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屡败屡战的故事?
靖港惨败,曾国藩一投湘江 1851年一月,洪秀全在金田起义。1852年,太平军攻入湖南,先取岳州,再下湘潭。
萧一山的《曾国藩传》不错 萧一山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江苏铜山人。原名贵森,号非宇,字一山。考入北京大学受学于梁启超,立志一新方法为中国史学开拓新境界。后任教清华。北大等名校。文笔流畅,史料备详。
嘉庆十五年18世纪末19世纪初,傅鼐通过在湖南苗疆的均田屯勇,突破当时的军事制度安排,用本地经费供养了一支可以离乡征伐并长期存在的职业性地方武装。
主要说说肃顺和曾国藩的关系,李鸿章属于晚辈。辛酉政变肃顺被斩的时候淮军还没组建好,肃和李地位相差过于悬殊,谈不上什么关系。
年俸银一百多两,有“古今第一完人”之称的曾国藩是否很清贫?
曾国藩位极人臣,他的年收入才一百多两银,怎么怎么够应付日常开支?身为两江总督难道没有一点亲朋之间应酬了吗?
曾国藩是晚清“中兴第一名臣”,与张之洞、李鸿章、左宗棠并称 “四大名臣”。
清史稿曾国藩传共计约22万字,详细记载了曾国藩的生平事迹、政治功绩和思想成就。
清朝历史不在二十四史里面,二十四史是乾隆将汉到清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钦定为“正史”。所以二十四史不包括清史哦!
大... 说道慈禧想必大家都很熟悉吧,慈禧原名:叶赫那拉氏-杏贞,大清咸丰皇帝的妃子,同治皇帝的母亲。
【参考译文】:丁宝桢,字稚璜,是贵州平远人。咸丰三年考中进士,被选作庶吉士。因母亲去世在乡间居住,恰逢遵义的杨隆喜造反,丁宝桢倾尽家财招募了八百壮士捍保卫家乡。服丧终了,恰逢苗民教匪叛乱蜂拥而起,巡抚蒋霨远上奏朝廷,申请让丁宝桢部留在平乱军中,皇帝特别下令授予他编修一职。
了解曾国藩读什么书?
要了解曾国藩,读《曾国藩家书》,后人为曾国藩写评传的人不少,只是就某一方面而论,比如,有写他的中兴之功,有写曾国藩之刚毅血性等。
曾国藩的政治生涯始于道光年间(1821-1850)。道光帝曾下旨派遣他和几位年轻的官员到南方考察灾情和民生状况。这次考察让曾国藩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民的苦难和贫困。他决心要为民众做一些实事,于是他开始了长达40年的官场生涯。
曾国藩家书当然是最真实的了,但是需要沉得下心来读。如果说传记,应该是唐浩明所写的曾国藩传最具影响力,无论从史实角度还是从文采来看,都很不错。
"有人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其实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另一套是曾国藩看相的学问--《冰鉴》这一部书。"《清史稿·曾国藩传》载: "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清史稿——曾国藩传》也说:“国藩事功大于学问,善以礼运。”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讲求经世致用的实用主义,成为继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个“儒学大师”;他革新新桐城派的文章学理论,其诗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丰)、同(治)三朝的文坛,可谓“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文言文曾国藩家书翻译
文言文曾国藩家书翻译
1.求以下曾国藩家书的翻译纪鸿纪泽:
今天派专人送家信,刚出发,又接到王辉四等人带来的四月初十的信件。你写的和澄叔写的各一封。借此知道了所有情况。你进来写的字都薄弱,没有骨力。字不够饱满,与你自身一贯不重视书法是一致的。你应当用油纸摹写颜真卿郭庙碑,柳公权琅琊碑,元秘塔碑,来改正你的毛病。每天留心把字写厚重饱满。不然字单薄,人的气质也变单薄轻浮了。人的气质由于是天生的,本来难改。只有读书能变化气质。古代的精相法,也说读书可以变换骨相。想求改变气质的办法,总需要先立下坚定的志向。就拿我生平来说。三十岁前最喜欢抽烟,片刻离不开。到道光壬寅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立志戒烟,到今天没有再次抽过烟。四十六岁前,我做事不能持之以恒。近五年很以为是一条改严格遵循的戒律。现在大事小事,我都能持之以恒。就这两件事可看出没什么事不能改变。你必须立志变得厚重。古代有金丹换骨的说法,我认为立志就是使人脱胎换骨的金丹。这是我的嘱咐。
