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士作者简介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别号逊志,被誉为正学先生,出生于明代浙江宁海。自幼好学,师从宋濂,志向高远,以明王道、追求天下太平为己任。1392年,他在洪武二十五年担任汉中府学教授,随后被蜀王聘请为世子的老师。
方孝孺(1357年-1402年7月25日),字希直,又字希古,号逊志,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浙江宁海人。明朝大臣、学者、思想家。方孝孺自幼聪明好学,长大后拜名儒宋濂为师,深受器重。
方孝孺是因空印案被杀的济南知府的方克勤之子,从小就是个神童。
方孝孺死后,其门人德庆侯廖永忠之孙庸、铭等人捡其遗骸,葬于聚宝门山上,死于宁海县城之方氏族人,有义子马子同收其残骸,投于井中,后称此井为义井。 编辑本段简明传记 简介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宁海人。父克勤,洪武中循吏,自有传。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乡人目为“小韩子。
方孝孺简介
方孝孺简介 方孝孺 (1357—1402年7月25日),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浙江台州府宁海(今浙江宁海)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方孝孺别称:斋名逊志斋,世称正学先生。字号:字希直,又字希古。所处时代:明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浙江台州府宁海县。出生时间:1357年。去世时间:1402年。主要作品:《绝命词》《蚊对》《深虑论》《豫让论》《次修得杂诗韵》等。主要成就:著作甚丰,内容醇深雄迈。
如果规矩的说,方孝孺是好人。 方孝孺是明朝的一位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他的字是希直,又字希古,号逊志。
方孝孺是宋濂的学生。 方孝孺出生在浙江省宁海县一个儒学世家,长大后便拜入了宋濂门下学习,是大文学家宋濂的学生。 方孝孺自小饱读诗书,名声很大。
方孝孺(1357年-1402年),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宁海(今浙江宁波)人,明代著名学者、诗人和政治家。
方孝孺,字希直,字希古,号逊志,为浙江宁海人。他生于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正值元末乱世,然而,他幸运地在宁海的乡间度过了相对安稳的童年。方孝孺的父亲是当地的名儒,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儒家思想的教育。后来,他师从著名的理学家宋濂先生。在宋濂门下的三年,对他的影响深远。
方孝孺有几个儿子?
方孝孺共有四子,二子殉难,一子流落江阴,一子避祸松江,现家中有家谱可资佐证。方孝孺是明朝时期的官员,他的老师是宋濂。
原文: 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都是浙江宁海人, 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
方孝孺(1357年-1402年7月25日),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浙江台州府宁海县人。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朱棣为什么要杀方孝孺,不杀不行吗?
朱棣为什么要杀方孝孺,不杀不行吗? (本文笔法较轻松,勿见怪) 先说我的观点:不行。 这并不是针对所有人而言,只是针对朱棣而言。
方孝孺,明代杰出的文化名人,以其深厚学识和高尚人格著称于世。字希直,又字希古,号逊志,号中的“逊志”曾作为他的书斋名。他曾被蜀献王赐以“正学”之名,因此后世尊称他为“正学先生”。
方孝孺,明代大儒,字希直,一字希古,又称正学先生。出生于1357年,去世于1402年,是宁海(今属浙江)人。他师从宋濂,以实现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在1392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方孝孺担任汉中府教授。蜀献王听闻其贤能,聘请他作为世子师,并为其读书室命名为“正学”。
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别号逊志,尊称正学先生,诞生于明代浙江宁海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好学不倦,他以弘扬王道、追求天下太平为己任。1392年,他担任汉中府学教授,随后蜀王聘请他为世子的老师。
方孝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杀十族的人,可见其悲惨。 方孝孺(1357年—1402年)宁海人,字希直。
方孝孺后人现状如何?
方孝孺没有后人,因为方孝孺被灭族了。
当初,朱棣率军从北平出发时,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朱棣,说;“南京城攻下之日,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朱棣点头应承。
至此,朱棣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恸的声息响遍大殿的台上台下,最终惹怒了朱棣,朱棣下令诛杀方孝孺十族,方孝孺有位兄长方孝闻,他致力学问,举止淳厚,先于方孝孺去世。
弟弟方孝友与方孝孺一同赴刑场,也赋诗一首而死。妻子郑氏及两个儿子中宪、中愈事先自缢身亡,两个女儿跳进秦淮河溺死。
方孝孺的故事:
方孝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誉为“读书种子”的大儒。这一美誉是明成祖朱棣的高参姚广孝的创意。姚广孝了解方孝孺,破城之前,曾请求朱棣,称看重气节的方孝孺不会轻易归顺,希望手下留情不要加害,否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朱棣当初是应允的,但在金銮殿上,由于方孝孺的极不配合,朱棣灭了他的十族。说到方孝孺,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心情都会非常沉重。惟有“读书种子”这一美誉,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知识改变命运,不管改朝换代,沧海桑田,读书求知永远是人间真理。
方孝孺没有后人,因为方孝孺被灭族了。
当初,朱棣率军从北平出发时,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朱棣,说;“南京城攻下之日,他一定不投降,希望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的读书种子就灭绝了。”朱棣点头应承。
至此,朱棣想要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被召到朝廷,悲切哀恸的声息响遍大殿的台上台下,最终惹怒了朱棣,朱棣下令诛杀方孝孺十族,方孝孺有位兄长方孝闻,他致力学问,举止淳厚,先于方孝孺去世。
弟弟方孝友与方孝孺一同赴刑场,也赋诗一首而死。妻子郑氏及两个儿子中宪、中愈事先自缢身亡,两个女儿跳进秦淮河溺死。
方孝孺的故事:
方孝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被誉为“读书种子”的大儒。这一美誉是明成祖朱棣的高参姚广孝的创意。姚广孝了解方孝孺,破城之前,曾请求朱棣,称看重气节的方孝孺不会轻易归顺,希望手下留情不要加害,否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
朱棣当初是应允的,但在金銮殿上,由于方孝孺的极不配合,朱棣灭了他的十族。说到方孝孺,古往今来的志士仁人心情都会非常沉重。惟有“读书种子”这一美誉,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知识改变命运,不管改朝换代,沧海桑田,读书求知永远是人间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