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赏月 佳段 美文
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内外,以端其位。”孔颖达疏云:“祭日于坛谓春分也;祭月于坎谓秋分也。”“祭日于东,周朝旦之时,是为外;祭月于西,乡夕之时,是为内。”可知古人在秋分时节于西方祭月之礼俗。《周礼。春官》中说:“中秋,夜迎寒(阴)”。
月亮的美丽:描绘中秋节夜晚的月亮,以及人们对月亮的赞美和思念。中秋节的夜晚,皓月当空,明亮而富有诗意。月亮挂在天空,宛如一块洁白的玉盘,散发着温柔的光芒。人们纷纷走出家门,仰望着这明亮而又神秘的天体,用赞美之词表达他们对月亮的敬仰和思念。
篇一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
Notability procreate 想了解乐理的朋友可以耍这3个游戏! NodeBeat不知道算不算游戏,我差点觉得自己有天赋! 还是一款音乐制作软件!
八月十五,月圆明亮,沐浴其光辉,纵情歌唱。月饼甜,举杯畅饮,共享欢聚时光。不必叹息,不必悲痛。正如《中国式关系》所言,趴下不是低谷,趴着不动才是。困难、挫折和失败,不是坎,只有生命的终点,才是。中秋之夜,欢声笑语,小小客厅,音乐、争执、欢笑交织。
母亲把她最好的时光都与了我,我却把最好的时光都给了别人和工作。今年中秋,我要回家团圆。风里,雨里,时光等你;梦里,泪里,时光伴你;时光与你,永不分离。明月跨越亿万年的时空,依旧悬于苍穹,只为给八月十五增添一抹团聚的旖旎。
医生护士究竟有多辛苦?
谈起医生 让我想起了一个段子,高中同学已经大学毕业了,学医的还在学医;高中同学已经结婚了,学医的还在学医;高中同学的孩子已经可以打酱油了。
中 秋 清朗美丽的中秋之夜。银光盈溢的圆月,像一盏宇宙的明灯,悬照在夜空的中央。浩瀚的太空无涯无际。纤云微抹,白纱轻袅,彷佛无尽天体的永恒之剧的舞台上帷幕渐启。闪闪烁烁的群星,一似缀在纤云的白色纱缦上的金刚钻一样,放射着奇异典丽的光芒。美是如此纯洁、静谧是这样深邃吗?
自我感觉应该是丽颖吧因为丽颖主演的电视剧📺收视率高的有很多比如 杉杉来了加油吧实习生 花千骨蜀山战纪老九门追鱼传奇还珠格格青云志妻子的秘密永爱丽颖😉 200。
中秋快乐人人都可以对你说,天天对你说快乐的有几个?让你快乐的又有几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节已至,你是否,人月两团圆?如若爱,请深爱,携手明年佳节起,两情相悦长惜缘。相思蔓延着这个中秋。指间漫漫的轨迹,一丝柔情,一抹忧愁,有一种疼痛,即使是在梦里也无法躲开的。
月明中秋优美散文一: 又逢一个明月中秋。这个中华传统的佳节,从风云的唐宋至烟雨的明清,一直流转到繁盛的今日。那一轮清清朗朗的明月,从远古到今朝,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从乡村到城市,让多少久别重逢的喜悦挂上桂影婆娑的枝头,又让多少合家团圆的亲人在月光下偎依取暖。
王英最美不过中秋月美文摘抄
中秋,是醉美的乡愁啊,也是最美的月光。中秋月之美,美在丰收。那一地地的丰裕,就是圆月的丰裕。季节也只有等到中秋才有最美的奉献:高粱红了,大豆饱满了,玉米黄了,棉花白了,稻谷飘香了,都在中秋盈月之际,展示出丰硕的魅力和诚实。
《本命年的回想》选入苏教版(2009年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书。
