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与诸葛亮关系?
没有关系,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人物,辛弃疾是宋朝时期的人物 辛弃疾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的五月十一日(1140年5月28日)卯时,祖上为狄道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曾任耿京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江西安抚使等职。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词人,生活在1140年至1207年间。他的代表作《稼轩词》中,共有600多首词作流传至今,其中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战斗精神。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作者是:蔡义江、蔡国黄 作者是:蔡义江、蔡国黄
宋代词坛分哪两大派它们的代表词人分别有谁?
宋词分为两大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 代表人物:李清照、李之仪、欧阳修、柳永等。豪放派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岳飞等。
去年上文学课, 有位老师讲到了辛弃疾, 讲到兴奋处, 声音都变得激动, “辛弃疾真是太猛了”, 言语中满是激动和钦佩。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
月是故乡明的作者是杜甫(唐代),不是辛弃疾 “月是故乡明”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句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出生于山东济南。一生以恢复为志,是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全宋词》存词六百二十余首。辛弃疾出生前13年,山东一带即已为金兵侵占。
辛弃疾作者简介 辛弃疾作者简介是什么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居士,1140-1207年),山东济南人,生于金国。少年时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著有词《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丑奴儿》等。
金樽吟酒这个成语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首诗词描绘了元夕佳节的繁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
他的祖父辛赞虽在金国任职,却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并常常带着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美芹十论》),同时,辛弃疾也不断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屈辱与痛苦,这一切使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作者辛弃疾为什么要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作,作者写作这首词的背景是: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辛弃疾简介 (1140~1207) 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历城(在今山东济南)人。 生平 辛弃疾出生前13年,宋室遭逢“靖康之难”, 中原被金人占领。辛弃疾祖父辛赞为家计所累,未能脱 身南下,曾出仕于金,在亳州谯县为县令。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是苏轼 〔宋代〕。 原诗: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的作品,出自《稼轩长短句》。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追赠少师,谥忠敏。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辛弃疾他是什么之一?
6月27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名称: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一生以恢复为志。工于词,为豪放派词人代表,风格沉郁顿挫,悲壮激烈,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并称“苏辛”。著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抄存》。
辛弃疾是宋朝的人物。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历城)人。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因归正人的身份,辛弃疾也始终未能得到南宋朝廷的重用以及实现他北伐的夙愿。追赠少师,谥忠敏。
辛弃疾写《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与他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经历有关,是他人生政治生涯不得意,壮志难酬。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个人资料
中文名:辛弃疾
别名:字幼安,号稼轩
谥号:忠敏
性别:男
民族:汉族
国籍:南宋
所处时代:南宋时期
出生地: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
出生时间:公元40年5月28日 逝世时间:公元207年0月3日
职业:将领、词人
成就: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
代表作品:《鹧鸪天》《西江月》《青玉案》《破阵子》等
辛弃疾简介
辛弃疾(公元40年5月28日-207年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公元207年秋季,辛弃疾逝世,年68岁。追赠少师,谥忠敏。
辛弃疾现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代表作品有《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其词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辛弃疾生平简介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辛弃疾简介,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韩?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辛弃疾简介,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