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王朝遗址简介(「走西藏」古格,一夜之间就消失了的神秘王国,令人震撼)

老公我爱你 古文典籍 13

「走西藏」古格,一夜之间就消失了的神秘王国,令人震撼

走进古格王朝遗址 古格王国都城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的一座土山上。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约始建于公元十一世纪前后,由吐蕃王朝末代赞普朗达玛(glang-dar-ma)的曾孙吉德尼玛衮(nyi-ma-mgon)建立。古格遗址南北长约1200米,东西宽约600米,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

在众多的古格王朝遗址中,最为显眼的便是各式的佛教建筑了:位于山顶处突兀而出的坛城殿,山坡台上那交相辉映的红庙和白庙,高低不同、但却错落有致的大威德殿和度母殿,山坡西北侧呈现雄伟古样的佛塔。

古格王朝一直坚持“原创才是王道”的精神,坚持创新,为作品赋予思想。 古格王朝一直坚持“原创才是王道”的精神,坚持创新,为作品赋予思想。

古格王朝遗址坐落在阿里地区的土山之上,建于公元10世纪前半期,历经16位国王的传承。这个遗址的王宫城堡从10至16世纪不断扩大,占地约18万平方米,山麓到山顶的垂直高度达到300余米。山体上密布着600多座建筑,包括房屋、佛塔和洞窟,形成一个庞大的古建筑群。

     古格王朝距今有1300年的历史。其一直是西藏势力较为强大的王朝。可神秘的古格王朝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至今仍是个继。         古格王国遗址高300余米,山顶上是王宫,只有一条人工开凿的暗道可以通达。

古格王朝遗址在哪里

阿里札达肥札不让区象泉河畔。古格王国遗址是一座高原古城,位于阿里札达肥札不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古格王国遗址为研究西藏历史和古代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古格王国历史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吐蕃王朝的晚期。

古格王朝遗址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札达县托林镇,这个遗址建立在一个高山上,从其地理位置可以判断出,它属于高原地带。阿里地区本身就是一个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原地区,而古格王朝遗址位于札达土林中,其具体的海拔高度是3700米。

古格王朝遗址在什么地方古格王朝,曾位于今天西藏阿里地区,是佛教在西藏早期的重要发源地,古格王国遗址是一座高原古城,位于阿里札达札布让区象泉河畔的一座土山上,占地约18万平方米,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在藏传佛教壁画艺术中,阿里古格壁画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美学情调。

古格王朝是西藏吐蕃国瓦解以后,在西藏阿里的象泉河河畔,形成的一个小国。

巍峨的古格故城坐落于阿里扎达县扎布让区境内托林镇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县城19公里。古格王朝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

古格王国遗址简介古格王朝遗址位于札达县扎布让村2公里外一个300米高的黄土坡上。房屋、宝塔、洞穴遍布山体,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古建筑群。遗址分为上、中、下三层,依次为宫殿、寺庙、民居。古葛王朝在公元10世纪上半叶开始建立,先后继承了16位国王。

古格王朝遗址的艺术特色 古格王朝遗址有哪些传说

古格王朝遗址简介 古格王朝遗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托林镇,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崩散,部分王室后人逃往阿里,建立了三个小王国,其中德祖衮在10世纪前后建立古格王朝。巍峨的古格故城坐落于阿里扎达县扎布让区境内托林镇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县城19公里。

古格遗址的核心是一座建于土林黏土之上的城堡,与山脚下的札达土林共同构成了一幅奇特的景观。城堡之上,宏大的王宫傲然耸立,象征着古格王朝的权力与荣耀。贵族的居所则建于山腰,采用土木结构,而平民和奴隶的生活区则分布在山腰的洞穴中,体现出社会阶层的鲜明划分。

王宫城堡是从10-16世纪不断扩建的。古格王国遗址占地约18万平方米, 从山麓到山顶高300余米,房屋建筑、佛塔和洞窟密布全山,达600余座,形成一座庞大的古建筑群。现存较好的有寺庙、殿堂5座。寺内残留有泥塑佛像和彩色壁画。该遗址是研究西藏历史和公元10世纪以来藏族建筑史的珍贵资料。

阿里地区,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地方,曾有一位意大利学者杜奇教授,于上世纪30年代意外发现了古格王朝的遗址,这个在恶劣生存条件下建立的辉煌文明,令他深深震撼。他在古格的宫殿、寺庙和城堡遗迹中流连忘返,虽然初步调查未能深入,但他的预言却在半个世纪后由考古学家张建林接续实现。

古格王国遗址是我国研究什么文化的珍贵资料?