中秋美文(一): 中秋月正圆 月亮是诗人们宣泄情感的代名词,是生命的某种折射。今夜树影摇晃,月色茫茫,勾起了我对童年家乡的回忆。 家乡的中秋充满了月饼味、桂花味。大人们走亲访友,谈天说地,脸上写满了幸福。最欢乐的是小孩子,每人拿起一块月饼,津津有味地吃着,吃完了就疯玩起来。
是的,她为众人所欣赏。黑色夜幕,是精灵音符的跳跃。她依旧挂在空中。潮起潮落,悲惋的哀歌。那么耀眼。中秋节500字美文3 中秋将至,似乎人们都在期盼着,或盼望着一家团圆其乐融融地观赏者中秋的圆月,或举头望月凭借着这个众人团圆的日子,彻头彻尾地将内心对亲人对故乡的思念宣泄一番。
背景:以香港为背景但明显有着上海特色的小说,对时下进行的战争没有一笔着墨,而是用极其美艳的文笔写下了旧式家庭的一些琐事。
每年的中秋节,附近的孩子就上他们家去玩,去看
每年的中秋节,附近的孩子就上他们家去玩,去看院子里还在开着的荷花。
完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我感觉受益匪浅,让我明白,成长是一个失去的过程,便马上写下了自己心中的一点感触。
匪我思存: 01.阴谋·【裂锦】[主角:傅圣歆 易志维] 02.离恨·【寂寞空庭春欲晚】 [主角:康熙 卫琳琅] 03.执着·【来不及说我爱你】(两生花版名为《碧甃... 匪。
描写中秋之夜的赏月情景有如下几个:1. 中秋节赏月美文: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又来了, 我们吃过晚饭,带着满怀的好心情,静静地等待着八月十五的圆月升上天空,心中充满了期待。不知不觉的,一轮明月已然悬挂在天空。
关于中秋的美文美句?
初秋晚秋,不如这个中秋好;新月弯月,不如这个满月美;酒香肉香,不如颗颗月饼香;柔情热情,不如今日团圆情;花长草长,不如亲人平安长。湖深海深,不如我的祝福深。值此中秋来临之际,祝福你家庭和美,事业丰收,心境舒畅,健康常在,人生圆满!年年中秋。岁岁中秋。
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
有具体作者,是盗版商的篡改茅盾的作品的名字。
今天是9月14日,是中秋节,这天晚上,月亮会分外圆,人们都会来赏月,吃月饼,我高兴得不得了,因为去年中秋节,我因没空没有赏月亮,一定要在今年的中秋节补上!好不容易等到了晚上,我早早就捧着月饼盒在院子里等着了,月亮出来了,真的是又大又圆,比平时要漂亮多了。
中秋节的散文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诗如下:
仰望中秋月圆心儿激越,
中秋节是传统的亲情节。
难免百感交集感慨良深,
泪两行想亲人写诗留德。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
还需要那天时地利人和。
亲人们的亲情特别重要,
关键是体会亲人的体贴。
当人处在最寒冷的时刻,
却没有御寒的衣物温和,
那种孤苦伶仃寂寞难耐,
没法对任何人倾情诉说。
当忍耐无情自我地折磨,
伴随着低落的情绪难过,
无望的沮丧渴盼着新生,
哪怕有一缕月光在闪烁。
中秋节不同朝代的活动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快来了,大家是否想了解一下中秋节的散文怎么写呢?下面我为大家介绍关于中秋节的散文6篇,希望能帮到大家!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1 时间如水,仿佛是转眼间, 春去了秋又来,一年的工夫就这样渐行渐远。大街小巷、店铺商场里,花团锦簇、琳琅满目的月饼,弥漫着浓浓的中秋味。尝试着购买多种月饼,水果的、蔬菜的、豆沙的、五仁的;袋装的、散装的、盒装的;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就是没吃出那月饼的滋味——
