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刘长卿诗词?
《夏至》–刘长卿炎炎夏日短,微凉一片秋。初夏至节至,炎天已漫漫。庭前乔木老,园里果实香。游人欣纳凉,家客赏佳节。信步敛衣箫,在园上危桥。
原文:《送灵澈上人》作者:刘长卿 〔唐代〕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翻译:遥望苍苍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报时的钟响声。他带着斗笠身披斜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渐行渐远。
唐代刘长卿《惊蛰》诗曰: 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 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 生动描绘了惊蛰时节天雷惊醒冬眠的动物、生机勃发的景象。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五言长城”刘长卿的佳作,也是其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流传广泛,几乎家喻户晓,尤其是最后一句“风雪夜归人”。
是古诗,别严士元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刘长卿经典古诗有哪些(刘长卿经典的10首唐诗)
诗词君分享刘长卿最经典的10首唐诗,一起去探寻刘长卿笔下的唐诗世界吧!最脍炙人口的诗:《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风雪投宿图。太阳下山了,回头看去,苍山被自己抛在后面,越来越远。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唐·刘长卿《春分》: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 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
刘长卿的古诗有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秋词、送灵澈上人、新年作、听弹琴、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送方外上人、长沙过贾谊宅、送李中丞之襄州、寻洪尊师不遇、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别严士元、龙门八咏·下山、酬李穆见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春分刘长卿赏析?
这首诗恰如其分地点出了春分这一节气的特征:首句说的是春分的昼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独春分与秋分这两日,黑夜与白昼两不相争,你一半我一半。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原文如下:(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译文如下:暮色降山苍茫愈觉路途远,天寒冷茅草屋显得更贫困。
听弹琴 唐 · 刘长卿 泠泠七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寻南溪常道士 唐 ·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 ·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君”,既指代贾谊,也指代刘长卿自己;“怜君”,不仅是怜人,更是怜己。“何事到天涯”,可见二人原本不应该放逐到天涯。这里的弦外音是:我和您都是无罪的呵,为什么要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这是对强加在他们身上的不合理现实的强烈控诉。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作者: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解】: 摇落:零落。 旧垒:指吴公台。 南朝:宋、齐、梁、陈、据地皆在南方,故名。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五言长城”刘长卿
刘长卿,字文房,中唐诗人,擅长五言诗,自称为“五言长城”。刘长卿留下来的资料并不多,他年轻时曾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年间(也有说是开元年间)考中了进士,最后做到了随州刺史,所以世称刘随州。
肃宗即位后,他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没过多久就受人诬陷,被关进了监狱,后来遇到朝廷大赦才获释。
代宗大历年间,刘长卿担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转运使是转运朝廷物资的官员,是个油水很大的差使,但刘长卿为人耿直刚正,并没有趁机中饱私囊。当时的鄂岳观察使叫吴仲孺,他多次向刘长卿索贿,都被拒绝。吴仲孺怀恨在心,向朝廷上奏,诬陷刘长卿贪赃三千万贯。朝廷派监察御史苗丕前来核查,核查结果证明,刘长卿并没有贪污,是吴仲孺诬告。可是,刘长卿还是被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尽管如此,他依然非常感激苗丕,写了一首《按覆后归睦州赠苗侍御》:
地远心难达,天高谤易成。
羊肠留覆辙,虎口脱余生。
辗转几年后,刘长卿担任了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后来,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和朝廷军队展开了激战,刘长卿离开了随州。
刘长卿清正刚直,一生多次蒙冤,饱经磨难。《唐才子传》说:“长卿清才冠世,颇凌浮俗,性刚,多忤权门,故两逢迁斥,人悉冤之。”他的心情,在被贬为南巴尉后的新年抒怀之作——《新年作》里颇能体现: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屡次打击,使他看清了朝廷的黑暗,心境慢慢地淡泊起来。离开随州后,他不愿为官,流寓江州。
刘长卿在灞陵碧涧有田产,有过隐逸田园的日子,许多诗作清新淡雅而又朴实真挚。比如好朋友皇甫曾来访时,他写了一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名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曾入选中学教材,是他的代表作: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全诗只有二十个字,却勾勒出一个严冬寒夜的山村景象和一个逢雪借宿者的形象。无边的霭暮笼罩着远山,旷野里的茅屋在风雪之中,既是那么孤单,又是那样地安谧。有人归来,引起了柴门外的犬吠声,这声音来得多么突然,又是多么地可喜可亲。诗歌萧索而不荒凉,幽静而不死寂,体现了诗人在悲凉、辛酸之中所感受到的温暖和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