古格王国遗址是研究我国西藏历史和10世纪以来藏族建筑史的珍贵资料。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是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

十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初,古格王国雄踞西藏西部,弘扬佛教,抵御外侮,在西藏吐蕃王朝以后的历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曾经有过七百年灿烂的文明史的古格王朝,它的消逝至今仍是个谜。据说1630年,与古格同宗的西部邻族拉达克人发动了入侵战争,古格王国就此灭亡。

古格王国遗址地理位置: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札达县札布让区2千米以外的一座土山上,西距札达县城约18千米,占地总面积72万平方米,约建于公元10世纪前后,始祖德祖衮为吐蕃赞普朗达玛的后裔。古格王国遗址,从山脚到山顶高300余米。有房屋、佛塔和洞窟等600余座。保存较好的有寺庙、殿堂5座。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是在统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古格王朝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西藏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古格遗址位于扎达以西20千米处,交通不便,位置偏僻。

古格王朝遗址简介

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间在历史上消失,留给我们的只有那记录了古格灿烂辉煌的文化艺术成就的遗址。 就在15年前,古格对于许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但自从1985年 *** 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在此展开了一系列收获巨大的考古工作以后,这个消亡了350年的王国突然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行者。 近十数年间古格遗址周围不断发掘出的雕刻、造像及壁画等揭开了古格王朝的神秘面纱。 古格雕塑多为金银佛教造像,其中成就最高的是被称为古格银眼的雕像。而遗存数量最多、最为完整的是它的壁画。古格壁画气势宏大,风格独特,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绘人物性格突出,用笔洗练,丰满动感的女性人物尤具代表性。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受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古格的艺术风格带有明显的克什米尔及犍陀罗艺术特点。 古格盛产黄金白银,在托林寺、札不让、皮央东嘎都发现过一种用金银汁书写的经书,而且出土的数量极大。这种经书以文书写在一种略呈青蓝色的黑色纸面上,一排用金汁、一排用银汁书写,奢华程度无以复加。 最早对这座古城遗址进行考察的是英国人麦克活斯・扬。1912年 他从印度沿象泉河溯水而上,来到这里进行考察。此后便有探险家、旅行者、摄影家和艺术家们源源不断地来探奇访幽。但真正的科学考察是从1985年 *** 自治区文管会组织的考察队开始的。以他们实地测量,遗址总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调查登记房屋遗迹445间,窑洞879孔,碉堡58座,暗道4条,各类佛塔28座 洞葬1处;发现武器库1座,石锅库1座,大小粮仓11座,供佛洞窑4座,壁葬1处,木棺土葬1处。 古格王国遗址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地之一。现在的遗址从山麓到山顶高300多米,到处都是和泥土颜色一样的建筑群和洞窑,几间寺庙除外,全部房舍已塌顶,只剩下一道道土墙。遗址的外围建有城墙,四角设有碉楼。整个遗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层,依次为王宫、寺庙和民居。红庙、白庙及轮回庙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画不乏精品。围绕古格都城周围的重要遗址还有东嘎、达巴、皮央、香孜等,都有大量文物遗存。 