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点计时器实验题((1)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如下基本步)

韶华倾负 诗词大全 15

(1)使用打点计时器来分析物体运动情况的实验中,有如下基本步骤:A松开

故正确的操作步骤为:C B D A F E.(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速度,所以 ,根据公式 可得a="1.5" m/s 2 .点评:做处理数据的时候一般使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速度。

0.375 、0.525 、1.50 试题分析:由于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0.02s,又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因此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根据速度的定义可知,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为:v 1 = = ×10 -2 m/s=0.375m/s。

①平衡摩擦力 ② BC ③ DE 试题分析:(1)长木板右端下面垫放一小木片是为了平衡摩擦力,让重力沿斜面的分量平衡滑块与木板间的摩擦力;(2)①推动小车由静止开始运动,故小车有个加速过程,在碰撞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故BC段为匀速运动的阶段。

试题分析:(1)实验中由于不需要知道重物的质量,故器材中就不用天平,所以A、C是不对的;电磁打点计时器应该接低压交流电源,还需要用刻度尺测各点间的距离,故选D;(2)由图13的图像可得,k= ,由于重物做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重力加速度为a,则末速度为v,下落的高度为h。

的实验请你帮助解决下列问题.(1)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实验时打点计时器用的是直流电源,无法实验.C.实验时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小于50Hz,那么实际打点周期变大。

解解:(1)①由于相邻计时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s,纸带中AB段运动的时间为0.08s.②由图示可知,从B点到打A点的过程中,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且相邻计时点的位移间隔越来越小,所以纸带的速度越来越小,所以这段时间内小车做匀减速运动.③由图示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1)电磁打点计时器需使用低压交流电源,在实验中需测量重物下落的高度,以及重物的速度,所以需要用刻度尺测量纸带上点迹间的距离.故选:AC.(2)用公式12mv2=mgh时,对纸带上起点的要求是打第一个点时重物的初速度为零,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为50 Hz,打点周期为0.02 s,重物开始下落后。

(1)电磁打点计时器:交流4-6V,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交流220V.本题使用的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①从纸带上可以看出0点为打出来的第一个点,速度为0,重物自由下落,初速度为0,所以应该先打出0点,而与重物相连的纸带在下端。

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的实验中,得到一条清晰纸带,纸带上两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打纸带上A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A=x2 x32T=2.8 40.2cm/s=34cm/s=0.34m/s由题意可知:△x=aT2,其中△x=00.12m,T=0.1s,故带入数据解得:a=1.2m/s2故答案为:0.34。

CD间的时间间隔也为T,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 3)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 所以: 点评: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 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甲图是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采用的是低压交流电源;(2)乙图是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是220V交流电源;(3)①由于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没有画出,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小题1: 小题2: 小题3: 小题1:打点计时器分为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甲图为电磁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为低压交流4-6V;原理是电磁铁吸引振针打下点;小题2:乙图为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工作电压为交流220伏,原理是正负极放电产生火花把纸带烧焦的印记。

通过对实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学习,回答下列问题:(1)打点计时

用平整的纸带,不让纸带卷曲歪斜,有利于减少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力,故B正确C、纸带上点迹越密集,说明相等的时间间隔位移越小,即被测量的物体运动越慢,故C错误D、纸带上的点迹可以反映被测量的物体运动的时间。

做v-t图象的原理为:v=gt.做v²/2—h图象的原理为:v²=2gh或者能量守恒mv²/2=mgh 做2x—t²图象的原理为:x=gt²/2 题目中已经明确告诉我们物体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在此基础上,我们便可以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规律去解答问题。

(1)由x1=1.40cm,x2=1.90cm,x3=2.39cm,x4=2.89cm,x5=3.40cm,x6=3.90cm,可知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为△x=0.5cm,因此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2)每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①从纸带上可以看出0点为打出来的第一个点,速度为0,重物自由下落,初速度为0,所以应该先打出0点,而与重物相连的纸带在下端,应该先打点.所以纸带的左端应与重物相连.②重力势能减小量△Ep=mgh=9.8×0.0480J=0.46 J.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vB=xACtAC=6.91?3.072×0.02×10?

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时,图中是某次实验的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的点,从0点开始,每5个连续

拜托,没图哎!

如果答案是B,那么“①中的点距应该小于②中的点距”--这就说明v1

而且“每条纸带的点分布均匀”--这就说明做匀速运动,所以测力计示数等于木块所受摩擦力--所以F1=F2

注意:因为没有图,所以我是根据你的答案推出引号中的对纸带的描述,如果你的纸带正如引号中描述的那样,那么以上内容可以参考,如果有差异,那么……拜托给张图!!!

做v-t图象的原理为:v=gt.

做v²/2—h图象的原理为:v²=2gh或者能量守恒mv²/2=mgh

做2x—t²图象的原理为:x=gt²/2

题目中已经明确告诉我们物体做的是自由落体运动,在此基础上,我们便可以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规律去解答问题。所以我认为这三种方法都是可以的。况且最后一种方法中,只涉及到下落高度及时间的问题,都可以利用纸带很好的解决,不需要再去计算速度,省却了繁琐的计算,使得数据处理比较简单。

物理解题方法有很多,只要合乎物理规律,就是正确的,希望能和你继续讨论

0.1、0.375 、0.525 、1.50 试题分析:由于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0.02s,又每5个连续点取1个计数点,因此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根据速度的定义可知,物体通过1计数点的速度为:v 1 = = ×10 -2 m/s=0.375m/s,通过2计数点的速度为:v 2 = = ×10 -2 m/s=0.525m/s,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可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1.50m/s 2 。

标签: 打点计时器 速度 速直线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