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出自哪篇文章?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选段: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译文: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
滕王阁诗 (唐)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登城楼望西山作(唐)张九龄 城楼枕南浦,日夕顾西山。宛宛鸾鹤处,高高烟雾间。仙井今犹在,洪厓久不还。
其中,王安石的《滕王阁诗》写道:白浪翻江无已时,陈蕃徐孺去何之?愁来径上滕王阁,覆取文公一片碑。王安国的《滕王阁感怀》中写道:滕王平日好追游,高阁魏然枕碧流。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极目烟波吟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
《滕王阁诗》 唐代: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雄伟壮丽,历史悠久,地杰人灵的江西南昌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
原文 滕王阁序 [唐] 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滕王阁序10个千古名句
【诗词类】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滕王阁序》(年纪大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发苍苍时改变自己的心志?处境艰难反该更加坚强,不能放弃凌云之志。)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朝来敛黛作眉语”全诗《滕王阁》宋代 黄复之飞阁岧峣倚天半,千里秋毫掌中看,城下江声铁马行,梁间日影金蛇窜。词客寂寥光景闲,秀色不改惟西山。朝来敛黛作眉语,问此风月何当还。便须领略追绝唱,终古发扬无尽藏。惜哉元婴不读书,笔端只作蛱蝶图。
唐杜牧怀锺陵旧游诗:“滕阁仲春绮席开,柘枝蛮鼓殷晴雷。”唐罗隐锺陵见杨秀才诗:“孺亭滕阁少踟蹰,三度南游一事无。”滕王阁的特点 滕王阁是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的一座历史悠久的楼阁,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
王勃——《滕王阁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译文:高高的滕王阁,下临赣江。那些贵人身挂琳琅佩玉,坐着鸾铃鸣响的车马,前来阁上参加歌舞宴会的繁华场面,现在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五大名楼——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鹳雀楼、大观楼 黄鹤楼 1送康太守 唐/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王勃滕王阁序诗句?
原诗 滕王阁序 唐·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描写滕王阁登高望远的诗句有: 王勃《滕王阁》中“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还有“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滕王阁是江南四大名楼之一,自古以来有很多文人墨客前往旅游,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诗赋。
我认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最好。 从句式格律方面来说 首先,对仗工整。
巜滕王阁序》最有名的诗句是什么?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赏析: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
“曾见滕王歌舞来”全诗《滕王阁》宋代 释晦机槛外长江去不回,槛前杨柳后人栽。当时唯有西山在,曾见滕王歌舞来。《滕王阁》释晦机 翻译、赏析和诗意诗词《滕王阁》是宋代僧人释晦机所作,描绘了槛外长江永不归还,槛前柳树人来人往的景象,只有西山依然在那里,曾经见证了滕王的歌舞。
《滕王阁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勃。其全文古诗如下: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唐朝王勃所作《滕王阁序》,描写的是腾王阁的景色。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滕王阁序》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出自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这句诗的意思是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诗人以秋水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有远有高有深,诗意浓郁,境界开阔,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原文节选: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滕王阁诗 王勃 拼音
