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简介(文帝景帝是谁)

老公我爱你 名人名言 28

文帝景帝是谁

【景帝简介】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公元前141)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长子,母亲窦姬(窦太后),汉惠帝七年(前188年)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41年在位,在位16年,卒于景帝后三年(前141年)终年48岁,谥号“孝景皇帝”。

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那么,景帝是怎样发展有利的形势、消除不利的因素,使大汉王朝达到繁荣强盛的境地的呢?

景帝是古代皇帝谥号之一,如汉景帝刘启、吴景帝孙休、明代宗景帝朱祁钰等,该称号是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以褒贬善恶的称号。

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和窦漪房的儿子,汉景帝和他的父亲的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这都是他们合理治国才使得汉朝走入强盛时期。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88年—公元前141年),西汉的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谥号孝景皇帝,无庙号。终年48岁。刘启在位期间,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

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月9日)。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母为孝文窦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文帝后七年 (前157年)六月继位。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

汉景帝刘启简介

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是中国西汉王朝的第四位皇帝,是汉武帝刘彻之子。景帝即位于前157年,当时年仅31岁。他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较为宽松的政策,修复了前任皇帝的专制措施并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他推行俭朴政策,削减了宫廷开支,减轻了赋税负担,保护了百姓的利益。

景帝,即汉景帝刘启,他是西汉时期的第六位皇帝,也是一位有着卓越政治才能的君主。关于他的身世,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事实: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的儿子。

汉景帝刘启是刘邦的孙子。 刘邦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启和刘邦的关系很简单也很明确,按照汉朝的立储原则,是以立长为储,所以刘邦死后,由其长子刘盈即位。

汉景帝刘启是汉文帝刘恒的第五子,西汉第六位皇帝。公元前180年,刘启被立为太子,其母窦氏被立为皇后。汉文帝去世后,刘启继位,为汉景帝。刘启即位后,提拔晁错担任御史大夫,并听从了他提出的削藩建议。七国之乱时,刘启调派周亚夫等将领用时三个月彻底平定叛乱。

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月9日)。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母为孝文窦皇后窦氏(即窦太后)。

【拼音:LIU QI】【字号:字开】【所属朝代:汉代】【生卒年代:前188—前141】【籍贯:】【人物简介:即汉景帝,西汉皇帝,文帝中子,母窦皇后。用晁错计削诸侯王封地。继承文帝与民休息政策,重农抑商。前157—前141在位十六年。与文帝时史家合称“文景之治”。

文帝、景帝分别是谁?

第七个 是汉高祖-汉惠帝-汉前少帝刘恭-汉后少帝刘弘-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大名鼎鼎的刘彻) 介绍一下两个陌生的 汉前少帝刘恭(前188年-前184年在位)被吕后。

汉景帝刘启,生于公元前188年,逝于公元前141年,是中国历史上汉文帝刘恒的长子。他的在位时期跨越了文帝后元七年至景帝后元三年,共计16年,被尊称为“孝景皇帝”。他的陵寝位于阳陵,按照周代的《谥法解》,“景”这个谥号表达了对他成功、深思熟虑和传播仁义的赞誉。

明景帝朱祁钰在位9年。 朱祁钰是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本来是轮不到他做皇帝的。不过他哥喜欢“狩猎”,在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

中国西汉皇帝。刘启。汉文帝长子。公元前157~前141年在位。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开明的君主之一。汉景帝继续推行文帝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

汉景帝刘启,是中国汉朝的一位皇帝,他在公元前156年至前141年期间执政。他是汉武帝的孙子,也是汉文帝的儿子,继位时年仅13岁。

刘启是什么人物?

汉景帝刘启(前188年-前141年3月9日)。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汉文帝刘恒嫡长子,母为孝文窦皇后窦氏(即窦太后)。

文帝后七年 (前157年)六月继位。在位期间继续推行与民休息、轻徭薄赋政策,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田租由十五税一改为三十税一,此后成为汉朝定制。

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晁错建议实行削藩。景帝前三年(前154年)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其后又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损黜其官制,王国官吏由皇帝任免。后世史家将其和文帝统治时期合称文景之治。

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去世,时年四十八岁,谥号孝景皇帝,葬于阳陵。

主要成就

1、政治

汉景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重用御史大夫晁错,大力推行削藩。平定“七国之乱”后,绝大多数诸侯王国仅领有一郡之地,其实际地位已经降为郡级,国与郡基本上趋于一致。诸侯王国领郡由汉高祖时的42郡减为26郡,而中央直辖郡由汉高祖时的15郡增加至44郡,使汉郡总数大大超过诸侯王国郡数。

