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吟望苦低垂(杜甫秋兴八首其八赏析)

老公我爱你 古诗鉴赏 7

秋兴八首赏析

采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第八首通过对昆吾山和美陂一带的回忆想象,抒发今昔兴衰之感,也是对这一组诗的总结。美陂是当时长安郊区的一大景观、旅游盛地。诗人曾与岑参等人在此泛舟、饮酒、吟诗、作乐,并有《渼陂行》一诗记载当时盛况。

《秋兴八首》是杜甫寓居四川夔州时写下来的以想望长安为主题的一组七言律诗,它是杜集中七律的代表作。秋兴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 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余鹦鹉粒, 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 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

原文: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释义: 从长安到渼陂,途径昆吾和御宿,紫阁峰在终南山上闪耀。 我想念一路的香稻和碧梧,在丰收的季节 吸引着鹦鹉与凤凰。 等到春天,曼妙的仕女们还会采摘花草相互赠送,伙伴们在暮晚时分仍要移棹出发,不愿归返。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彩笔”,比喻文才高超。相传南朝梁文学家江淹曾梦见晋文学家郭璞向他索还彩笔,从此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干气象”,气势磅礴之意。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杜甫《秋兴八首》之八。

杜甫秋兴八首其八赏析

原文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释义 昆吾御宿川曲折逶迤,紫阁峰影映入渼陂池。这里有鹦鹉啄过的香稻米,这里有凤凰栖过的碧梧枝。

“白头吟望苦低垂”,昔少年,今白头矣。吟,吟此“秋兴”也;望,望归长安。今羁栖夔府,那得便归,即此便是苦,头只管低下去,泪只管流出来。低垂,是写苦之状也。此句又是先生自画咏“秋兴”小像也。

彩笔昔曾干气象, 白头吟望苦低垂。杜甫《秋兴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陂”。昆吾御宿,皆地名,在上林苑中。上林苑是汉武帝开辟的游猎场所,傍终南山而西,方三百里,跨有今周至、户县、长安、蓝田等县。“御宿”,因武帝曾宿于此而得名。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词句注释】 1.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

秋兴八首其八翻译

杜甫《秋兴八首》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译文:“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昆吾御宿,皆地名,在上林苑中。

秦中自古帝王州。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美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四川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

最经典就是: “死生契阔,与子相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邶风·击鼓》 唐·白居易的《长恨歌》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写的是什么景物?怎么解读?

谢邀。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写的是什么景物?怎么解读? 这两句诗出自初唐名臣虞世南的名作《蝉》。

秋天硕果累累的诗句:《秋兴八首.其八》唐代: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译文:从长安到渼陂,途径昆吾和御宿,紫阁峰在终南山上闪耀。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其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采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秋兴八首》是杜甫晚年为避战乱寄居夔州时的作品。作于大历元年(766),诗人时年56岁。全诗八首一气蝉联,前后贯通,是一组完美的组诗。组诗的第一首总起,是全诗的序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

秦中自古帝王州。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织女机丝虚月夜,石鲸鳞甲动秋风。波漂菰米沈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_陂。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彩笔昔游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秋兴八首其三原文拼音

秋兴八首其一原文及翻译如下:

秋兴八首·其一

(唐)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为秋霜已使枫树林零落凋伤,巫山巫峡一派萧森气象。巫峡涌起吞天的骇浪,巫山风云漫卷大地一片苍茫。 我已在此地见菊花开过两次,能不令人热泪浪浪? 一叶扁舟,永远系挂着我那归乡的热望。唉!时下家家户户都忙着剪裁缝制冬天的衣裳。高高的白帝城里传来匆匆捣衣的音响,伴着暮色斜阳。

【释】

1、玉露:白露,秋霜。巫山巫峡:巫山在今四川省巫山县境,属巴山支脉,绵延一百六十里。长江流经其间,称为巫峡。萧森:萧瑟阴森。

2、江间:指巫峡。塞上:指巫山。

3、丛菊两开:指作者在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离开成都,秋居云安,翌年秋又淹留夔州,前后近二年,故见“丛菊两开”。一系(音 ji):永系,紧系。故园心:指返回故乡的愿望。诗中“故园”指长安和洛阳。

4、刀尺:剪裁衣服用的剪刀和尺子。砧(音 zhen):捣捶衣服用的石具。

《秋兴八首其三》原文拼音如下:

《秋(qiū)兴(xìnɡ)八(bā)首(shǒu)·其(qí)三(sān)》

杜(dù)甫(fǔ)【唐(tánɡ代(dài】

千(qiān)家(jiā)山(shān)郭(ɡuō)静(jìnɡ)朝(zhāo)晖(huī),日(rì)日(rì)江(jiānɡ)楼(lóu)坐(zuò)翠(cuì)微(wēi)。

信(xìn)宿(sù)渔(yú)人(rén)还(huán)泛(fàn)泛(fàn),清(qīnɡ)秋(qiū)燕(yàn)子(zǐ)故(ɡù)飞(fēi)(飞fēi)。

匡(kuānɡ)衡(hénɡ)抗(kànɡ)疏(shū)功(ɡōnɡ)名(mínɡ)薄(bó),刘(liú)向(xiànɡ)传(chuán)经(jīnɡ)心(xīn)事(shì)违(wéi)。

同(tónɡ)学(xué)少(shào)年(nián)多(duō)不(bú)贱(jiàn),五(wǔ)陵(línɡ)衣(yī)马(mǎ)自(zì)轻(qīnɡ)肥(féi)。

《秋兴八首其三》赏析:

第一部分是前两联。主要是描写夔州府早晨的景观。首联写诗人每当清早夔州府的千门万户还在紧闭之时,他就照例坐在江畔山上的小楼中,沐浴着清晨的阳光。

颔联写诗人清晨楼上所见的情景:连日不归的渔人还在江上随波逐流,本该南飞的秋雁似乎故意在诗人面前飞来飞去。

第二部分紧承二联,主要抒写自己的感慨。颈联两句诗人由渔人、燕子勾起故国之思,接着回忆起自己一生的失意:在他任“左拾遗”时,本想抗旨上疏救房琯,却因此获罪遭贬,这是自己政治上的失意。

自己家传儒学,不能以此自立,儿辈因战乱也失学了,这是在着文传名上的失意。

尾联两句写作者不遇的愤慨:当年与他一起在长安的同学辈,虽然没有救国为民的志向,也没有什么文才,倒一个个高官厚禄。

颈联两句对比,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对那些只图个人功名富贵的高官达人进行了辛辣讽刺。

标签: 御宿 吟望 低垂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