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昭王》的原文是什么?该如何理解呢?
陈子昂 〔唐代〕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译文 从南面登上碣石宫,望向远处的黄金台。丘陵上已满是乔木,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宏图霸业今已不再,我也只好骑马归营。
《燕昭王》这首诗在写作艺术上是一首怀古诗,借古讽今,感情深沉,词句朴质,有较强的感人力量。作品原文 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燕昭王》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燕昭王拼音版、注音及读音:文学家:陈子昂yàn zhāo wáng燕昭王nán dēng jié shí guǎn,yáo wàng huáng jīn tái。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qiū líng jǐn qiáo mù,zhāo wáng ān zài zāi?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bà tú jīn yǐ yǐ,qū mǎ fù guī lái。
燕昭王,是战国时燕国的君主。公元前三一二年执政后,广招贤士,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打败了当时的.强国──齐国。“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宫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
为何说燕昭王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首怀古诗,缅怀燕昭王的。
”表面上是说,燕昭王任用贤才以图霸天下的伟业早已成为历史陈迹,现在徒然令人惆怅而已;驱马回去吧,该结束这次游览了。仍然扣住“览古”在做诗。但实际上隐含着诗人对武则天的彻底失望,他准备辞官归隐了。此后不久,陈子昂真的辞官归隐了,表示了他与武氏政权不愿再合作的态度。
说到陈子昂,是他率先举起反对骈俪文风的旗帜,倡导古文,即以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作楷模,写作散文。
陈子昂最著名的5首诗为:《登幽州台歌》、《岘山怀古》、《送魏大从军》、《晚次乐乡县》、《燕昭王》。陈子昂,24岁时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则天重视,后升右拾遗,曾两度从军边塞。陈子昂居丧期间被权臣武三思指使陷害,最终冤死狱中。
眼看着报国的理想无法实现,心情忧伤的陈子昂登上了幽州台,他想起了战国时广招天下贤士的燕昭王,悲愤之余,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老臣郭隗当“马骨”,燕昭王搭起了黄金台 幽州是古代十二州之一,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幽州台为战国时期燕国的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
《燕昭王》,是陈子昂随武攸宜东征契丹时所作。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表达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注释】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
陈子昂在初唐文学革新中起了什么重要作用?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大诗人陈子昂小时候也是个熊孩子,他特别喜欢耍剑,而且功夫还不错。
燕昭王 陈子昂 系列:关于励志的经典古诗词大全 燕昭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注释 (1)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 (2)「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
不是秦昭王,幽州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而建。幽州台就是黄金台,黄金台亦称招贤台,战国时期燕昭王筑,为燕昭王尊师郭隗之所。《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作品。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
登幽州台歌 唐 ·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译文: 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
登 幽 州 台 歌 陈子昂 前 不 见 古 人, 后 不 见 来 者。 念 天 地 之 悠 悠 , 独 怆 然 而 涕 。
陈子昂的诗有?
《晚次乐乡县》。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鸣。 《燕昭王》。
而广袤的天地之间,唯独我一人登台感怀,更觉得凄怆心酸,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首先,这首诗的背景是唐朝武则天皇帝时期,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人带兵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
陈子昂生于唐朝武则天时期。武则天委派自己的侄子武攸宜,率军征讨契丹,陈子昂担任参谋随军出征。面对武攸宜不正确的战略部署,陈子昂反复劝阻,但是被降职,报国无门,愤然写下《登幽州台歌》。为什么会在幽州台上加深内心的悲凉?幽州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燕昭王招贤纳士的故事。
问题:如何赏读辛弃疾的《生查子·悠悠万世功》一词?
陈子昂《燕昭王》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燕昭王》作者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其诗文如下: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
【前言】
《燕昭王》,是陈子昂随武攸宜东征契丹时所作。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表达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
【注释】
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亲师事之。
黄金台:位于碣石坂附近。相传燕昭王于此台置于金以招贤纳士而得名。
燕昭王.即燕昭氏(前311一前279在位),是古代有名的贤明君上,善于纳士。
【翻译】
从南面登上碣石宫,望向远处的黄金台。丘陵上已满是乔木,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宏图霸业今已不再,我也只好骑马归营。
【赏析】
《燕昭王》是一首怀古诗借古讽今,感情深沉,词句朴质,有较强的感人力量。当时作者身居边地,登临碣石山顶,极目远眺,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吊古抒情,表达了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痛苦心情,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强烈的进取精神。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宫亲师事之。“黄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筑。昭王置金于台上,在此延请天下奇士。未几,召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昭王亲为推毂,国势骤盛。以后,乐毅麾军伐齐,连克齐城七十余座,使齐几乎灭亡。诗人写两处古迹,集中地表现了燕昭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明主风度。从“登”和“望”两个动作中,可知诗人对古人何等向往!当然,这里并不是单纯地发思古之幽情,诗人如此强烈地推崇古人,是因为深深地感到现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着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抒发了世事沧桑的感喟。诗人遥望黄金台,只见起伏不平的丘陵上长满了乔木,当年置金的台已不见,燕昭王到哪里去了呢?这表面上全是实景描写,但却寄托着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为什么乐毅事魏,未见奇功,在燕国却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呢?道理很简单,是因为燕昭王知人善任。
因此,这两句明谓不见“昭王”,实是诗人以乐毅自比而发的牢骚,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作品虽为武攸宜“轻无将略”而发,但诗中却将其置于不屑一顾的地位,从而更显示了诗人的豪气雄风。作品最后以吊古伤今作结:“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诗人作此诗的前一年,契丹攻陷营州,并威胁檀州诸郡,而朝廷派来征战的将领却如此昏庸,这怎么不叫人为国运而担忧?因而诗人只好感慨“霸图”难再,国事日非了。同时,面对危局,诗人的安邦经世之策又不被纳用,反遭武攸宜的压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已矣”二字,感慨至深。这“驱马归来”,表面是写览古归营,实际上也暗示了归隐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结束了对契丹的战争,此后不久,诗人也就解官归里了。
这篇览古之诗,一无藻饰词语,颇富英豪被抑之气,读来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应麟《诗薮》说:“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陈子昂的这类诗歌,有“独开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