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林纪事》的翻译?
《书林纪事》中的故事,以文征明为例,展示了他严谨的书法态度。他每日严格要求自己,临摹《千字文》,每日至少完成十本,这样的坚持使他的书法技艺迅速提升。文征明对待写字从不马虎,即使是简单的回信,若稍有不满意,他也会反复修改,直至心满意足。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书林纪事》的文言文翻译是:记载、叙述读书人的事迹的书。《书林纪事》是一部历史笔记,由清代叶昌炽所撰,共十卷。这本书主要记载的是历代的藏书家、刻书家、校勘家、书画家以及有关图书的掌故、佚事。
总的来说,《书林纪事》被翻译为“Book Forest Chronicle”,既体现了书籍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又展现了书籍历史的连续性,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这样的翻译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书籍的主题和内容,也符合国际交流的习惯。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文征明临(1)写《千字文》,日(2)以十本为率(3),书(4)遂(5)大进。平生于(6)书,未尝(7)苟且(8),或(9)答人简札(10),少(11)不当意,必再三易(12)之不厌(13),故(14)愈老而愈益(15)精妙。(《书林纪事》)【注释】(1)临:临贴,照着字画模仿。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出自文言文《书林纪事》,其翻译如下: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文征明临帖写《千字文》,每天都以临摹十本为标准,所以他的书法进步得十分迅速。
文徵明所著的《书林纪事》被翻译为现代汉语,即对书画艺术的历史进行了详细记载与评述。这部作品不仅是其个人对艺术的独到见解的集结,更是对后世研究古代书画艺术的重要参考。该书详述了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重要的书家风格,以及对艺术价值的评价。
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的翻译
【原文】文征明临(1)写《千字文》,日(2)以十本为率(3),书(4)遂(5)大进。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临:临摹,学习。(2)日:每天。(3)率:标准。(4)书:书法。(5)遂:于是,就。(6)于:对,对于。(7)尝:曾经。
《书林纪事》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书籍,翻译为"Chronicles of the Calligraphy World"或"Record of the Scholarly World of Calligraphy"。《书林纪事》作为一部专注于书法艺术的著作,详细记录了中国古代书法的发展历程、书法家们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的作品风格。
原文: 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文政明习字《书林纪事》阅读答案
最终只能一事无成,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厌倦,只有脚踏实地,从来也不马虎草率:书法,书信:愈加,学习,书信。(6)于,对于:曾经。(8)苟且:愈加。(10)简札。
书林纪事,是由马宗霍整理创编并刊印发行。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讲文征明对于书法的态度端正,刻苦认真,以至于他的书法水平突飞猛进。
王闿运个人简介 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又字壬父,号湘绮,湖南湘潭人。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出自文言文《书林纪事》,其翻译如下:文征明临摹《千字文》,每天按照写完十本作为标准来练习,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点不合意,一定三番五次修改它,不感到厌倦。所以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妙传神。
《书林纪事》文言文
1. 文言文《书林纪事》所有的解释 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临:临摹,学习。
(2)日:每天。(3)率:标准。
(4)书:书法。(5)遂:于是,就。
(6)于:对,对于。(7)尝:曾经。
(8)苟且:随便,马虎。(9)或:有时。
(10)简札:信件,书信。(11)少:稍微。
(12)易:修改,改写。(13)厌:厌倦。
(14)故:所以。(15)愈益:愈加,更加。
(16)答:回复,回信。译文:文征明临摹《千字文》,每天按照写完十本作为标准来练习,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点不合意,一定三番五次修改它,不感到厌倦。
所以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妙传神。
2.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求答案 1、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明朝)文征明临摹(周兴嗣)的〈千字文〉,以每天(临摹)十次为标准,(其)书法于是大有长进。
一生对于书法创作,从来没有马虎过,有时回人的书信,有一丁点不合适的,一定多次修改而不厌倦。所以(其)年龄越大,书法越精妙绝伦。
一句话概括:文征明习字,精益求精。2、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歌唱,没有学会秦青的全部技艺,自以为全学会了,于是(要求)不学回家。秦青不反对,在郊外十字路口摆酒送薛谭回家,秦青拍着节拍昂声高歌,其声绕林,其音阻云。
薛谭就反复要求继续跟秦青学习,一生再不敢提回家的事。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学无止尽 5. 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有,知错则改,善莫大焉。
3、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二岁时丧父,家贫穷无依无靠。少年时就胸怀大志,常以周济天下为自己的责任,发愤用心读书,有时晚上(读书)读疲倦了,就用水洗脸;读书时,吃的不足,就吃粥。
当官以后,常不顾及自己的前途,慷慨激昂指点天下大事。 以至于被小人上谗言被贬官,由宰相贬为邓州地方官。
范仲淹用刻苦来勉励自己,吃的粗茶少肉,妻子,儿子的衣食仅能自足而已。常挂在口边的话是:“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统帅全文,画龙点睛” 的作用。
3. 文政明习字《书林纪事》阅读答案 (1)临:临摹,学习.(2)日:每天.(3)率:标准.(4)书:书法.(5)遂:于是,就.(6)于:对,对于.(7)尝:曾经.(8)苟且:随便,马虎.(9)或:有时.(10)简札:信件,书信.(11)少:稍微.(12)易:修改,改写.(13)厌:厌倦.(14)故:所以.(15)愈益:愈加,更加.编辑本段译文:文徴明临摹《千字文》,每天按照写完十本作为标准来练习,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点不合意,一定多次修改它,不感到厌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妙传神.编辑本段启示:文徵明习字,稍有不满便三番五次修改,我们做事往往半途而废,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编辑本段本段原文文徴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书林纪事》编辑本段本段注释(1)临:临摹,学习.(2)日:每天.(3)率:标准.(4)书:书法.(5)遂:于是,就.(6)于:对,对于.(7)尝:曾经.(8)苟且:随便,马虎.(9)或:有时.(10)简札:信件,书信.(11)少:稍微.(12)易:修改,改写.(13)厌:厌倦.(14)故:所以.(15)愈益:愈加,更加.编辑本段本段译文:文徴明临摹《千字文》,每天按照写完十本作为标准来练习,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点不合意,一定三番五次修改它,不感到厌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妙传神.编辑本段本段启示:文徵明习字,稍有不满便三番五次修改,我们做事往往半途而废,最终只能一事无成,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