2.曾国藩家书一则中“凡仕宦之家翻译:凡是当官的人家,由节俭到奢侈的生活容易,由奢侈返回节俭的日子艰难。你尚且年纪小,切记不可以贪爱奢华的事物,不可以懒惰成为习惯,无论大户人家或小户人家,官员、农民、工人、商人,勤劳苦干而节俭的没有不兴旺的,骄傲奢侈懒惰的没有不败光的。
你读书写字,都没不能间断,早上要早起,不要坠了你祖先一直相传下来的家风。我们叔辈父辈,都是黎明时段就起床了,你都知道的。
凡是富贵功名,这些都是命里注定的,一半是人力而为,一半则听天行事。只有学习圣贤的作风,全都是你自己拿主意,跟天命没有关系。
我有学习成为圣贤的志向,年少时欠缺娴静的能力,直到现在仍然免不了有时会言语、行动儿戏。你应该端正你的举止,不要随便说话,则是人的德行的基石。
原句: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年尚幼,切不可贪爱奢华,不可惯习懒惰。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尔读书写字,不可间断,早晨要早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吾父吾叔,皆黎明即起,尔之所知也。
凡富贵功名,皆有命定,半由人力,半由天事。惟学作圣贤,全由自己作主,不与天命相干涉。吾有志学为圣贤,少时欠居敬工夫,至今犹不免偶有戏言戏动。宜举止端庄,言不妄发,则入德之基也。
出自:曾国藩[近代]《曾国藩家书》。
扩展资料:
文章历史背景
曾国藩早年致力学问,其学术研究从历史、古文到书法、理学以及各种典章制度。
他渴望多做学问,与当朝大学问家梅曾亮、何绍基等名士媲美,但他最终没有成为一位著述丰富的大学者,主要原因是他还来不及著书立说,就已升至二品高官,从此忙于官场之争,再后来投身于戎马征战之中,使他不可能固守书苑,一心研究学问。
当代著名学者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有两套,其中之一就是《曾国藩家书》。”今人可以《曾国藩家书》研究学习。它记述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从政、治家、治学、治军的主要思想,是后人研究曾国藩思想的宝贵资料。
曾国藩在攻克天京后,权势极大,功高震主,清朝对其极不放心。咸丰帝曾在湘军克复武汉时叹道:“去了半个洪秀全,来了一个曾国藩。”
曾国藩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历史知识,熟悉历代掌故,因而在击败太平天国后一方面自裁湘军,一方面把家书刊行问世,借以表明自己忠心为清廷效命,以塞弄臣之口。
曾国藩家书自时起便风靡流行,历久不衰。后经多家取舍整理,形成多种版本。
总的说来,他的家书现存1400多篇,从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十年,历时30年,其内容包括了修身、教子、持家、交友、用人、处世、理财、治学、治军、为政等方面。
这些家书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是一部真实而又生动的生活宝鉴。
《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和清朝社会末期的重要资料。曾国藩继桐城派之后,溯源经史,别立湘乡派,行文镇定,形式自由,于点点滴滴的真实生活中见真情、蕴良知,充分体现了他“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3.求曾国藩家书《字谕纪鸿儿》的译文译文字谕纪鸿儿:家中到营中来的人,大多数都称赞你举止大方,我对此稍感欣慰。
世人多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做大官,我不希望后人做大官,只希望做个知书明理的君子。勤俭自立持家,习劳习苦,既安乐又巨人节俭,这就是君子。
我做官已有二十年了,不敢沾染一点儿官场习气,饮食起居,仍然遵守寒素家风,极其俭朴也可以,稍微丰盛点也可以,太丰厚那我就不敢了。凡是做官的人家,从俭朴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回到俭朴就困难了。
你现在年纪还小,千万不要贪图奢华,不能养成懒惰的习惯。无论是大户人家和小户人家,士农工商各种人,只要勤俭节约,农业没有不兴旺的;骄奢怠倦,家业没有不衰败的。
