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年复一年,眼看着荒郊野路又长满了秋草;日复一日,每天在楼中等待,一直等到夕阳西落。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的出处该句出自《鹧鸪天》,全诗如下:《鹧鸪天》晏几道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
《相思》完整版歌词介绍女: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 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男: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衾凤冷 枕鸳孤愁肠待酒舒梦魂纵有也成虚那堪和梦无男:醉拍春衫惜旧香女:天将离恨恼疏狂男:年年陌上生秋草合。
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晏几道 〔宋代〕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译文借着醉意拍春衫,回想着,旧日春衫上的香。天将离愁与别恨,折磨我这疏狂人。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出自唐代刘禹锡的《乌衣巷》 2.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诗句“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作者:晏几道醉拍春衫惜旧香。 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许多长。
——秦观《浣溪沙》 4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白居易《南浦别》 4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没有年字开头的六字诗句,有五字七字的诗句有: 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出自唐代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 2.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年代:宋 作者: 姜夔 《点绛唇》金谷人归,绿扬低扫吹笙道。数声啼鸟。也学相思调。月落潮生,掇送刘郎老。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生春草。
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什么意思?
附原文: 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 征人归路许多长。
年年陌上生秋草, 月月斋中写夏莲。 (我画的荷花) 年年陌上生秋草,月月斋中写夏莲。(我画的荷花) 上联:年年陌上生秋草;下联:日日房头冒炊烟。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的意思是路上年年都长满了秋草,阁楼中每天都会有夕阳照射进来。“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出自《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作者是晏几道。晏几道是北宋著名词人,写的诗大部分是关于爱情生活的,是婉约派的重要作家。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笺费泪行。这首词抒写男女相思之情,作意甚是明确。上片写相思狂态。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登乐游原》 2.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此句诗的意思是年复一年,眼看着荒郊野路又长满了秋草。“年年陌上生秋草”表达了岁月更迭、光阴易逝的感慨,寓意着时间一去不复返,物是人非的失落和无奈。同时,也描绘了一种岁月静好的景象,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赏析
《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是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作品。此词在对作者往日欢歌笑乐的回忆中,流露出他对落拓平生的无限感慨和微痛纤悲。上片于室内的角度写离恨,下片紧承上片写景,并将视野延伸,以天地之浩渺,叙说归途漫长难寻,再见无期。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赏析,欢迎阅读。
【原文】
鹧鸪天
醉拍春衫惜旧香①。天将离恨恼疏狂②。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③,莫向花笺费泪行④。
【注释】
①旧香:指过去欢乐生活遗留在衣衫上的'香泽。
②疏狂;狂放不羁。
③无凭语:没有根据的话。
④花笺:书信。
【白话译文】
醉中拍拍春衫,依然爱着,衣上昔日的芳香。上天故意和我作对,用离恨惹恼我的疏狂。一年年秋草满原野,一日日窗口洒夕阳。云渺渺,水茫茫,征人的归路,不知有多长!相思本来就没有凭据,请不要在信中洒泪,诉说衷肠。
【赏析】
这首词抒写了欢聚的疏狂,别后的孤独,流露出词人对离别的无限伤感。
上片写离恨。起首两句总述。“醉拍春衫”是“离恨”情绪的发泄,“醉”字领起,极力表现出词人心中郁结的忧思,牵动人心;“惜旧香”是“离恨”的原由,“旧香”表现出词人与美人昔日的欢乐与甜蜜,“惜”字则饱含词人对旧情的深切怀念。“疏狂”二字是词人对自己不羁性格的真实描述;而以这样的性格却被离恨所“恼”,可见“离恨”之深。后两句词人运用赋的手法,因情设景,选取了最具普遍性的秋草、夕阳两个意象,冠以“年年”、“日日”的时间词,将自己绵密的情感交托于时空之间,流露出深切的思念之情。
下片紧承上片写景。词人写云、水,将视野延伸,以天地之浩渺,说词人归途漫长难寻,再见无期,流露出词人怅惘、伤感之情。
结拍两句是无可奈何的自 慰,措辞无多,然而读之使人更觉哀伤。“莫向花笺费泪行”虽是决绝之辞,却是情至之语,从中带出已往情事,当是曾向花笺多费泪行。既然离恨这般深重,非言辞所能申写,如果再“向花笺费泪行”,那便是虚枉了。
全词通过对痛楚往事的追忆,流露出词人切身的离愁之感,意境深远,感人至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曾任太常寺太祝。熙宁七年以郑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事,受株连下狱。元丰五年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碧鸡漫志》卷二)。晚年家境贫寒。文学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词风哀感缠绵、清壮婉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