古格王朝历史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的建立大概从9世纪开始,在统一 *** 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纪结束,前后世袭了16个国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它不仅是吐蕃世系的延续,而且使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找到立足点,并由此逐渐达到全盛。因此古格王朝在 *** 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吐蕃王朝末代赞普郎达玛时期,灭佛毁寺,不少避难僧人远遁阿里。阿里地处西部边境,深受大食、印度的影响,加上又是苯教的发源地,所以便成为各种思潮、各种力量汇集之地。公元843年朗达玛被一位僧人刺杀,内战纷起,4年后平民起义,吐蕃王朝崩溃。之后先后曾出现大小7个王国, *** 长期处于藩王割据局面。 朗达玛的两个儿子奥松与云丹也为争夺王室相互斗争,奥松之子贝考赞为奴隶起义军所杀,贝考赞的儿子吉德尼玛衮见大势已去,回天无力,便带着三个大臣和100多人,投奔阿里,并娶了当地头人的女儿。后来吉德尼玛衮将阿里一分为三,分封给他的3个儿子,古格王国即第三子德祖衮的封地。 17世纪中,古格王朝发生内乱,国王之弟请拉达克军队攻打王宫,王朝被推翻。古格覆亡后,并入拉达克(今克什米尔)一段时间,后被以 *** 喇嘛为首的 *** 地方 *** 重新收回。 古格王国的统治中心在扎达象泉河(藏语为朗钦藏布)流域,北抵日土,最北界可达今克什米尔境内的斯诺乌山,南界印度,西邻拉达克(今印占克什米尔),最东面其势力范围一度达到冈底斯山麓。其都城札不让位于现扎达县城西18千米的象泉河南岸。札不让北面的香孜、香巴、东嘎、皮央遗址,西面的多香,南面的达巴、玛那、曲龙遗址等,都具有相当的规模。 古格王朝的崇尚佛教,多次派人到克什米尔学经,翻译佛经108部,得佛教之益,王朝历经数百年不衰。1042年,印度高僧阿底峡到阿里地区弘法,使阿里成为佛教复兴之地,佛教史称之为“上路弘法”。 古格在 *** 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古代印度的许多重要佛教教义,就是从这里传入 *** 腹心地区的,这里又是古代 *** 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之一。 巍峨的古格故城坐落于阿里扎达县扎布让区境内托林镇西北的象泉河南岸,距县城19公里。为曾经拥有百万之众的金戈铁马的吐蕃王室后裔所建,偏居此地700余年,传承20余代国王,距今有1300年的历史,于十七世纪灭亡,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 在高约300米的土山上,耸立着雄伟的城垣和宫殿。古格遗址现残存879孔洞窑、445座房屋、58座碉楼、28座各类佛塔。这数百间房屋依山叠砌、层层相连,直至山顶,构成一座世上独一无二的王宫。 王宫大都是穹窿顶的窑洞,分冬夏宫,有暗道。现存较好的还有坛城殿、贡康、经堂、红庙白庙、结古拉康、卓玛拉康、玛尼雕刻墙……故城的石刻宝库其实是古城的围墙,当年虽是作防御之用,但却是战争与艺术溶为一体的结晶。墙上有4502件线刻造像石和藏梵文经咒的玛尼石刻,几百年的风霜雪雨,使得大部分已脱落于墙脚。多少年来斗转星移,大自然给它印上了五颜六色,更丰富了画面的艺术魁力,象是一个大型玛尼石刻展。另一种石刻是刻在椭圆形的鹅卵石上,因这里离狮泉河很近,河里卵石应有尽有。 古格王朝是在统一过 *** 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由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部阿里地方建立的地方政权,其统治范围最盛时遍及阿里全境。根据史料记载,公元843年,吐蕃王郎达玛实行灭佛政策,引起了王室中的一系列动乱,吐蕃王朝终告崩溃,其中维护佛教的王室后人为躲避灾难,逃到了阿里地区,他的三个儿子又分别在阿里古代的三环地区建立了三个王国,其中三儿子德祖衮在公元10世纪前后建立了古格王朝,另外两个王朝遗址是否尚存,还有待考证。古格王朝的建立在 *** 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是吐蕃世系的延续;其次,佛教在吐蕃的瓦解后重新在古格找到立足点,并以此为根据地,逐渐达到全盛。古格王朝的时间大概从公元九世纪开始,到公元十七世纪结束。作为一个地方王系,古格王朝在 *** 历史中并不神秘,但近来,学术界、文艺界弥散着一种过分神秘古格的风气。其代表性的观点是,古格王朝留下大量遗迹,但古格人却神秘消失。在大量渲染下,古格王朝甚至成为一个神龙不见尾的历史传说中的国度。其实,古格是来有源、去有脉的。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国,王朝覆亡后,并入拉达克(今克什米尔)一段时间,后被以 *** 喇嘛为首的 *** 地方 *** 重新收回。 王朝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