汉景帝抑贬诸侯王的地位,剥夺和削弱诸侯国的权力,收回王国的官吏任免权,仅保留其“食租税”之权,并且收夺盐铁铜等利源及有关租税。

但是诸侯王势力并未彻底解决,以致后来汉武帝不得不继续采取相应的措施。

2、军事

对于匈奴的小股骚扰,景帝也没有大规模地反攻,而是以大局为重,注重的是积极的防御。在不多的反击匈奴的战斗中,涌现了李广、程不识和郅都等一批将领,匈奴人一听李广的名字,就感到害怕,以致他们称李广为“飞将军”。

3、经济

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重农抑商这一既定国策。他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

景帝允许居住在土壤贫瘠地方的农民迁徙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从事垦殖,并“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同时,还多次颁诏,以法律手段,打击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从而保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景帝曾两次下令禁止用谷物酿酒,还禁止内郡以粟喂马。

景帝时期,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

前元元年(前156年),景帝即位伊始就下令将田租减掉一半,也就是将十五税一降到了三十税一。从此,这一新的田租税率成为西汉定制。

在降低田租的第二年(前155年),景帝又下令推迟男子开始服徭役的年龄三年,缩短服役的时间。这一规定一直沿用至西汉的汉昭帝时代。

景帝即位之后,继续进行马政建设。他下令扩大设在西边(如北地郡)、北边(如上郡)的马苑,而且鼓励各郡国及民间饲养马匹。由于景帝时期养马业的大发展,军马生产颇具规模,属于官府的马匹发展到了40万匹,民间的尚且未计。

4、法律

景帝在法律上实行轻刑慎罚的政策:其一,继续减轻刑罚,对文帝废肉刑改革中一些不当之处的修正。其二,强调用法谨慎,增强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性。其三,对特殊罪犯给予某些照顾。

实行“卖爵令” 及“黩罪之法”。这两项措施都是在文帝时由太子家令晁错提出,并被文帝批准实行的。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了这些被证实是有效的措施,并使它更为完善。大批徙民充实于边地,成为一支兵农混一的垦戍队伍,不但减轻了内地百姓的徭役,而且争取到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5、文化

景帝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及发展已达到相当的程度,所以统治阶级上自景帝,下至郡县官都逐渐重视文教事业的发展。景帝末年任命文翁为蜀郡太守,文翁开创了郡国官学。

对于思想,景帝也不再严厉禁止其他学派的发展。当时的西汉初期,朝廷流行的黄老学派,即以黄帝和老子命名的学派,主张无为而治,轻徭薄赋。景帝在提倡黄老的同时也让包括儒家学说的其他各派存在、发展,这为后来董仲舒学说的发展以及被汉武帝的重视采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6、外交

外交方面,景帝继续采取和匈奴和亲的政策,对匈奴进行安抚。同时在匈奴的边界地区设立关市,和匈奴贸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匈奴的骚扰。

生平经历

1、家世

刘启为汉文帝刘恒长子。刘启出生时,父亲刘恒为代王,母亲窦姬为妾。前180年,吕太后驾崩,陈平、周勃等人诛灭诸吕,立刘恒为帝,是为汉文帝。嫡母代王王后早已逝世,而她所生的世子也在此时病死,刘启成为父亲刘恒事实上的长子。同年正月,刘启以刘恒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其后,母亲窦姬亦被立为皇后。

前157年7月6日(六月己亥),汉文帝崩于长安未央宫,7月14日(丁未),皇太子刘启即位,是为汉景帝。

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御史大夫晁错建议削藩,景帝听从,引起那些早就想反叛的诸侯王们的不满,于是以吴王刘濞、楚王刘戊为首的七国之乱开始了。七国诸侯王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叛乱,欲夺天下。

晁错政敌袁盎献策景帝,诛晁错以平叛乱。景帝令中尉以上朝议事为名,诱晁错上朝,行中错道,至东市,中尉宣汉景帝刘启诏书,当场腰斩晁错。但晁错死后,七国之乱不但没有停止,反而越演越烈,占领了不少土地。景帝无可奈何,只得派太尉周亚夫、窦婴镇压,前后三个月即平定七国之乱。

2、立储

前元六年(前151年),皇后薄氏被废。第二年(前150年),废太子刘荣。同年四月,立王氏为皇后,随后立王氏的独子胶东王刘彻为太子。

景帝崇尚黄老之说,减少刑罚,减少赋税,兴修水利,提倡农业,要求人心不服的案子进行重审,以免冤狱发生。百姓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创造了大量财富,其间百姓富裕,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天下太平安乐,一派盛世景象,与其父汉文帝统治时期并称文景之治。

3、病重身亡

景帝后元三年正月甲子(前141年3月9日),景帝崩于未央宫,遗诏赐予诸侯王与列侯骏马两匹、吏二千石、黄金两斤,吏民户百钱;又命放出一批宫人,使其归家再嫁。景帝享年48岁,谥号孝景皇帝,无庙号,二月癸酉(3月18日),葬于阳陵。景帝崩后由皇太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刘启

标签: 刘启 文帝刘恒 皇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