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一生(一生都未能考取举人,是什么支撑蒲松龄七十岁还参加科举?)

雨后云初霁 古文典籍 20

一生都未能考取举人,是什么支撑蒲松龄七十岁还参加科举?

蒲松龄从19岁第一次参加童生试,到72岁参加岁贡考试,科举考试生涯长达53年。其中,除了童生试比较顺利,一考而中外,其余10次乡试(《蒲松龄年谱》记载了8次)均以落第而告终,终生未能跨过乡试这道门槛,成为举人。直到72岁高龄,才成为带有安慰奖性质的岁贡生。

据说,他考试时,一时不好写开头,就乱写:"自二柳夹泉以来,"其实这是他在路上看到一眼泉两旁有两棵柳,考官不知道,以为他写的是典故,而自已不知道。

蒲松龄一辈子都在追求功名,想通过科举考试寻求一条生路。然而,他考了一辈子,也只是考了一个贡生。相当于今天的一个中学的副校长。而且是候补的职位。蒲松龄原以为能拿到四两银子的俸禄,可最终还是落空了。真是可笑可悲又可怜。17岁当秀才,72岁做贡生,儒学训导。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蒲松龄48岁,前往济南府考秀才落第,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考试。古人云,三十未娶,不应再娶,四十未仕,不应再仕。一个人四十岁还考不到功名,说明没有靠读书吃饭这个命,就该死心了。蒲松龄“哀莫大于心不死”,考到将近五十,连个秀才都没考上,心中抑郁,可想而知。

蒲松龄的人生轨迹是这样的,蒲松龄(1640-1715)是山东淄博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蒲松龄的出身如何,蒲松龄到底是如何写出聊斋的?

哈喽这里是【诗酒菩提】,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蒲松龄的出身如何?如果我说蒲松龄是“地主家的傻儿子”你信吗?

蒲松龄一生,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他为了温饱想过很多办法;他一辈子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参加科举考试,屡战屡败,屡败屡战,非常痛苦;他为了写《聊斋志异》,受了很多的苦。我们先看他的生活怎么苦。蒲松龄年轻的时候,生活不是很苦,因为他的父亲弃儒经商,家里是小康之家。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淄川 (现山东淄博淄川区洪山镇) 蒲家庄人。

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贫困潦倒,后人用8个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读书、教、著书、科考。

蒲松龄一次悲惨的落榜:得意忘形,竟致“越幅”! 在今天看来,蒲松龄是古代最知名的文言小说家,是中华文学史上的明星。

蒲松龄什么官职?

蒲松龄沒有做过官,他考举人考了四次都没有考中,一直到72岁才补的贡生,也就是不是举人的身份但是可以参加会试,可是会试考中才是干过士,进士才能做官。

蒲松龄的一生是穷困潦倒的,但在文学创作方面是丰富的。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出生于书香家庭,但祖上并不显科名,家族逐渐衰落。受当时社会风气和家庭的影响,蒲松龄从小就热衷于科名,并在19岁连考三个第一,但此后屡试不第。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出生于公元 1640 年,卒于 1715 年,终年 76 岁。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贫困潦倒,后人用 8 个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读书、教书、著书、科考。蒲松龄出生在一个普通的文人家庭,由于家道中落,请不起教书先生,便随父读书。他自幼聪慧过人,经史过目不忘。

清朝康熙年间在山东的淄博一带流传着一本叫做《聊斋志异》的书。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个叫做蒲松龄的人。蒲松龄(1640年至1715年)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今山东淄博淄川区人。

蒲松龄悲惨的一生?

蒲松龄的一生是悲惨的,从懂事始,贫穷就纠缠了他一生。

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蒲松龄一生屡试不第,贫困潦倒,后人用8个字便概括了他的一生:读书、教、著书、科考。

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蒙古族。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

作为一位奇幻故事的爱好者,小冲最喜欢的中国作家之一就是蒲松龄了。

蒲松龄故居简介

蒲松龄故居在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是一座幽静古朴的庭院,坐北朝南,院落前后四进,西有侧院蒲松龄简介,门楣上悬挂着郭沫若题写的匾额“蒲松龄故居”。

院内月门花墙,错落有致,山石水池,相映成趣。北院正房三间蒲松龄简介,为蒲松龄诞生地,也是其书房“聊斋”,室内陈列着他74岁时的画像,上有其亲笔题字。南院有平房两间,旧称磊轩,是以蒲松龄长子蒲箸的字命之。西院系新建的陈列室,陈列蒲氏家谱、手迹和其多种著述以及英、俄、日、法等中外各种版本。

聊斋正房后,新建了6间展室,展出了中外蒲氏研究家们的多种论著,以及当代文化名人老舍、臧克家、丰子凯、李若祥、俞剑华等书画家为故居作的书画、题词100余幅。

沿故居门前的石路东走100米至聊斋园,聊斋园占地360余亩,园内景点主要有蒲松龄艺术馆、狐仙园、石隐园、满井寺、观狐园、柳泉、松龄墓园、聊斋宫等,其建筑独特新颖,恢宏壮观,为华夏一绝。

狐仙园和艺术馆,主要以聊斋故事为主题设计建造。内设蒲松龄生平及著作、蒲公西铺设馆生涯、名人书画等展室,展示蒲公一生及其对世界文化之贡献。石隐园,原系毕氏之花园,蒲公设馆毕府三十年,写下大量有关石隐园的诗词佳篇。园内怪石林立,绿树成荫,将此园移址,再现蒲公舌耕笔耘之阅历。满井寺为古寺重建,以双重门拱牌坊为入寺山门,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钟楼等雄伟建筑。神佛均用香樟木精工塑造,栩栩如生,吸引四方游客光临顶礼膜拜。

聊斋宫为聊斋园主要景点,外景琼楼横空,碧湖青山,看似天上宫阙。宫内设《罗刹海市》、《席方平》、《娇娜》、《画皮》、《尸变》等聊斋故事,采用现代彩塑、电影特技、灯光声乐等手法,逼真地活化了蒲公笔下的神妖鬼狐艺术形象。

漫步聊斋园,将避开都市闹城的喧嚣,尽情体验一代文豪蒲松龄笔下所描绘的鬼狐世界、冥冥仙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