téng wáng gé 滕王阁 téng wáng gāo gé lín jiāng zhǔ , pèi yù míng luán bà gē wǔ 。滕 王 高 阁 临 江 渚, 佩 玉 鸣 鸾 罢 歌 舞。huà dòng cháo fēi nán pǔ yún , zhū lián mù juàn xī shān yǔ 。
《滕王阁诗》作为《滕王阁序》的后续篇章,以华丽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而备受赞誉。首句以朴素的笔触描绘滕王阁的地理位置,"滕王高阁临江渚",一个"临"字凸显了阁楼的高耸和江景的壮丽。
滕王阁的诗词有:《次韵伯崇登滕王阁感旧盖闻往时延阁公拜疏于此云》《登滕王阁·滕王高阁壮洪都》。滕王阁的诗词有:《滕王阁·飞阁__倚天半》《题滕王阁·高阁巍峨接水滨》。注音是:ㄊㄥ_ㄨㄤ_ㄍㄜ_。结构是:滕(左右结构)王(独体结构)阁(半包围结构)。拼音是:téngwánggé。
滕王阁,高耸于南昌城西,赣江之滨。步入阁中,仿佛置身于一座以滕王阁为主题的艺术殿堂。
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公元652年),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市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
《滕王阁诗》古诗原文及赏析
《滕王阁诗》
年代: 唐 作者: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安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作品赏析
【注释】: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诗人远道去交趾探父,途经洪州(今江西南昌),参与阎都督宴会,即席作《滕王阁序》,序末附这首凝炼、含蓄的诗篇,概括了序的内容。第一句开门见山,用质朴苍老的笔法,点出了滕王阁的形势。滕王阁是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建。故址在今江西新建西章江门上,下临赣江,可以远望,可以俯视,下文的“南浦”、“西山”、“闲云”、“潭影”和“槛外长江”都从第一句“高阁临江渚”生发出来。滕王阁的形势是这样的好,但是如今阁中有谁来游赏呢?想当年建阁的滕王已经死去,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宴会,那种豪华的场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第一句写空间,第二句写时间,第一句兴致勃勃,第二句意兴阑珊,两两对照。诗人运用“随立随扫”的方法,使读者自然产生盛衰无常的感觉。寥寥两句已把全诗主题包括无余。
三四两句紧承第二句,更加发挥。阁既无人游赏,阁内画栋珠帘当然冷落可怜,只有南浦的云,西山的雨,暮暮朝朝,与它为伴。这两句不但写出滕王阁的寂寞,而且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写出了滕王阁的临远,情景交融,寄慨遥深。
至此,诗人的作意已全部包含,但表达方法上,还是比较隐藏而没有点醒写透,所以在前四句用“渚”“舞”“雨”三个比较沉着的韵脚之后,立即转为“悠”“秋”“流”三个漫长柔和的韵脚,利用章节和意义上的配合,在时间方面特别强调,加以发挥,与上半首的偏重空间,有所变化。“闲云”二字有意无意地与上文的“南浦云”衔接,“潭影”二字故意避开了“江”字,而把“江”深化为“潭”。云在天上,潭在地下,一俯一仰,还是在写空间,但接下来用“日悠悠”三字,就立即把空间转入时间,点出了时日的漫长,不是一天两天,而是经年累月,很自然地生出了风物更换季节,星座转移方位的感慨,也很自然地想起了建阁的人而今安在。这里一“几”一“何”,连续发问,表达了紧凑的情绪。最后又从时间转入空间,指出物要换,星要移,帝子要死去,而槛外的长江,却是永恒地东流无尽。“槛”字“江”字回应第一句的高阁临江,神完气足。
这首诗一共只有五十六个字,其中属于空间的有阁、江、栋、帘、云、雨、山、浦、潭影;属于时间的有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今何在,这些词融混在一起,毫无叠床架屋的感觉。主要的'原因,是它们都环绕着一个中心──滕王阁,而各自发挥其众星拱月的作用。
唐诗多用实字(即名词),这与喜欢多用虚字(尤其是转折词)的宋诗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三四两句中,除了“飞”字和“卷”字是动词以外,其余十二个字都是实字,但两个虚字就把十二个实字一齐带动带活了,唐人的善用实字,实而不实,于此可见。
另外,诗的结尾用对偶句法作结,很有特色。一般说来,对偶句多用来放在中段,起铺排的作用。这里用来作结束,而且不象两扇门一样地并列(术语称为扇对),而是一开一合,采取“侧势”,读者只觉其流动,而不觉其为对偶,显出了王勃过人的才力。后来杜甫的七言律诗,甚至七言绝句,也时常采用这种手法,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罂下九霄”,“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等。可见王勃对唐诗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