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中的三组反义词?
“侈”与“俭”对应,两者互为反义词,因此“侈”释义为“奢侈”。
训 : 训诫、教诲、教导,俭 : 节俭,示 :给……看,康 : 司马康。《训俭示康》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教诲他儿子司马康的一篇文章,教导司马康要崇尚节俭,不要追求奢靡,并教诲子孙崇尚节俭。
“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的意思:俭朴就会减少欲望,君子不贪心就不会被外物役使,就可以正道直行。出自司马光的《训俭示康》。《训俭示康》节选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而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为使子孙后代避免蒙受那种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和侵蚀,司马光特意为儿子司马康撰写了《训俭示康》家训,以教育儿子及后代继承发扬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 训俭示康鉴赏 第一段说明作者自己年轻时就不喜欢华靡,崇尚节俭;虽受世人讥笑,自己却不以为病。
不同点是《训俭示康》侧重对“侈”带来的坏处进行论述。而《诫子书》侧重宁静淡泊、立志成学、珍惜时间等方面。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出版社:西冷印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 出版社:西冷印社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4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意思是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这句话出自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的《训俭示康》。《训俭示康》原文(节选) 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我出身贫寒,家风清白,自小便厌恶豪华奢侈。婴儿时期,长辈赠予金银饰品的华丽衣物,我都会脸红并拒绝。二十岁考中进士,参加闻喜宴时,我特立独行,不戴花冠,只在帽子上插一枝。衣食追求基本所需,从不刻意标榜与众不同,只是遵循本性。
译文:节俭之道,照亮康家的未来 出身于朴素生活的司马光,将孔子的教诲铭记于心,他反对农夫穿丝鞋的奢华,倡导天圣年间官家宴席的简单。他深知,节俭并非自我牺牲,而是理性对待名利。他用李文靖、鲁公和张文节的俭朴生活,教导世人奢侈的危害,节俭是美德,奢侈则是走向贫困和道德沦丧的陷阱。
说明作者自己年轻时就不喜欢华靡,崇尚节俭;虽受世人讥笑,自己却不以为病。
司马光训俭示康出版时间?
出版社:西冷印社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04 出版社:西冷印社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04
原文 吾斋之中,不尚虚礼。不迎客来,不送客去。宾主无间,坐列无序。真率为约,简素为具。有酒且酌,无酒且止。清琴一曲,好香一炷。闲谈古今,静玩山水。不言是非,不论官事。行立坐卧,忘形适意。冷淡家风,林泉高致。道义之交,如斯而已。罗列腥膻,周旋布置。俯仰奔趋,揖让拜跪。
正考父是宋闵公长子弗父何的曾孙,曾辅佐过宋戴公、宋武公、宋宣公,地位很高,行为十分检点。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
此句出自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原文节选如下: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译文:然而人之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像我现在这么高的俸禄难道能够一直拥有?
《训俭示康》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写的散文作品,全文如下: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_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和翻译
《训俭示康》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写的散文作品,全文如下: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翻译:
我们家本来贫寒,世世代代都继承着清白的家风。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的生活,还在很小的时候,大人给我戴金银的首饰穿华丽的衣服,就马上因为感到害羞而放弃了。我二十岁中进士,在庆祝宴会上只有我不戴花。
同年劝我说:“皇上的赐予是不能违反的。”于是纔勉强戴一朵花。平常衣服仅仅要求遮羞御寒,食物仅仅要求填饱肚子,但是又不敢专门穿一些破烂衣服以求矫俗干名,只是依从我的本性而已。
很多人都以奢侈华迷为光荣,我内心只以节俭朴素为美德。很多人都嗤笑我顽固麤陋,我却不认为是缺点。
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不逊也宁固”,还说“以约失之者鲜矣”,还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节俭为美德,现在人以节俭互相讥笑。嘻,真是奇妙!
近几年民风习俗更加走向奢侈华迷,一般跑腿的工作人员穿着打扮好像当大官的一样,农民也穿起了丝质的鞋子。我记得天圣年间,先公是群牧判官,有客人来总要备酒招待,或三行酒,或五行酒,最多也不超过七行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