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袖清风诗句七言绝句是什么?
《入京》明·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语短长。译文: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
清风两袖(清风两袖) 形容做官廉洁。谓除两袖清风外别无所有,没有馀财。
qīng fēng liǎng xiù cháo tiān qù 清风两袖朝天去 miǎn dé lǘ yán huà duǎn zhǎng 免得闾阎话短长 入京 明代: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译文:本来应该是老百姓自己享用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现在反倒成了巴结权贵的祸害。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他在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晋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了。诗中的闾阎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
石灰吟入京诗的全文是什么?
石灰吟 入京诗。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绢帕蘑菇与线香,烈火焚烧若等闲。 本资民用反为殃。粉骨碎身全不怕, 清风两袖朝天去,要留清白在人间。 免得阎闾话长短。释义: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
殃民有关诗句,例如:“娟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出自:入京 于谦 〔明代〕 娟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rù jīng 》 yú qiān 《入京》 于谦 juàn pà mó gū yǔ xiàn xiāng ,běn zī mín yòng fǎn wéi yāng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qīng fēng liǎng xiù cháo tiān qù ,miǎn dé lǘ yán huà duǎn zhǎng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这是明朝苏州知府况钟写的一首拒礼诗 。全文为: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况钟任苏州知府时,清正廉明,被老百姓称“况青天”。离开苏州时,大小官员和百姓纷纷赠礼表“谢意”,况钟全部拒收,并作此诗答谢百姓。
《入京》一诗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尽显于谦诗的语言质朴、自然的特征,在抨击当时进贡的歪风的同时,表现出诗人铁骨铮铮,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和品质。《入京》[明]于谦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请解释于谦写的《入京》的意思.没看过的请看下面:入京明··于谦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
劝他... 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入京(明·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语短长。
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浩气长存不是出自某一具体诗词歌赋,所以没有与其关联的前两句。 现在我们常用两袖清风浩气长存比喻做官廉洁,身怀正气。
清风两袖朝天去,
于谦
明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于谦为官清廉,政绩卓著。那时的地方官,从任所进京谒见皇帝时都要带许多礼物,以便打点部里的上司和宫中的掌权宦官。有一年于谦从任所赴京述职,同僚们就劝他也带些土特产以便送礼,他举两袖笑道:“我带有两袖清风。”他曾作过《入京诗》一首: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绢帕、蘑菇、线香都是他任职之地的特产。于谦在诗中说,这类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只因官吏征调搜刮,反而成了百姓的祸殃了。他在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我晋京什么也不带,只有两袖清风朝见天了。诗中的闾阎是里弄、胡同的意思,引申为民间、老百姓。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从诗的题目到诗的内容,读者能清晰的看出是于谦有感于进京入朝办事而作。
众所周知,在中国历代的官场中,凡是外省官员进京办事,总得要贿赂朝中的权贵,否则会寸步难行。明朝此风更盛。可是时任山西、河南巡抚的于谦,却偏偏在入京办事时,什么晋见礼都不带。有些好心的朋友劝他说,你不带金银财
宝,也该带些地方土特产,做见面之礼啊。而于谦却不以为然,甩甩袖子笑着说:“带着清风!”并作诗一首《入京》,以明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