记得小时候,每逢中秋临近,各家各户各人都充满了向往和兴奋,尤其是忙坏了妈妈们。
首先,妈妈要早早收集晾晒盏花、葫芦花、玫瑰花、香豆叶,接着用石头“匠窝子”捣碎挞面,再托人从城里购买些红曲、姜黄。其次,在日常劳作间歇,在田间地头荒坡沙滩上,收集枯树枝烂树根、或挖或拔薅子、冰草、岌岌、艾杆子收工后背回家晒干了,或者在院墙外晾晒些牛粪块。蒸月饼比不得平常蒸干粮馍馍,必须有烧灶火的好燃料才行。
在临近中秋的前几天,妈妈将自家提前制作好的“糟子”用温水泡开了,调上浇头子,发酵了,每隔一两个小时再接续半碗干面,用适量温水搅匀成成糊状,连续接上十次左右,大概有半盆了。再按一碗面的标准加适量温水揉面,揉一次发酵两小时左右,连续揉个十次八次的,积少成多,满满两大盆,松软而劲道,用手一按扑哧扑哧的。
一大早,妈妈就和婶娘、奶奶忙起来。
首先要按照我家“八卦”蒸笼的大小、月饼的薄厚、颜料的品种,将发好的面均匀的揪成若干团。接着,一手揉一手团,揉搓十来个回合,光滑了、瓷实了、圆溜了,用手心按平;再用擀面杖一下一下推开成半公分厚、直径四十五公分大的一张面饼,将新榨的胡麻油均匀地涂抹一遍;黄澄澄的,清香扑鼻,再撒上姜黄,撒上白砂糖,撒上一层厚厚的白面;最后紧紧地卷成一卷压成一团;压实了,再擀成刚才的形状,再撒上一遍,这才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底层,是最好吃的一层之一。
然后,如法炮制,擀上一层又一层,用备好的颜料撒上一层又一层,一层层撂成十公分厚。或剪开翻出五颜六色的“抓抓子”、或卷成卷拧成“马绊场”、或盖上顶层做成一色“蒸饼”。最后擀一个薄如纸的面皮儿将整块月饼完全包裹起来,双人四手抬到笼屉里,一笼屉只装一块月饼,一次蒸两笼屉或三笼屉或四笼屉。
这时,“坐卧”在灶台上的那口大铁锅里早已烧好了沸腾的开水,按顺序将笼屉次第撂在大锅上;再用干净的碎布片或其它什么软物,将锅沿、笼屉缝隙、锅盖缝等一切可能透气的地方都塞严实了;用枯树权、牛粪块等结实耐用的柴火一口气烧上半个钟头的旺火,防止“溜锅”。等锅盖上面热气腾飞好一阵子了就要暂时停入火;停顿一刻钟热气稍降,再用温火烧半小时。就这样烧四次,蒸两三个钟头,一大锅水也熬干散没了,月饼也就蒸好了。
那时候,为了蒸月饼,每年我都会向老师请假担任“烧火丫头”。
月饼蒸好后,要有两人三掀两翻整体端正放稳,用木制的“点朵子”沾上红颜料,在暄腾腾的白面上点上一朵朵红花,便有了色彩,晾上一个晚上,揭掉表皮,切成十五公分大小的方块,便可吃了。新鲜时香甜美味;晾干了酥脆可口,层层叠叠,肥而不腻,中秋后的日子就在这甜美中咀嚼着。
中秋月夜更值得一提。当皎洁的月亮爬过树梢立在屋顶时,深邃的天空澄澈透明,往日的繁星似有若无,亮汪汪的月光如水地洒落在农家宽敞的院落里,比白昼更亮堂。家家户户搬出自家方桌,端一块完整的、画着月亮的月饼,恭恭敬敬地供献在方桌中央,四周的拼盘里供奉上自家收获的水果或别的什么好吃的,叫“献月”。老人们还会讲“嫦娥”和“玉兔”的故事,举头望月,我总想从“玉盘”中看见正在舞蹈的嫦娥或玩耍的白兔。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2 时间如水,仿佛是转眼间, 春去了秋又来,一年的工夫就这样渐行渐远。大街小巷、店铺商场里,花团锦簇、琳琅满目的月饼,弥漫着浓浓的中秋味。尝试着购买多种月饼,水果的、蔬菜的、豆沙的、五仁的;袋装的、散装的、盒装的;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就是没吃出那月饼的`滋味——
