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运行论(为什么说天体运行论是跨时代的科学著作)

2顿吃个蛋挞 诗词教学 22

为什么说《天体运行论》与牛顿的《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达尔文的

作为现代天文学先驱的哥白尼,其历史功绩在于他那披荆斩棘的革命胆识。他在《天体运行论》中确认了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从而掀起一场天文学根本性的革命。一个运动着的地球是整个现代天文学的基石,哥白尼提出了极其重要的新观点——宇宙统一性的观点。

哥白尼论述了“日心学说”的核心问题,即地球的运动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他正确地阐述相对运动的概念,提出日月星辰的周日运转是地球自转所引起的视运动。他有力地批驳了“地心学说”。哥白尼还排列出“天球”的次序,他由长期的行星观测结果,正确地排列出它们和地球绕太阳运转轨道的顺序。

《天体运行论》的第一卷是全书的精髓,先后论述了“宇宙是球形”、“大地也是球形”、“天体的运动是均匀永恒之圆运动或复合运动”。哥白尼说,“天体的这种旋转运动对于球来说是固有的性质,它反映了球形的特点。球这种形状的特点是简单、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旋转时不能将各部分相区别。

但是,他迟迟不愿将他的主要著作——《天体运行论》公开出版。因为他很了解,他的书一经刊布,便会引起各方面的攻击。

据传,1543年5月24日,临终的哥白尼在病榻上收到了从纽伦堡寄来的《天体运行论》样书。他仅轻轻触摸了封面,然后在两天后,也就是5月26日,这位科学巨匠与世长辞。他的这部著作,尽管在生前未能得到广泛接受,但其深远影响却逐渐显现,成为科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天球运行论《天球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是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所著的一本讲述他自己的天文学说的著作. 在1514年5月。

为什么说天体运行论是跨时代的科学著作

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哥白尼1473年生于波兰托伦,他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日心学说,写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天体运行论》,推翻了统治长达1000多年的托勒密的“地心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于1535年完成,然而慑于教会的统治、怕遭到迫害,哥白尼迟迟不愿将《天体运行论》公开出版。

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几经周折,终于出版,可是当样书送到哥白尼手里时,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已处于弥留之际,无力校正被教会篡改了的章节,使教会的阴谋暂时得逞。

《天体运行论》于1543年在德国纽伦堡用拉丁文出版。原稿无书名,由出版者命名为 《论天体旋转的六卷集》,后人简称《天体运行论》,四百多年来这部著作已被译为多种语言 在世界各国出版。全书共六卷。第一卷为宇宙论,简述了整个宇宙的结构,是全书的精髓。

天 体运行论标志着近代科学诞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哥白尼的《天 体运行论》提出了太阳中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围绕太阳公转的一颗行星。

无论真相如何,最终说服哥白尼完成《天体运行论》的功臣是他的学生,这个学生名叫乔尔格•冯•劳肯(又名雷迪卡斯),是来自德国威登堡大学的数学教授。

什么是《天体运行论》?

天文学家哥白尼(NicolausCopernicus,1473—1543;波兰名字为MikolajKopernik),在他去世的当年发表了《天体运行论》。

《天体运行论》的精确度 在《天体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中观测计算所得数值的精确度是惊人的。

1543年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和维萨留斯的《人体的构造》成为近代科学革命的开端。

《天体运行论》是著名天文学家哥白尼的著作,《天体运行论》是西方科学史上最著名的著作之一。

《天体运行论》明确地提出所有的行星都是以太阳为中心并绕着太阳进行圆周运动的。书中写道:“地球是动的。

哥白尼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科学的日心地动说,写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一《天体运行论》。

《天体运行论》是在怎样的背景创作出来的?

当时的欧洲正处在黑暗的中世纪的末期。亚里士多德一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早已被基督教会改造成为基督教义的支柱。

《天体运行论》于1543年在德国纽伦堡用拉丁文出版。

哥白尼的主要贡献是创立了科学的日心地动说,写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一《天体运行论》。

《天体运行论》于1543年在德国纽伦堡用拉丁文出版。

《天体运行论》论证了什么?

《天体运行论》的作者是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是波兰天文学家,是第一位提出太阳为中心——日心说的欧洲天文学家。

在哥白尼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其并无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

作品简介

《天体运行论》(De Revolutionibus Orbium Coelestium)又名《试论天体运行的假说》,长达6卷,于1535年最终修补完整。

第一卷论述太阳位于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都是绕太阳运行的。第二卷讨论地球的自转,指出地球是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第三卷讲岁差。第四卷谈月球的运行及日月食。第五、六卷阐述水星、金星、火星、土星和木星五大行星。

分类: 理工学科

解析:

1506年,哥白尼在回国任教士不久,开始写作《天体运行论》。1512年,哥白尼把他任职城堡西北角的箭楼建为自己的小型天文台,用自制简陋的仪器进行天文观测,计算、研究。他在《天体运行论》一书中所引用的27个观测数据,大部分是在这里记录下来的。约在1536年,哥白尼写成了《天体运行论》,创立了“日心说”。1543年,《天体运行论》出版。由于哥白尼害怕引起各方面的攻击,他在书的序中写明将他的著作献给教皇保罗三世。他认为,在教皇的庇护下,《天体运行论》也许可以问世。除了这篇序之外,《天体运行论》还有另外一篇教士奥西安德尔写的前言。当时哥白尼重病在身,委托这位教士出版发行。奥西安德尔为使这书能安全发行,假造了一篇无署名的前言,说书中的理论不一定代表行星在空间的真正运动,不过是为编算星表、预推行星的位置而想出来的一种人为的设计。这篇前言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骗过了许多人。

据说,1543年5月24日,垂危的哥白尼在病榻上见到了从纽伦堡寄来的《天体运行论》样书。他只摸了摸书的封面,便与世长辞了。

[编辑]

评价

《天体运行论》出版后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一般人不懂,而许多天文工作者只把这本书当作编算行星星表的一种方法。《天体运行论》在出版后七十年间,曾经遭到马丁·路德的斥责,但未引起罗马教廷的注意。后来布鲁诺和伽利略公开宣传日心说,危及了教会的统治,罗马教廷才于公元1616年把《天体运行论》列为禁书。

《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正式创立了“日心说”。它是天文学上的一次革命,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变革。

恩格斯评价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

自然科学借以宣布其独立并且好像是重演路德焚烧教谕的革命行为,便是哥白尼那本不朽著作的出版,他用这本书(虽然是胆怯地而且可说是只在临终时)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

标签: 运行论 天体 哥白尼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