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颎的人物生平
高颎出生于公元541年(东魏兴和三年)。高颎少年聪明敏捷,很有度量胸襟,读了一些史书,特别擅长辞令。当初,在孩童时,家有一棵柳树,有百尺多高,繁茂挺拔如同车盖。乡里的老年人说:“这家要出大贵人。”公元558年(北周明帝二年),高颎十七时,被北周齐王宇文宪引为记室。不久又迁下大夫。以平齐之功拜开府。
颎,汉语二级字,读作颎(jiǒng),意思是忧虑不安。出自《唐韵》。基本字义:1.古同“炯”,光;明亮。《诗·小雅·无将大车》:"无思百忧,不出于颎。"毛传:"颎,光也。"2.警枕。古代一种用圆木做的枕头,使睡时易觉醒。3.忧虑不安:“饮恨无控之民,~然伤之。”4.充实。
高颎[gāo jiǒng](541年—607年),字昭玄,一名敏,鲜卑名独孤颎,渤海蓚人(今河北景县东),隋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其父高宾是上柱国独孤信的僚佐,官至刺史。为隋朝宰相执政近20年,后因反对废太子杨勇并得罪独孤皇后,遭隋文帝猜忌,被免官为民,不久后又免去齐国公爵位。
隋炀帝是隋朝第二个皇帝,年号大业,在位十四年,从年号的选择上,就能看出他的理想,由于他一心想成就辉煌大业,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并多次兴兵征讨四方,自己又... ”。
隋朝第一开国元勋高颎,为何最后失宠被废除?
但是这样的他,在晚年的时候,居然失去了皇帝的宠爱,最后还被废黜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只能说,有所成就的人,在小时都很聪明,这高颎也不例外,他不但聪明,而且他还很有胸襟,很喜欢读书,还特别擅长辞令这一块。
上以后言谓颎,颎流涕谢曰:「臣今已老,退朝之后,唯斋居读佛经而已。虽陛下垂哀之深,至于纳室,非臣所愿。」上乃止。至是,颎爱妾产男,上闻之极欢,后甚不悦。上问其故,后曰:「陛下当复信高颎邪?始陛下欲为颎娶,颎心存爱妾,面欺陛下。今其诈已见,陛下安得信之!」上由是疏颎。
因此他深得隋文帝的宠信,然而他却因为得罪了一个女人,最终落得含冤而死,这是怎么回事呢? 高颎出身于名门世家渤海高氏,其父高宾在北齐为官。后因避谗,投靠北齐。其才干得到北周八柱国之一的独孤信的赏识,被举荐为官。 (高颎) 虽说是官二代,但高颎从小就聪慧好学,读了不少史书。平时引经据典,口才极好。
高颎出生于公元541年(东魏兴和三年)。高颎少年聪明敏捷,很有度量胸襟,读了一些史书,特别擅长辞令。当初,在孩童时,家有一棵柳树,有百尺多高,繁茂挺拔如同车盖。乡里的老年人说:“这家要出大贵人。”公元558年(北周明帝二年),高颎十七时,被北周齐王宇文宪引为记室。不久又迁下大夫。
[gāo jiǒng] 步步登高 [bù bù dēng gāo] 一步步地登高、升高。多形容仕途顺利,职位不断高升。 高贵 [gāo guì] (形)①高尚而宝贵:~的品质。
隋代名将都是谁?
1,韩擒虎(公元538—公元592.12.26)原名擒豹,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东)人,隋朝名将。入隋,文帝欲图江南,特拜擒虎为庐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任。
贺若弼(544年-607年),复姓贺若,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鲜卑族。隋朝著名将领。
韩擒虎、贺若弼、高颎、史万岁. 韩擒虎(公元538—公元592.12.26)原名擒豹,字子通,隋朝名将。容仪魁伟,有胆略,好读书。仕北周,袭父爵,以军功迁和州刺史。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意思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高颎历史评价
只能在阅读其传记时感叹不已。朱敬则进一步将高颎与历史上其他杰出的辅政大臣相提并论,如萧何、寇恂、葛亮、张昭等人,他们都以各自的才能和忠诚支持着君主,共同维持国家的稳定。高颎在隋文帝时期起到了关键的支柱作用,尽管他的命运起伏,但他始终被视为忠烈之士,为国家的兴衰付出巨大努力。
高颎(541—607)一名敏,字昭玄。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东)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战略家、谋臣,隋代名相。自称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其父高宾是上柱国独孤信的僚佐,官至刺史。 史万岁,京兆杜陵人,隋朝名将。长于骑射,好读兵书。15岁随父从军。
宰相高颎的读音是:zǎi xiàng gāo jiǒng。
... 可是夜不归宿的杨坚却让独孤伽罗心生怀疑,结果一打听发现了杨坚的丑事,于是她闯进女子侍寝的寝宫,命令士兵把女子抓起来,严刑拷打,结果由于刑法太重。
从此律﹑令﹑格﹑式四者并行,完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典体系。
从秦朝开始,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都选择一个代表性的文臣和武将,你会怎么选?