记得小时候,每逢中秋临近,各家各户各人都充满了向往和兴奋,尤其是忙坏了妈妈们。
首先,妈妈要早早收集晾晒盏花、葫芦花、玫瑰花、香豆叶,接着用石头“匠窝子”捣碎挞面,再托人从城里购买些红曲、姜黄。其次,在日常劳作间歇,在田间地头荒坡沙滩上,收集枯树枝烂树根、或挖或拔薅子、冰草、岌岌、艾杆子收工后背回家晒干了,或者在院墙外晾晒些牛粪块。蒸月饼比不得平常蒸干粮馍馍,必须有烧灶火的好燃料才行。
在临近中秋的前几天,妈妈将自家提前制作好的“糟子”用温水泡开了,调上浇头子,发酵了,每隔一两个小时再接续半碗干面,用适量温水搅匀成成糊状,连续接上十次左右,大概有半盆了。再按一碗面的标准加适量温水揉面,揉一次发酵两小时左右,连续揉个十次八次的,积少成多,满满两大盆,松软而劲道,用手一按扑哧扑哧的。
一大早,妈妈就和婶娘、奶奶忙起来。
首先要按照我家“八卦”蒸笼的大小、月饼的薄厚、颜料的品种,将发好的面均匀的揪成若干团。接着,一手揉一手团,揉搓十来个回合,光滑了、瓷实了、圆溜了,用手心按平;再用擀面杖一下一下推开成半公分厚、直径四十五公分大的一张面饼,将新榨的胡麻油均匀地涂抹一遍;黄澄澄的,清香扑鼻,再撒上姜黄,撒上白砂糖,撒上一层厚厚的白面;最后紧紧地卷成一卷压成一团;压实了,再擀成刚才的形状,再撒上一遍,这才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底层,是最好吃的一层之一。
然后,如法炮制,擀上一层又一层,用备好的颜料撒上一层又一层,一层层撂成十公分厚。或剪开翻出五颜六色的“抓抓子”、或卷成卷拧成“马绊场”、或盖上顶层做成一色“蒸饼”。最后擀一个薄如纸的面皮儿将整块月饼完全包裹起来,双人四手抬到笼屉里,一笼屉只装一块月饼,一次蒸两笼屉或三笼屉或四笼屉。
这时,“坐卧”在灶台上的那口大铁锅里早已烧好了沸腾的开水,按顺序将笼屉次第撂在大锅上;再用干净的碎布片或其它什么软物,将锅沿、笼屉缝隙、锅盖缝等一切可能透气的地方都塞严实了;用枯树权、牛粪块等结实耐用的柴火一口气烧上半个钟头的旺火,防止“溜锅”。等锅盖上面热气腾飞好一阵子了就要暂时停入火;停顿一刻钟热气稍降,再用温火烧半小时。就这样烧四次,蒸两三个钟头,一大锅水也熬干散没了,月饼也就蒸好了。
那时候,为了蒸月饼,每年我都会向老师请假担任“烧火丫头”。
月饼蒸好后,要有两人三掀两翻整体端正放稳,用木制的“点朵子”沾上红颜料,在暄腾腾的白面上点上一朵朵红花,便有了色彩,晾上一个晚上,揭掉表皮,切成十五公分大小的方块,便可吃了。新鲜时香甜美味;晾干了酥脆可口,层层叠叠,肥而不腻,中秋后的日子就在这甜美中咀嚼着。
中秋月夜更值得一提。当皎洁的月亮爬过树梢立在屋顶时,深邃的天空澄澈透明,往日的繁星似有若无,亮汪汪的月光如水地洒落在农家宽敞的院落里,比白昼更亮堂。家家户户搬出自家方桌,端一块完整的、画着月亮的月饼,恭恭敬敬地供献在方桌中央,四周的拼盘里供奉上自家收获的水果或别的什么好吃的,叫“献月”。老人们还会讲“嫦娥”和“玉兔”的故事,举头望月,我总想从“玉盘”中看见正在舞蹈的嫦娥或玩耍的白兔。
今天是中秋节,透过窗户,我看见月亮从楼角慢慢上升,好像害羞的小姑娘,升到楼顶时,似乎胆大了,一下子跳了出来,顿时,月光洒满了大地。月光照在杜鹃花的叶子上,在地面就能看见影子。我呆呆的瞧着月亮,仿佛看见了正在砍桂花树的吴刚,美丽动人的嫦娥,活泼可爱的玉兔。你瞧,嫦娥姐姐正朝我笑呢。
我突然想起和爸爸赛诗的事,便请了妈妈做裁判,并给爸爸讲了比赛规则:每人只能说带有‘月’字的诗,谁接不上就算谁输。
