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秋日怀旧》原文及译文
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代: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通常情况下,古人写愁情,或写愁从心头转到眉头,或反过来,写愁从眉头转到心头。此处范仲淹又自出新意,写“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则显得更加全面,堪称佳句。李清照的《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即是源自此处。
《御街行》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 寒声碎。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 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 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 无计相回避。
御街行(秋日怀旧) 宋·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花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御街行·秋日怀旧》(范仲淹)全诗翻译赏析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系列:关于伤怀的古诗词 御街行·秋日怀旧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原文 御街行·秋日怀旧 范仲淹 〔宋代〕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这里说“残灯明灭枕头欹”,室外月明如昼,室内昏灯如灭,两相映照,自有一种凄然的气氛。枕头欹斜,写出了愁人倚枕对灯寂然凝思神态,这神态比起辗转反侧,更加形象,更加生动。“谙尽孤眠滋味。”由于有前句铺垫,这句独白也十分入情,很富于感人力量。
附上原文:御街行 宋/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望楼主采纳。
《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文学作品。词的上阕着重描写秋叶的景色,开头一个“碎”字,不但写出秋叶纷纷坠地的无奈,更渲染出寂夜中悲凉寥寞的心情。紧接着从视觉来写,视线越过珠帘投向楼外,看见垂地般的银河,皓月当空,将词人的思绪引向千里之外的故人,景中透情,引起下阕。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是什么意思
是什么意思?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的意思是:每年的这一天夜晚,月光都明亮得如同洁白的丝绸,可亲人总是远隔千里不能团聚。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的出处该句出自《御街行》,全诗如下:《御街行》范仲淹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
范仲淹存世诗歌305首,因为个人经历丰富,足迹曾经遍布祖国各地,所以他的诗歌内容非常广泛,有的是在山水间游历时所作,歌颂壮丽的大好河山。
词牌名《御街行》,又名“孤雁儿”。双调七十六字,上下阕各七句、四仄韵,以柳永《御街行·圣寿》为正体。另有双调七十七字,上下阕各七句、四仄韵;双调七十八字,上下阕各七句、四仄韵等变体,以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为代表作品。
小题1:作者抓住秋声和秋色来写秋夜景象。“纷纷坠叶”则以听觉感知叶坠香阶,“寒声碎”则由秋声而感知寒意。“寒”字一语双关,既是秋寒节候的感受,又是孤寒处境的感受,兼写物境与心境。“真珠帘卷玉楼空”,“空”与“寒”字相呼应,既写景,也言情。
范仲淹的御街行,赏析200字左右
范仲淹是宋朝一代名臣,他在政治和军事上叱咤风云的同时,也不失其风雅之度。此词言辞婉丽,深情绵邈。内容写羁旅思乡之感。题材一般,但写法别致。上阕写景,气象阔大,意境深远,视点由上及下,由近到远。上阕皆为景语,仅“无情”二字点出愁绪,犹是对景而言,不露痕迹。
他的边塞词一扫花间派的柔靡风气,开豪放一派词风。但“铁血柔情”一词并不是空穴来风,范仲淹不光能吟出慷慨激昂的边塞词,他同样能写出缠绵悱恻的爱情词,而且“铁石心肠人做柔情语”,别有一种深挚的滋味。范仲淹描写爱情的词只存一首,就是《御街行·纷纷坠叶飘香砌》。纷纷坠叶飘香砌。
御街行·秋日怀旧 作者:范仲淹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范仲淹《 御街行·秋日怀旧》 《御街行·秋日怀旧》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文学作品。
御街行 秋日怀旧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敧,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注释】①香砌:指花坛;②欹:倾斜。③都来:算来。
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尖心上,无计相回避.范仲淹是北宋豪放派的先驱,其词意境阔大,气势磅礴,音调豪迈.然观其作品,也不乏柔婉绮丽之作。
求孤雁儿的格律?
【御街行、孤雁儿】 又名《孤雁儿》。《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双调”。兹以范仲淹词为准。双调七十八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御街行·别东山》一词,又名《孤雁儿》,遵循范仲淹词的格律。词题《别东山》的含义引发了许多学者的推测。夏承焘在《贺方回年谱》中提到,据《吴县志》记载,东洞庭山的莫厘峰可能就是东山,而贺铸可能在那里有别业。
范仲淹的代表作有:《渔家傲·秋思》 原文: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御街行·秋日怀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秋夜离人相思之情。①间接(借景)抒情:词的上阕在秋夜寒寂静的画面中寄寓了词人深切的怀人之情。(或借人物描写抒情,词的下阕通过描写主人的愁意、愁容、愁态,刻画了一个因思人而深夜难眠的人物形象。)②直抒胸臆。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谁知道这句诗是什么意思?怎么翻译?范仲淹《御街行》的翻译谁有?
