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眼问花花不语什么意思(欧阳修《蝶恋花》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下一句是?)

侨乔 好词好句 23

欧阳修《蝶恋花》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下一句是?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出自欧阳修的《蝶恋花》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吉安永丰人。

含义:流着眼泪询问落花春天的消息,凋零的花瓣无声无息地飘过秋千架。出处:出自北宋诗人欧阳修的《蝶恋花》全文: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意思是: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 出自宋代 · 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原文如下: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怎么办怎么办?春天留不住,青春也留不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出自宋代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中,后一句为落红飞过秋千去,整句的意思为我泪眼汪汪问花,花竟沉默不语不语,只见散乱的落花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的蝶恋花。全文为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意思:我泪眼汪汪问花,花默默不语,只见散乱的落花飞过秋千去。

这是欧阳修《蝶恋花》中的句子。“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意思是:一个女孩子用带泪的眼睛注视着花朵,并询问花儿可有什么办法将春天留住?花儿不回答,一群飘落的花瓣,纷乱地随风飘过秋千,离她而去了。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讲述少女与落花同命共苦,在泪光莹莹中,人如花,花如人,一样难避免被遗弃的命运。

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王又华《古今词论》引)他的意思是说语言浑成与情意层深往往是难以兼具的,但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这两句情感层次如下:第一层写女主人公因花而有泪。见花落泪,对月伤情,是古代女子常有的感触。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意思是: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此句出自于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这句诗的意思是:我带着伤心的眼泪对着花儿倾诉我心中的痛苦,但花儿确不能说话:红色的花瓣如同秋千一样荡来荡去的随风飞去了。这句诗语言优美且情意真切,但语言层与情意层往往是难以兼具的,欧词这两句却把它统一起来。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意思是: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形容人的无限惆怅和感慨。作品出处:宋代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全文如下: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的意思是:我很伤心的带泪像花儿询问但花儿却不会说话,只是很纷乱的飞掠秋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出处该句出自《蝶恋花》,全诗如下:《蝶恋花》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什么意思

一、“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意思是: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二、这句词出自宋代词人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全词如下: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宋代〕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三、译文:

庭院深深,不知有多深?杨柳依依,飞扬起片片烟雾,一重重帘幕不知有多少层。豪华的车马停在贵族公子寻欢作乐的地方,登上高楼也望不见通向章台的大路。

风狂雨骤的暮春三月,再是重门将黄昏景色掩闭,也无法留住春意。泪眼汪汪问落花可知道我的心意,落花默默不语,纷乱的,零零落落一点一点飞到秋千外。

四、赏析:

此词写闺怨。词风深稳妙雅。所谓深者,就是含蓄蕴藉,婉曲幽深,耐人寻味。此词首句“深深深”三字,前人尝叹其用叠字之工;兹特拈出,用以说明全词特色之所在。不妨说这首词的景写得深,情写得深,意境也写得深。

词上阕以“庭院深深深几许”起句,点明女主人所处环境“庭院”,而三个“深”字的叠字运用更形象地描绘出女主人所处环境之“深幽”。这三个字不仅写出“庭院”之幽深更写出了女主人内心的幽深孤寂。词人紧接又用“杨柳”、“堆烟”、“帘幕”这些意象将女主人内心之凄之怨刻画的淋漓尽致。其中“堆”字尽道杨柳之密,烟雾之浓。试想女主人在庭院独上高楼放眼遥望茂密的杨柳萦绕着浓浓的雾霭仿似一幅水墨画。奈何如此美景却寻不见丈夫的踪迹,眼前景物狠心地阻隔了她的视线,内心无端升起无限悲凉来。虚数“无重数”与“几许”相呼应,暗示阻隔视线的岂止是“杨柳”、“堆烟”、“帘幕”那么简单。女主人因何望夫?丈夫到哪里去了呢?既不当兵也不从商而是“玉勒雕鞍游冶处”。丈夫在外风流快活而自己却只能独上高楼凝眉空望,叹息楼台之高让自己看不见章台路。后两句点名女主人内心凄婉、空怨的原因。女主人明知丈夫在外风花雪夜,但内心还是怀有期盼,哪怕只看见丈夫离去的背影也好,奈何这点要求也难以满足,只得独自忍受着深院的冷漠寂寥。

下阕则是女主人内心世界引发的感伤。“雨横风狂三月暮”,其中“横”和“狂”直接点破女主人那异常不平的内心世界。三月的春风细雨原本极其温柔,然而这里雨不是“斜雨”而是“横雨”,风不是“煦风”而是“狂风”,原本美丽的“三月”却饱含着一份无情。“暮”字足见女主人等待之久,或许一天,或许一年,或许一辈子。多情的等待换来的却是无情的深深庭院里的不尽的黑夜。“夕阳无限好”,女主人已无意黄昏,一个“掩”诉尽她内心的凄凉。“无计留春住”看似“无计留春”实则是感叹女子容颜易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青春未逝况且如此,青春流逝那还有什么盼头呢?此情此景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出: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日日期盼着良人,奈何良人却无意家中,成天风花雪夜在外头鬼混;日子一天天过去,自己的青春也一天天消逝,自己又凭什么期盼良人回心转意呢?内心油然升起无限寂寥、感伤、无奈之情来。女主人公最后只能寄情于“落红”,自己恰如那凋谢的落花一去不复返,再无人想起她那令人怜爱的容颜。“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泪即是为花也是为己,或许是花的残败触动了女子的心事,或许是女子自感身世怜花垂泪。“不语”则表现女主人内心孤寂无人理解的愁苦。“乱红飞过秋千去”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感伤。

五、词人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平生喜好奖掖后进,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等都受到他的称誉。他于文学、史学俱卓有成就。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得以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有“千古文章四大家”之称。 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

标签: 秋千 花花不语 堆烟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