比赛正式开始了。我一马当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妈妈说:“不行,这首诗太简单,重背一首。”我只好背起了《拜新月》:“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爸爸说:“你只会背这种短诗,看我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不甘示弱,背起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背完,我还挑战的看了爸爸一眼。爸爸沉思了一会,还是一个字也没吐出,我得意极了,和妈妈一起数:“5、4、3、2、1,时间到。”“天舒赢了。”妈妈宣布。我高兴的蹦起来,抬头看了看月亮,嫦娥姐姐仿佛在冲我笑,祝贺我取得胜利。
下一次中秋节赏月时,一定还要来一次赛诗大会,我也一定要保持冠军这个称号!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3 中秋节的月亮代表着团圆,代表着温暖。那皎洁的月光撒在大地上,世界也是温暖的。
当我躺在我的床上的时候,眼睛无意的朝窗外一瞥,看见了月亮。我走过去拉开窗帘,回到床上。皎洁的月光撒在我的床上和地板上,我呆呆的看着它。它是那么的圆,那么的白,那么的美。有了它在,其他的云彩,除了暗淡,还是暗淡。
我还是暗暗的看着它。
此时此刻,有多少人在望着这轮完美无缺的月亮。此时此刻,有多少人披着这皎洁的月光。此时此刻,有多少人在体会着和家人团圆的温暖。此时此刻,却有多少人在他乡流泪……
月圆,而人却不圆。
想想地震灾区的孩子们吧,他们有的失去妈妈,有的失去爸爸,有的甚至失去了所有亲人;想想工人们在工作的第一线上面,他们顶着月亮工作,却见不到自己的家人;想想孤儿院的孤儿吧,他们没有父母,没有家人,只能抬起脑袋,望着那代表着团圆的月亮;再想想台湾,想想祖国,台湾始终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而祖国也有一块肉没有回来,那中国头上共同的月亮,缺了一块。月亮,不是完整的。
一朵朵云彩飘了过去,遮住了月亮。
看看月亮,才知道有许多人无法享受到这温暖;看看月亮,才知道团圆是多么的重要;看看月亮,才知道我现在是多么的幸福。
我迷茫中看见月亮上面有几处黑点,我相信那是给所有不能和家人团圆的人的位置。皎洁的月亮周围散发出来一层暗暗的雾,若隐若现,我相信那是用温暖做成的,来包裹着月亮。
我想象着天上的每一朵云彩就代表我们每一个人,云彩都围着月亮,而我们也拥抱着月亮。离它远一点的就是没有亲人、回不了家的人们,他们虽然都非常渴望着月亮,但是上帝还是给他们和月亮之间隔上了一层雾。而我们,就是月亮周围的一朵云彩,在月亮那温暖的怀抱里,体会着家人的温馨。
月亮从云彩里出来了,那皎洁的月光又一次的照在我的床上。
我闭上了眼。我能感觉得到那月光正撒在我的眉毛上、眼上、和脸上。我依旧闭着眼,体会那月光给我带来的温暖和舒适。我不得不又想起有好多人不能体会到这么美的温暖,有好多人不能体会到这么美的温馨……
我睁开了我的眼睛,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外面的灯光不知不觉的熄灭了,只剩下天空中那轮明月。
此时此刻,许多人都做着团圆的美梦入睡了,许多人都带着团圆的微笑入睡了,许多人都披着团圆的月光入睡了。而我,还是在这儿呆呆的望着那轮月亮……
晚安,月亮。晚安,家人。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4 时间如水,仿佛是转眼间, 春去了秋又来,一年的工夫就这样渐行渐远。大街小巷、店铺商场里,花团锦簇、琳琅满目的月饼,弥漫着浓浓的中秋味。尝试着购买多种月饼,水果的、蔬菜的、豆沙的、五仁的;袋装的、散装的、盒装的;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就是没吃出那月饼的滋味——
