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呢,还说人家教条主义,这都哪和哪呀,嘁!”

  歧 路 亡 羊

  [原文]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杨子的邻居掉了一只羊,于是带着他的人,又请杨子的儿子一起去追赶羊。杨子说:“哈哈,掉了一只羊罢了,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找寻呢?邻人说:“有许多分岔的道路。”不久,他们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人回答道:“逃跑了。”杨子说:“怎么会逃跑了呢?”邻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楚人隐型

  [原文]楚人贫居,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译文]有个楚国人,过着贫穷的日子,一次读《淮南方》这本书,看到书中写有“螳螂窥探蝉时用树叶遮蔽自己的身体,可以用这种方法隐蔽自己的形体”,于是就在树下仰起身子摘取树叶──就是螳螂窥伺蝉时使着隐身的那片树叶,来摘取它。这片树叶落到树底下,树下原先已经有许多落叶,不能再分辨哪片是螳螂隐身的那片树叶。楚人便扫集收取树下的好几筐树叶拿回家中,一片一片地用树叶遮蔽自己,问自己的妻子说:“你看得见我不?”妻子开始总是回答说“看得见”,整整过了一天,就厌烦疲倦得无法忍受,只得欺骗他说“看不见了”。楚人内心暗自高兴,携带着对叶进入集市,当着面拿取人家的货物。于是差役把他捆绑起来,送到了县衙门里。

  夸父逐日

  [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揠苗助长

  [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译文]宋国有有一个担忧自己田里的禾苗总不长,就把每棵禾苗都拔高了。他筋疲力尽地回到家,对佳人说:“今天我可累坏了,是为了帮禾苗长高。”他的赶紧走到田里去看,田里的禾苗全都干枯了。

  何待来年

  [原文]今有人。曰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提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文]现在有一个人,天天都偷邻居的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正道人的行为。”  他说:“好吧,我以后减少一些,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既然知道不对,就应该立刻改正,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亡羊补牢

  [原文]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译文]杨子的邻居掉了一只羊,于是带着他的人,又请杨子的儿子一起去追赶羊。杨子说:“哈哈,掉了一只羊罢了,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找寻呢?邻人说:“有许多分岔的道路。”不久,他们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人回答道:“逃跑了。”杨子说:“怎么会逃跑了呢?”邻居回答道:“分岔路上又有分岔路,我不知道羊逃到哪一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自相矛盾

  [原文]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既卖盾又卖矛的人。(他)称赞他自己(的盾)说:“我这盾牌的坚固,没有东西能使它被刺穿。”(他)又称赞他的矛说:“我这矛的锋利,对于任何东西没有不能被它刺穿的。”有人说:“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牌,会怎么样?”这个卖东西的人不能够回应了。那不能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不能刺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塞 翁 失 马

  [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精卫填海

  [原文]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部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传说这种鸟是炎帝小女儿的化身,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泳,被溺死了,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滥竽充数

  [原文]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悦之,(一个“广”字头,里面是禀的字,意思是粮食仓库)食以数百人。宣王死,(左边一个三点水旁,右边一个“缗”字的右边部分,这个字是一个古代皇帝的称号)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每次都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请求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高兴,把仓库里的粮食给吹竽的几百人。(后来,)齐宣王死了,齐(左边一个三点水旁,右边一个“缗”字的右边部分,)王立王登基。((左边一个三点水旁,右边一个“缗”字的右边部分)王立 王听人吹竽是)喜欢一个一个地听。南郭逃走了。

  薛谭学讴《列子》

  [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效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把秦青的本领完全学会,就认为全部学到手了,于是辞别了秦青回家。秦青不阻止,在城外大路旁为他饯行,并且边弹琴边高声歌唱。歌声振动树林,响彻云霄,使天空中飘动的云也止住了。薛谭这才赔礼道歉请求返回,终生都不敢说要回去的话了。