秦朝,文臣李斯、武将章邯 以皇帝为核心的国家制度、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制度、以郡县为基础的地方行政制度,都是李斯积极操作的。
高颎 高颎(541年—607年),一名敏,字昭玄,鲜卑名独孤颎,渤海蓚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其父高宾是上柱国独孤信的僚佐,官至刺史。北周时,参与平定尉迟迥叛乱,后来又参与隋灭陈之战,因功加授为上柱国,晋爵位为齐国公,曾率军大破突厥。
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考之前王,足以参踪盛烈。不过,在辉煌成就的背后,却隐藏着另外一些有效信息,而这些信息足以让这位所谓盛世明主的光辉形象大打折扣。
苏威见宇文护专权,担心灾祸迟早会连累自己,就到寺庙里去隐居,以读书来消遣时间。北周高祖宇文邕听说他很贤德,就任命他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又任命他为稍伯下大夫,苏威都称病推辞,不肯受命。隋文帝杨坚担任北周丞相时,尚书左仆射高颎推荐苏威,杨坚召见他,与他谈话,十分投机。
《开皇律》是隋代第一部成文法典,在篇章体例和基本内容诸方面总结和发展了以往各朝代的立法经验,为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唐律提供了直接蓝本,成为后世立法的模板。《开皇律》代表了隋朝立法的最高成就,是法制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部成文法典。
元岩喜欢读书,不注重分析章节句读,性情刚正耿直,有才识及政治才能,以声名气节自许,年轻时与渤海高颎、太原王韶志向相同,相处友好。 在北周任官,一做官就做到宣威将军、武贲给事。大冢宰宇文护见他后很器重他,让他担任中外记室。 逐渐升迁任内史中大夫,封为昌国县伯。
嬲的读音和意思
劬,汉语拼音中做 [qú],劬字属于句字族。在句字族里,句字都是声符兼义符。句字族汉字都与形体弯曲之义有关。劬的本义是“弯腰用力”。
拼音: qú 注音: ㄑㄩˊ
繁体字:劬 汉字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
简体部首:力 部首笔画:2 总笔画:7
笔顺:撇折竖折横折撇
【基本释义】
劬 qú〈形〉
(形声。从力,句声。本义:劳累,劳苦) 同本义 [tired]。如:劬劳(辛苦,劳苦);劬苦(劳苦);劬古(谓勤于研治古学);劬力(勤劳尽力);劬心(劳心);劬劬(劳苦的样子);劬勤(辛劳,劳苦)
劬 qú〈动〉
慰劳,犒赏,送礼物给。 [bring gifts to]
食子者,三年而出,见于公宫则劬。——《礼记》
念劬塔
无锡梅园一景,老版红楼梦取景地。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嬲(读音:niǎo),方言用字,很多时候用作脏词。通孬。在普通话中意为戏弄、搅扰,或纠缠之意。在内蒙古以及晋北方言中,意为:神气、得意,或志得意满之意。粤语中意为:生气。
基本释义:1.纠缠,搅扰:“汝能为歌,吾辈即去,不复~。”2.戏弄:“弟妹乘羊车,堂前走相~。”3.得意:“这闺女穿了新衣裳,看把她~的!” 《广韵》奴鸟切,音娆。扰也。《嵆康·与山涛书》足下若嬲 之不置。《王安石诗》嬲汝以一句,西归瘦如腊。《又》细浪嬲雪于娉婷。又《集韵》乃老切,音脑。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