记得小时候,每逢中秋临近,各家各户各人都充满了向往和兴奋,尤其是忙坏了妈妈们。
首先,妈妈要早早收集晾晒盏花、葫芦花、玫瑰花、香豆叶,接着用石头“匠窝子”捣碎挞面,再托人从城里购买些红曲、姜黄。其次,在日常劳作间歇,在田间地头荒坡沙滩上,收集枯树枝烂树根、或挖或拔薅子、冰草、岌岌、艾杆子收工后背回家晒干了,或者在院墙外晾晒些牛粪块。蒸月饼比不得平常蒸干粮馍馍,必须有烧灶火的好燃料才行。
在临近中秋的前几天,妈妈将自家提前制作好的“糟子”用温水泡开了,调上浇头子,发酵了,每隔一两个小时再接续半碗干面,用适量温水搅匀成成糊状,连续接上十次左右,大概有半盆了。再按一碗面的标准加适量温水揉面,揉一次发酵两小时左右,连续揉个十次八次的,积少成多,满满两大盆,松软而劲道,用手一按扑哧扑哧的。
一大早,妈妈就和婶娘、奶奶忙起来。
首先要按照我家“八卦”蒸笼的大孝月饼的薄厚、颜料的品种,将发好的面均匀的揪成若干团。接着,一手揉一手团,揉搓十来个回合,光滑了、瓷实了、圆溜了,用手心按平;再用擀面杖一下一下推开成半公分厚、直径四十五公分大的一张面饼,将新榨的胡麻油均匀地涂抹一遍;黄澄澄的,清香扑鼻,再撒上姜黄,撒上白砂糖,撒上一层厚厚的白面;最后紧紧地卷成一卷压成一团;压实了,再擀成刚才的形状,再撒上一遍,这才是个名副其实的好底层,是最好吃的一层之一。
然后,如法炮制,擀上一层又一层,用备好的颜料撒上一层又一层,一层层撂成十公分厚。或剪开翻出五颜六色的“抓抓子”、或卷成卷拧成“马绊场”、或盖上顶层做成一色“蒸饼”。最后擀一个薄如纸的面皮儿将整块月饼完全包裹起来,双人四手抬到笼屉里,一笼屉只装一块月饼,一次蒸两笼屉或三笼屉或四笼屉。
这时,“坐卧”在灶台上的那口大铁锅里早已烧好了沸腾的开水,按顺序将笼屉次第撂在大锅上;再用干净的碎布片或其它什么软物,将锅沿、笼屉缝隙、锅盖缝等一切可能透气的地方都塞严实了;用枯树权、牛粪块等结实耐用的柴火一口气烧上半个钟头的旺火,防止“溜锅”。等锅盖上面热气腾飞好一阵子了就要暂时停入火;停顿一刻钟热气稍降,再用温火烧半小时。就这样烧四次,蒸两三个钟头,一大锅水也熬干散没了,月饼也就蒸好了。
那时候,为了蒸月饼,每年我都会向老师请假担任“烧火丫头”。
月饼蒸好后,要有两人三掀两翻整体端正放稳,用木制的“点朵子”沾上红颜料,在暄腾腾的白面上点上一朵朵红花,便有了色彩,晾上一个晚上,揭掉表皮,切成十五公分大小的方块,便可吃了。新鲜时香甜美味;晾干了酥脆可口,层层叠叠,肥而不腻,中秋后的日子就在这甜美中咀嚼着。
中秋月夜更值得一提。当皎洁的月亮爬过树梢立在屋顶时,深邃的天空澄澈透明,往日的繁星似有若无,亮汪汪的月光如水地洒落在农家宽敞的院落里,比白昼更亮堂。家家户户搬出自家方桌,端一块完整的、画着月亮的月饼,恭恭敬敬地供献在方桌中央,四周的拼盘里供奉上自家收获的水果或别的什么好吃的,叫“献月”。老人们还会讲“嫦娥”和“玉兔”的故事,举头望月,我总想从“玉盘”中看见正在舞蹈的嫦娥或玩耍的白兔。
每当这时,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三五成群,悄悄地溜进邻家院子,偷偷地掰一小块月饼,或拿一串葡萄或揣一个苹果梨什么的,嘻笑着又去别家偷窥、伺机行动。这不是小偷行为,这是风俗习惯,大人们谁也不会认真、也不会责怪,有的甚至知道孩子们来了,故意躲避进屋子,给孩子们创造机会。
想起那种过节的无限乐趣,却是真的很怀念那种穷苦而无忧无虑的日子,怀念那种温馨浓郁的节日气氛,怀念那揉搓在节日里的亲情和欢乐……也许,怀念少小生活是因为人已老去的表现吧!