  关尹子教射

  列子学射,中(射中了靶子)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相当于“的”,这里指射中靶子的道理)乎?”对曰:“弗知(不知道)也。”关尹子曰:“未可(不行。意思是还不能算学会射箭)。”退(告辞回去)而习之(学习射箭)。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遵守,依照)而勿失(丢失,违背)也。”

  塞翁失马

  [原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译文]边塞上有一人善于算卦,知道他的马无缘无故走失了,跑到北边少数民族住的地方。人们安慰老翁。他说:“这怎么不是好事呢?”过了几个月,他的马带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好马回来。人们恭喜老翁,他说:“这怎么不是坏事呢?”家里的好马,他的儿子喜欢骑,却堕马而折断了股骨。人们安慰老翁,他说:“这怎么不是好事呢?”过了一年,外族人入侵,青壮年加入战斗中。参加战斗的人,十个死了九个。惟有老翁的儿子因为腿脚有毛病,不能参加战斗,父子一起活了下来。

  养猕猴的人

  [原文]宋有狙公(养猕猴的人。狙:猕猴)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理解)狙之意,狙亦得(懂得)公之心。损(减少)其家口(家中口粮),充(满足)狙之欲(要求)。俄而匮(缺乏)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顺服)于己(狙公自己)也,先诳(欺骗)之曰:“与(给)若(你们)芧(xù,橡实),朝三而暮四,足(够)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译文]宁国—有个狙公,喜爱猕猴,养了一大群。(他)能了解猕猴的心意,猕猴也懂得狙公的话语。(狙公)减少家中的口粮,用来满足猕猴的要求。不久,(家里的口粮)不够了,(狙公)想限制猕猴的食量,却又担心这些猕猴不顺服,于是先欺骗它们说:“以后给你们橡实吃,早上三粒,晚上四粒,够了吧?”这些猴猴都直立起来,发着怒。(狙公)马上改口说:“给你们橡实,早上四粒,晚上三粒,够了吧?”(这时,)所有的猕猴都趴在地上,显得十分高兴。

  齐大饥

  [原文]齐大饥(饥荒很严重)。黔敖为食(设食摊)于路,以待饿者而食(给……吃)之。有饿者,蒙袂(用袖子遮住脸;)辑屦(拖着鞋子)贸贸然(昏昏沉沉的样子)来。黔敖左奉(捧着)食,右执饮(端着汤),曰:“嗟(喂)!来食(来吃)!”扬其目(指饿者瞪着眼)而视之,曰:“予唯(正因为)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这个地步)也。”从(指黔敖赶上去)而谢(道歉)焉。终(到底)不食而死。

  [译文]齐国发生了大灾荒。富人黔敖在路边熬了粥,等待饥饿的人来了,就施舍给他们吃。有个饿得发慌的人,用衣袖蒙着头,用绳子绑着鞋,昏昏沉沉地走过来,黔敖见了,左手捧起食物,右手端着汤,叱喝道:“喂!来吃吧!”那人听了,翻起眼睛,瞪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这种吆喝着施舍的食物,才饿到这种地步啊!”(黔敖)随即向他表示歉意。那人始终不肯吃,便饿死了。

  叶公好龙

  [原文]叶公子高好龙,钩(衣服上的带钩)以写(画)龙,凿(同“爵”,酒器)以写龙,屋室雕文(雕刻的花纹)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下降到叶公住地),窥(探望)头于牗(yǒu,窗户),施(延伸)尾于堂。叶公见之(龙),弃而还走(掉头就跑。还,通“旋”。),失其(他的)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那个)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他)在衣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器上刻着龙,房屋卧室凡是雕画花纹的地方全都刻画着龙。于是天上的真龙听到这件事,就降落到叶公的住所,把头伸到窗户里来探看,尾巴拖到厅堂里。叶公看见了掉头就跑,吓得魂飞魄散,脸部变色,惊恐万状。可见,这个叶公并不是喜爱龙,而是喜爱那种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啊。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