这首词的作者范仲淹,为北宋人,曾说一句直到现在还经常被人引用的名言: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另外关于他的生平还可参看前篇“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的介绍)范仲淹词兼长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对后代词的发展有相当的影响,为苏轼、辛弃疾一派的先导。这首《御街行》仍旧是属于婉约的佳作。 词谱《御街行》,到宋代才开始有。御街为北宋汴都(开封)的御街道。本词,双调,七十八字,仄韵。词的大意如下: 落叶轻轻地随风飘旋一阵儿,然后纷纷地坠落到地上,带着又清又干的香味,一堆堆的砌在那儿。夜的寂静,为带着寒意的声音所敲碎。这“寒声”可能是风声、更鼓声、飘叶落花声、夜间徘徊人的脚步声……真珠串成的帘子卷了起来,只见雕栏玉砌华美的楼台里空空荡荡的。天淡淡的,银河的清光一直撒到地面,每年每年到了这一天,月亮的光华如洗净纯白的细绢似的皎洁,而这时候经常是“伊人”千里乖隔。愁肠已断,没有什么缘由再来醉酒了,所以酒樽还未举到唇边,泪珠已在眼眶内凝转,盈盈地夺眶而出,涟涟而下。夜静更深,灯中的油已残剩无几,灯芯也将燃烧殆尽,灯芯烧久了,就会结成花蕊,愈结愈长,须时时剔剪,剔剪时灯光先暗后明,这个睡不着的人,独自斜欹着枕头,看残灯一明一灭,又一明一灭……如此尝尽了,也体味够了孤眠的滋味。 这是一首秋日怀旧的词。我国大陆天气,到了秋天,霜降风起,树木都要落叶,杜甫的诗即有“无边落木萧萧下”的名句。词的首句“纷纷”形容叶落既多又继续不停的样子,“香”字可以描写落叶的清香,也可以写落花的芬芳,“寒声碎”的“碎”字即敲碎,打破的意思。“夜寂静,寒声碎”一句,静中有动,如同“鸟鸣山更幽”诗句一样具有韵味。以上皆写楼外(或庭院中)的景致。回看珠帘玉楼空空荡荡,仰望天空,淡白色的天,闪闪的银河清光一直垂撒到地面,年年到了今夜,月光皎洁如练,我多么盼望那个知心的人陪伴着,共赏这良辰美景,可惜他(她)远在千里之外。这一个“长”字传达出作者恒久的期盼与一再的失望,这“人千里”的“千里”,是路途上的千山万水阻隔?还是人为的情势,虽近在咫尺,实际上有如远在天涯似的不得亲近?就要随读者的体验去理解了。词意上“玉楼空”与“人千里”是相呼应的。一年一年的期盼与失望,早已使人愁结肠断,没有什么缘由再去醉酒了,即使醉酒也没有消愁的效用。因为愁已极,肠已断,所以“酒未到,先成泪”。此句比另一首“酒人愁肠,化作相思泪”的意境更高,更深,也更锐。此情此绪,谁还能睡得着?欹枕看“残灯明灭”是自然的消受了。下句“谙尽孤眠滋味”,词意是承继上半“长是人千里”而来的,一次又一次尝尽了,领受够了“孤眠”的滋味,思潮起伏,有些事想想就可以推开了,而只有这一件事,涌上心头,挤上眉尖之后,却推不开,忘不了,也逃不掉。 全词上半首三句写外在的景物,自“年年今夜……长是人千里”由景生情,往后则是情景交融来抒写。下半首自“愁肠已断”为起点来表现一种更高更深的愁思。“愁肠已断”已经是“愁思的顶峰”了,再要往高深处进展,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而作者自然高妙地运用了“酒未到,先成泪”数字,极为传神地展示一个生动画面,阅读至此,不论有情无情的人,难免不心酸落泪。作者用情之深,才华之高,于此可见。全词一字一句,真情流露,不加雕琢,自然明净,情思涵蕴的深致,反复吟诵,只觉回肠荡气,久久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