如今,日子真的很好很好了,月饼真的很多很好很丰富了,可是,节日的气氛却越来越淡漠了。吃月饼更是节日里靠边站的点缀,而家乡那种蒸月饼过中秋的浓郁氛围恐怕早已一去不返了,家乡的大锅月饼早已被城里形形色色的科技小月饼包围了。挤进城市钢筋水泥森林的眼睛,已不太容易看到澄澈如水的月光了,怎不令人倍情思?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5 中秋佳节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我想除了初夕以外只有中秋节那天是一个团圆的日子吧,中秋佳节,人月两团圆这是一美事。对小孩自来所说,最有趣味的莫过于晚上的“赏月”会。
在溶溶的月色下,在花园的葡萄架下放一些桌椅,摆满各种应节食品、月饼芋头、栗子、田螺、水果等等,丰富极了。轻霜初降,月光如银,凉风习习。爸爸和叔叔在闲谈,或者下一盘棋,……;小孩子呢,在花园里飞,留学生下一条条光艳的彩流,那是他们手里提着的灯笼。有传统的纸扎,上面着各种图案和人物,还有姿势各异的卡通灯笼,五花八门的。经过桌子时往往抓一个田螺或栗子,随即飘开,留下纯挚的欢笑声。还有水塘里的蛙声,汇成一片……
月亮越爬越高,快到半空中的时候,妈妈的祭月工程也完成了。一陈噼噼啪啪之后,大家都围了过来开端品尝食品。边吃边谈,谈工作,谈学,还有乡间事。
谈着,谈着。忽然间,不知是谁喊道:看多圆多亮的月亮!月光如水银泻地般,洁白无瑕。就像披着婚纱的新娘在半空中散步,露出甜蜜的微笑!映照在村前的池塘上,微波的青烟,忽明忽暗地闪动的烛火,增加了几分神秘。
月色、轻霜、欢笑声……
清新怡人,安静和谐,充满欢乐、祥和的晚上!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了多少美好的词句,诗文来形容她,借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衷心的祝贺!
