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以什么著称
朱自清的散文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大屠杀记》。
朱自清《春》的体裁是写景。 散文题材主要有:叙事,抒情,哲理,写景等四个方面。
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其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优美的语言:朱自清的散文语言优美、清新、典雅。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荷塘月色写作特点 结构严谨自然:(请参看《荷塘月色》结构分析) 《荷塘月色》一文,从“颇不宁静”的心情落笔。
朱自清的散文有什么特点
1)抒情的委婉细腻美:①情是朱自清散文的根基,是其作品内在联系的纽带;②不粉饰,不渲染,以平易的叙述寄寓深情厚意。 将自己真挚深厚的感情注入作品,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多表现父子之情、夫妇之情、儿女之情等,或温厚、或感伤、或幽默的人伦之情,尤为动人。(2)写景的诗情画意美。
朱自清散文的主要风格特点:1. 真挚、深厚的情感投入。在朱自清那些以家庭生活为素材的作品中,或感伤、或温厚、或幽默的人伦之情,深深地感染着读者、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如《背影》中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步履艰难的老父亲的背影成为中国文学中一个经典镜头,感人至深。
清新自然:朱自清的散文语言简练、清新自然,富有诗意。他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微之处,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内心情感,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2. 内外结合: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常常将个人的内心体验与外在的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艺术效果。
朱自清喜爱古典诗词,对古典诗词非常熟悉。他写散文时能信手拈来使诗词的意境与散文的意境融为一体在散文中创造诗情画意的境界,既有近物的细致刻画,也有远景的淡淡勾勒,朱自清散文善于融情入景即景抒情,例如《荷塘月色》中,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
情感色彩浓郁。散文是长于抒情的文体,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有着浓郁的抒情色彩,把抒情是与叙事、描写、议论交织,是其散文创作的突出特色。《背影》是朱自清誉满文坛的代表作,叙写的是一些朴实而生动的感情细节。在叙事中,融进了真挚的情感。
朱自清作品赏析?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近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
朱自清散文风格: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则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文,是其代表佳作,伴随一代又一代人喜怒哀乐。朱自清早期的散文,共25篇。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朱自清的文学成就: 朱自清的散文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 二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
纵观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主要表现在:隽永的意境,清秀的语言,精巧的结构,真挚的情感等方面。构思缜密,布局精巧(如《荷塘月色》,全篇以时间为顺序,以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绘景物,抒发感情。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导语:朱自清是新文学运动中一位优秀的散文大家,他的散文技巧娴熟高超,风格缜密细致,文笔清丽,富有真情实感,充分显示了新文学的艺术生命力。
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一、朱自清的散文艺术风格形成过程
朱自清的散文有着深刻的时代印记。朱自清刚开始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就受到了“五四运动”的影响。在这之后,朱自清在散文中留下了时代进退的印记,如五四运动低潮期、残酷的现实、时代的大发展、文化的进步等等。渐渐的,他的散文风格开始变的日趋明显,进而日渐成熟,逐渐形成了标新立异的散文形式。
总的来讲,朱自清的散文一般都是讲述与抒情。讲述散文一般主要描述了社会现状;而抒情的散文,则包含了具有浓郁人情味的以描述家庭生活为主的文章,如《背影》、《儿女》;还包括以描述自然景象为主来表达个人的情感方面的作品,如《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朱自清有一篇散文是借景抒情的精品,就是《白马湖》,文中表达了对旧时老景的回忆,抒发了对故人的深切怀念之情。这篇文章主要是从朱自清散文的结构、抒情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艺术等这些方面来表述他别具一格的散文格调。
二、朱自清在散文艺术格调方面的特点
1、语言表达艺术的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表达别具一格,总的来讲,他在语言的表达上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口语化
在他的文章当中,文学创作使用语言都非常清新质朴、接近白话文的语言,没有矫揉造作的花哨的言语。比如,在《威尼斯》一文当中,他写道:“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哪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它哪儿都去”、“德国德莱司敦画院中有几张,真好”,这种口语化表达的方式是朱自清习惯用的。这些句子中所用的词汇口语化,听起来使读者感到亲切、自然,就像他本人坐在你对面娓娓而谈。 这种陈述方式不仅没有增加文章的市井小巷之气,却增添了许多清新自然的感觉,读完之后好像吸入了新鲜的空气一般。
二是简练含蓄
比如在《春》的当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偷偷”二字不但将小草拟人化了,更把生机盎然的春天展现的惟妙惟肖。这样的语言充分展示了朱自清作为一个文学大家驾驭文字的能力。
三是语言的画面感强
《春》这篇散文语言简朴,而且口语化、表现力强。文中采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来描写春天。“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让人回味无穷。人们“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雨夜,一点点黄晕的灯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白天春雨农耕,“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描写草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描写花儿,“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文字不仅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又通过活泼的语言和节奏,流畅自如地展现了丰富的内涵,因此,他的文章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2、朱自清散文在结构艺术方面的特点
散文,望文生义就是含有随性的特点。人们在阅读散文的时候,往往会感觉到文章写得东一句、西一句,看起来好像非常的随意和松散。但是,所有的散文当中都有一个主题思想来贯穿全文,即“形散而神不散”,不然的话,散文就不能算是一篇成功的散文了。朱自清他的散文当中也包含着大量看似不太相关的语句,但通篇仔细阅读之后,你会发现他的散文不管是从思路还是构思上都很周密。比如在《荷塘月色》中,一会儿叙述,一会儿又写景,两方面看似毫无关联,实际上都表达了作者心情的苦闷,读完整篇文章以后你就会发觉,他的散文不仅结构缜密、中心思想突出,整篇文章所要陈述的东西能够异常的打动人,作者所要陈述的东西也是能够异常地触动人,这就是朱自清的散文的优良气质所在。
3、抒情艺术的特点
抒情在朱自清的散文当中是常有的。 在他的散文中,主要有三种抒情的方式,一是借景抒情,比如《荷塘月色》中开头就提到了“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了追求宁静来到了荷塘月色下,想暂时的忘记,却又不能真的忘记的现实,于是听到了蛙声和蝉声后不禁感喟,“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坐着通过这样宁静的景象和不宁静的心情,表达了自己内心错综复杂的感受;二是借人抒情,比如《背影》当中写到了父亲“决定自己来送”,和辅助儿子“拣定座位、叮咛嘱托”,亲自去买橘子等这些小事当中表达了深沉的父爱;三是对平常生活的抒情,文章描述了一些生活的琐碎小事,但是却在他的笔下挥发着浓郁的哲学意味。
朱自清的散文的中心思想就是一个“真”字。用真感情,写真的见闻和真的感受,描写真的景物,发表真的言论。他的散文题材是比较狭窄的,通常是一些亲友交往和家庭琐事,但这些简简单单的真感情,真心话,却有一股感人的力量,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正如作家赵景深所说: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
但凡是取得伟大成果的作家,都有着自己的写作特色和风格,朱自清自然也不例外。他的散文有真挚、深厚的情感投入,情景交融的意境刻画、缜密精巧的构思和独特的语言艺术,为自己成为散文大家奠基了不可动摇的基础。在中国的文学革命当中,朱自清的散文通过语言表达艺术、结构艺术和抒情艺术等很多方面建立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有力地证明了白话文可以取代文言文写出散文中的佳作。这就是朱自清作为一名语言大师对现代汉语做出的重大贡献,这也使得他以他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在中国的新文学历史上留下了灿烂光辉的浓墨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