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王之涣的别称是什么?
王之涣(688—742年),字季凌,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诗人。与岑参,高适,王昌龄一同被世人称为我国唐代著名的“四大边塞诗人”。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并州(山西太原)人,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以《登鹳雀楼》脍炙人口而称著。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归乡十五年。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诗人,字季陵,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王之涣的生平事迹?
王之涣生平故事梗概 王之涣,或作王之奂,字季凌,盛唐著名诗人,至今享有盛誉。如此名流,新旧《唐书》均无传,《唐才子传》所记也甚简。
读音:[huàn],部首:氵释义:散开。姓名:王之涣生卒:688年-742年:简介: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
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一说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
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淩[17](一作季凌[4],一作季陵[21]),祖籍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唐朝诗人。[1] 王之涣幼年聪颖,弱冠能文。
王之涣早年由并州(山西太原)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
王之涣是唐代的。王之涣(688-742年),原籍太原望族,北魏时他的高祖王隆之官任绛州(今新绛县)太守,举家迁至绛郡,遂为绛州人。他年轻时不安于学塾苦读,耻于走科场考取之路,而是结交豪门子弟,习武练剑,架鹰打猎,开怀饮酒,慷慨悲歌,颇具侠士之风。
凉州词的资料(王之涣)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凉州词①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②春风不度玉门关。
边塞诗人--王之涣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诗人,擅长描写边塞风光,他的出生和死亡日期都不详,根据后人的考证,大约是唐武后到玄宗(西元688~742年)。
横吹曲辞·出塞 作者: 王之涣 (唐代) 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诗人。王之涣是生活在公元688年到公元742年的诗人,所以说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诗人。王之涣在唐朝最后的官职是文安县尉,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给人的感觉是朗朗上口,广为传颂。
【作者简介】王之涣 (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其兄王之咸、王之贲皆有文名。他从小就很讲究义气,纵酒谈乐,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中年才悔悟而立志向学。对于参加科场考试没有兴趣,学成后到处拜访名人。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登鹳雀楼凉州词?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最美的藏头诗!勤诗宁切╮(╯_╰)╭勤俭黄金本,诗书丹桂根。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藏头诗,七律,诚意家人,诚存惨省取诸震,意德积高贵能升。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 凉州词①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② 春风不度玉门关。③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 排行七, 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五世祖隆迁居绛州 (今山西新绛)。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谤辞官,家居十五年。
王之涣,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作品《登鹳雀楼》广为人知,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家喻户晓。王之涣的生平资料不多,仅知其早年由并州迁至绛州,并在冀州衡水担任过主簿一职。其后,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
边塞诗人--王之涣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诗人,擅长描写边塞风光,他的出生和死亡日期都不详,根据后人的考证,大约是唐武后到玄宗(西元688~742年)。他从小就很讲究义气,喜欢帮助弱小,时常和豪侠子弟交往,一边饮酒一边谈论剑术,青史上记载的许多侠客,都是他模仿的对象。
王之涣是哪个朝代的人
王之涣是唐朝人。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以《登鹳雀楼》这篇而经典诗作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主要成就
王之涣是盛唐的边塞诗人之一,与岑参、高适、王昌龄一同被世人称为唐代“四大边塞诗人”。其诗具有激越昂扬的个性风格,用词虽十分朴实,然造境极为深远,令人裹身诗中,回味无穷。
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诵。可惜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辑入《全唐诗》中。
这六首诗中,《登鹳雀楼》《凉州词二首》和《送别》三首皆著名,又尤以前两首脍炙人口,可谓“皤发垂髫,皆能吟诵”。其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和“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都是流传千古的佳句。正是这两首诗给王之涣赢得了百世流芳的显著地位。
王之涣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主要以描写边塞风光最为出名。由于他的诗歌豪放不羁,别具特色,所以他的很多诗都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王之涣的代表作品有《登鹳雀楼》、《凉州词》、《宴词》等。
王之涣简介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蓟门人。王之涣最擅长的是五言诗,尤其是边塞风光更是一绝。王之涣的诗句韵调优美,朗朗上口,让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于此情此景之中,回味无穷。如今王之涣的传世之作仅存六首,其中最具盛名的就是《登鹳雀楼》和《凉州词》了。
王之涣作品
1、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3、 《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