你读书写字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丢掉自高曾祖父相传下来的家风。我的父亲和叔父,都是黎明就起床,这是你所知道的。
凡是富贵功名,都是命里注定,一半在于人力,一半在于天命。只有学做圣贤,才是全靠自己作主,与天命不相关涉。
我有志学做圣贤,可小时候少了居家共恭谨的功夫,所以到如今还免不了时有戏言和戏谑的行为。你应该举止端庄,不随便说话,才是修养道德的基础。
(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夜)由于打字实在是慢啊,这篇就打了两天,另一篇正在打,希望对你有用。
4.求曾国藩家书《字谕纪鸿儿》的译文译文
字谕纪鸿儿:
家中到营中来的人,大多数都称赞你举止大方,我对此稍感欣慰。世人多希望自己的子孙能做大官,我不希望后人做大官,只希望做个知书明理的君子。勤俭自立持家,习劳习苦,既安乐又巨人节俭,这就是君子。
我做官已有二十年了,不敢沾染一点儿官场习气,饮食起居,仍然遵守寒素家风,极其俭朴也可以,稍微丰盛点也可以,太丰厚那我就不敢了。凡是做官的人家,从俭朴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回到俭朴就困难了。你现在年纪还小,千万不要贪图奢华,不能养成懒惰的习惯。无论是大户人家和小户人家,士农工商各种人,只要勤俭节约,农业没有不兴旺的;骄奢怠倦,家业没有不衰败的。你读书写字不可以间断,早晨要早起,不要丢掉自高曾祖父相传下来的家风。我的父亲和叔父,都是黎明就起床,这是你所知道的。
凡是富贵功名,都是命里注定,一半在于人力,一半在于天命。只有学做圣贤,才是全靠自己作主,与天命不相关涉。我有志学做圣贤,可小时候少了居家共恭谨的功夫,所以到如今还免不了时有戏言和戏谑的行为。你应该举止端庄,不随便说话,才是修养道德的基础。
(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夜)
由于打字实在是慢啊,这篇就打了两天,另一篇正在打,希望对你有用。
5.曾国藩家书翻译从“雪琴与沅弟嫌隙已深雪琴和沅弟之间的嫌隙已很深,短时间难以使他们水乳交融。沅弟所批的雪琴信稿,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当之处。弟弟说雪琴声色俱厉。凡是眼睛,都能看到千里,却不能看见自己的睫毛。声音面貌方面表现出拒人千里之外,往往就苦于自己看不见自己,苦于自己不了解自己。雪琴的严厉,雪琴自己不知道;沅弟的声色,恐怕也未尝不严厉,只不过自己不知道罢了。曾经记得咸丰七年冬天,我埋怨骆文耆待我太薄,温甫说:“哥哥的脸色,也常常给人难堪。”又记得十一年春,树堂深怨张伴山简傲不敬,我就说树堂脸色也拒人于千里之外。看这两个例证,那么沅弟脸色的严厉,不是我与树堂一样,自己不明白自己吗?
我家正处鼎盛时刻;我又窃居将将相之位,沅弟统率的军队近两万人,季弟统率的军队四五千人,近代像这样情况的,曾经有过几家?沅弟半年以来,七次拜谢君恩,近世像老弟你的又曾经有几个人?太阳到中午便要西落了,‘月亮圆时意味着会缺,我家也正是圆的时候了。管子说:“斗斛满了,那么人去刮平;人自满了,天就去刮平。”我说天刮平是无形的,还是假借人的手来刮平。霍氏盈满了,由魏相刮平,由宣帝刮平;诸葛恪盈满了,由孙峻刮平,由吴主刮平。等到他人来刮平然后后悔,那就悔之晚了!
我家正在丰盈的时时际,不等天来刮平,也不等人来刮平,我与各位弟弟应当设法自己刮平。自己刮平的道理怎么讲?也不外乎清、慎、勤三个字罢了。我近来把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白浅显;确实有下手做的地方。沅弟过去对于银钱的收与支,往往不很慎重,朋发们讥笑你看轻你,那根子就在这里。以后应该不随便取分毫,不寄钱回家,不多送亲族,这是廉字工夫。谦字存在内心的别人不知道,但表现在外面的,大约有四方面:一是脸色,一是言事,一是书信,一是从属员。沅弟一次招兵六千人,季弟并没有报告明白,自招三千人,这在别的统领是断断做不到的,在弟弟尚能做到,也还算顺手。而弟弟每次来信,索取帐棚、火药等物,经常带讽刺的词句,不平的话语,对愚兄写信还这样,那么给别人的书信就更可见一斑了。沅弟的仆人随员,很有气焰,脸色言语,与人应酬接触之时,我没有看见,而申夫曾经说过往年对他的语气,至今感到遗憾!以后宜在这西个方面痛加改正,这就是谦字功夫。每天临睡乏时,要默默的数一下当天有几件事操心,几件事费力,而更要努力去做,这是劳字的功夫。
我因名声太大、地位太高,经常害怕祖宗积累遗留给我辈的福泽,由我一个人享受殆尽,所以用劳、谦、廉三字,时刻警醒,也愿两位贤弟用以警醒,并且就用它们来刮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