富饶,是穷怕了的中国人最的愿望。改革开放,国民走上了富饶的道路。却碾了我的中秋明月梦。
公路伸到了树过,工厂越建越多,树木越来越少,水塘被填平了,蛙儿,昆虫等都无奈地搬走了,机器的轰鸣替代了蛙虫的鸣唱,漫天尘土“驱散”了清新的霜露。强劲的秋风送来的不是花草香蕴,而是各种难闻的恶臭钢铁厂、轮胎厂、化工厂、水泥厂、陶瓷厂……昼夜不停。儿时的景物茫然无存。
我再也看不到那美景,再也听不到那精美的天籁琴音。看到的只是高大厂房狰狞的暗影似张开的血盆大口,听到的却是单调、乏味,甚至令人讨厌的机器声,闻到的是阵阵令人作呕的恶臭。烟窗里吐出的烟雾,汽车驶溅起的尘土,漫天盖地,洒在我们的身上,钻入我们的鼻子,眼睛、耳孔,浑身高低,里里外外都是尘土。在户外多站一会儿都难受,莫说要露天赏月了,只能从窗口里窥测月亮姑娘真容。
不知何时,月亮姑娘也变成了阿拉伯姑娘,披上厚厚的面纱,再也看不到她皎洁的面容。或许是因为受不了难闻的气味,掩面而行。
满桌的东西,一家的亲人,满屋的热烈,却没月可赏!我是多么悼念童年的中秋,儿时的美景。多渴能再听到亲切的蛙声。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太大的处所,不需要华丽的摆设……
我只要一片蓝天,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
我想,有着类似经历的人都会渴望,渴望“可续发展”的春风,吹散罩在我们头上的烟尘,吹走那难闻的恶臭,使工厂,家园掩成画,让蛙虫共鸣和唱。
让我们共享一轮明月,共建幸福生活。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个中秋我的爱有多少,我不知道,但是我只知道污浊的烟云遮住了我的眼睛,我找不到月圆的时间和位置
关于中秋节的散文6 中秋之日,台风莫兰蒂来了,乌云遮盖着四野,大雨在不停地下着。风起处,门前的树枝在摇晃,片片落叶翻飞着,打着旋儿的四处飘舞,好像雨中的花伞映衬着雨点的光泽,给中秋佳节增添了一道风景。是啊!今年的中秋,她以别样的风韵,赋予人们美妙的畅想。
今夜,窗外下起了大雨。一家人吃过晚饭就各自打道回房了,家里就剩下餐桌上摆放整齐的几种月饼和琳琅满目的水果。家里好静,只有墙上的时钟嘎达嘎达地响着,时间好像是凝固了。思绪象雨水一样流淌,八月十五云遮日;.正月十五雪打灯,看来明年的元宵节也不会有太好的天气了。
如果有一轮明月挂在天空,就可以同老婆出去走走,赏赏月,该有多好。可是今夜的大雨,稀稀沥沥的下个不停,根本找不到月亮的影子。我起身,慢慢地走到阳台,看见窗外是一片伞的世界,人们一个接着一个地走在雨水弥漫的马路上,仿佛是一张张雾里水帘,顺着光滑的油布表层,滴答滴答地滑落。我好像想起了什么?哦!是过去,是小的时候……。
我从小生活在矿山,记得有一年的中秋节,我和妹妹回到乡下老家,阴雨天气。那时老家没有电,只有一盏小油灯,外婆每天晚上弯着腰,一只手撑着灯,另一只粗糙的手遮在灯火前,做着白天没有做完的事,我和妹妹那时还没有到上学的年龄。总爱蹦蹦跳跳地跟在外婆屁股后边跑来跑去,不是离不开外婆,是太喜欢那盏油灯,太喜欢那束灯光了。
外婆和母亲在灯前做着鞋子,缝补衣服,我和妹妹寸步不离的靠在她们身边,总是抢着她们做针线活的那把剪子,时时剪掉煤油灯灯芯上烧毁的那一截。经常遭到母亲的呵斥;“离远点! 针扎着 !”第二天早晨起来鼻孔是黑乎乎的。
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离开了父母,作为他们的儿女,有了自己的生活。也有了自己的儿女,作为父母的我们,更加感受到儿女绕膝的那份天伦之乐。世事变迁,人们心里早已不再奉颂那种“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似的孝道。好儿女志在四方。为了学业、为了事业,儿女们终有一天会有他们自己的天空。为了不同的理想,也会各奔西东。虽人隔千里,却息息相通,不管走到哪里,只要有月光照得到的地方,我们就会知道彼此之间的安好。
窗外的雨一刻不停的下着,我隔窗相望,找不到月亮,只是偶尔见到行色匆匆的路人,看到窗外的几颗老樟树,在雨夜的寒风中瑟瑟发抖,随风摇曳。好像在中秋之夜相互问候,相互拥抱。我凝神的看着它们,似乎听到了它们的交谈。
雨,还在下着,墙上的挂钟浑厚的敲了八下,思绪被钟声打断,我随手拿起一把雨伞,轻轻的推开门,去感受没有月亮的雨夜中秋。我渴望美好,渴望光明,就如行走在迷茫的黑夜,渴望有一轮明月高挂天空。月呀,您就像一盏灯,点燃每个迷失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