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介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小说家、作家,被誉为语言大师和人民艺术家。他是新中国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作家。老舍的创作以其对市民生活的深刻洞察而著称,他尤其擅长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保守的中下层市民在历史巨变中的心理挣扎和行为荒谬。
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满族,北京人。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老舍简介(100字):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出生于阴历立春,所以名为“庆春”。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作者老舍资料?
老舍(1899~1966 ),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舒给,舒雨,北京人,作家,文学成就,老舍一生创作丰富,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老舍(1899-1966),现当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从事教育。1924年留学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期间开始文学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任教于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汉口和重庆从事文艺工作。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代表作: 《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简介如下: 老舍,1899年-1966年,享年67岁,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人民艺术家。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骆驼祥子作者简介100字左右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中国小说家、剧作家。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老舍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以上的文学作品,其中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骆驼祥子》,剧本《龙须沟》、《茶馆》等。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1899年2月3日生于北京,是一位著名的的小说家和戏剧家。他的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牛天赐传》和《骆驼祥子》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同时又充满幽默诙谐。关于老舍的趣事:1. 在抗战期间,北新书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老舍催稿。
老舍简介(100字内):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著有长篇小说《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他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生于1899年2月3日,逝于1966年8月24日。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以其独特的语言艺术而被誉为“语言大师”和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其代表作包括小说《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以及戏剧《茶馆》。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
老舍的资料100字
老舍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扩展资料:
老舍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六十七年中在北京度过四十二年,最后在北京去世。老舍与北京城的关系较为显著地表现在他的小说中,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短篇小说《月牙儿》,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全部是写北京的。
老舍用富有北京地域特色的语言讲述北京的故事、描写北京千姿百态的人物,因而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因此探究老舍与北京城的关系对于深入理解老舍的文学世界、探究文学创作和地域的深层关系都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老舍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
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加提炼过的北京话。
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
有深度。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应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可谓“清水
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然而另一方面,老舍又使用语脱去自然形态的粗糙与随意,炼成金子,
使现代的北京口语显出朴素精致如同一具精雕细刻的瓷器。
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
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
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他认为:“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荇
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因此,老舍的小说、戏剧,散
文等也都充满了幽默风趣色彩。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无不闪现着他的幽默才华:把“想得深”的思
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从《老张的哲学》问
世起,老舍就开始被人称为“幽默小说家”。
老舍先生更是潜台词运用的大师,其代表就是《茶馆》。《茶馆》凭借深刻含蓄的潜台词,有力
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第一幕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这两个人一个是西
太后的宠奴,一个是讲维新的资产者,二人不期而遇表面上客客气气,骨子里却是兵刃森森。
《茶馆》中像这样的台词比比皆是。它引而不发,以弦外之音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
嚼。
老舍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的京韵,作品生活气
息醇厚,地方风物、民情风俗真实感人。同时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北京人,本土本色,活泼有趣、
质朴自然,生活气息迎面扑来,具有独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显示北京话活泼的生命
力和老舍驾驭北京口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