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诸水滨什么意思
问诸水滨的意思: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成语“问诸水滨”源自中国古代文学,它的含义主要用于形容两个事物毫不相关或不承担彼此责任的情况,通常用来形容人们试图把两个不相关的问题、事物或责任联系在一起,显得牵强附会,毫无道理。
“君其问诸水滨”意思是: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这句话出自先秦左丘明的《齐桓公伐楚盟屈完》:“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意思是,如果楚国没有朝贡,那是楚国的罪责,楚国敢不朝贡吗。昭王南巡溺于汉水,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
成语问诸水滨读音wènzhūshuǐbīn释义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出处《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问诸水滨,汉语成语,拼音是wèn zhū shuǐ bīn,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出自《左传·僖公四年》。《左传.僖公四年》:“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
君其问诸水滨的意思?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的“其”是表示祈使语气,表请求或命令,可译为“还是”“可要”。 出自《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的意思是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还是请您到水边去问一问吧!原文节选: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出自先秦左丘明的《齐桓公伐楚盟屈完》。译文:楚国使臣回答说:“贡品没有交纳,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
词目,问诸水滨,发音,wèn zhū shuǐ bīn,释义,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引用,《隋唐演义》第48回 遗巧计一良友归唐 破花容四夫人守志 ...问老将军肯屈身从贼否?若老将军吝计不容,滔滔巨浪,妾等姊妹当 问诸水滨 ,而投三阎大夫矣,有何难处?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的“其”是表示祈使语气,表请求或命令,可译为“还是”“可要”。出自《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是什么意思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的意思
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的“其”是表示祈使语气,表请求或命令,可译为“还是”“可要”。
出自 又和诸公作雪月歌,全诗如下: 作者 宋 方岳 诗词正文 月观夜午雪观早,酒兴崔嵬诗潦草。 梅花在傍具知状,唤渠收拾秋崖藁。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问诸水滨的意思是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词语拼音:wèn zhū shuǐ bīn。词语解释:问诸水滨,汉语成语,诸:“之于”二字的合音和连用;滨:水边。你去问水边吧,到水边去问吧。推托之词。比喻与某事不相干,与己无关。
问诸水滨的典故如下:《左传.僖公四年》:“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问诸水滨,汉语成语,拼音是wèn zhū shuǐ bīn,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出自《左传·僖公四年》。
问诸水滨什么意思
问诸水滨的意思: [wènzhūshuǐbīn] 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
问诸水滨百科解释: 出处《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问诸水滨的详细解释: 问诸水滨 [wèn zhū shuǐ bīn] 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
若夫昭王不返,惟胶舟之故,君其~,寡君不敢任咎。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三回
问诸水滨的出处: 《左传·僖公四年》:“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问诸水滨,汉语成语,拼音是wèn zhū shuǐ bīn,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出自《左传·僖公四年》。
《左传.僖公四年》:“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供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春秋时,齐桓公伐楚,以楚之不贡和周昭王南征溺死于汉水为问罪之辞。楚与师的回答,首先承担了不贡的责任,但对昭王不返,却不认其咎。“问诸水滨”,就是说周昭王为何南征不归,请你还是到汉水边上提出这样的问题吧!后因以“问诸水滨”为两不相于之意。
元.方回《次韵伯田见酬》诗:“世故吾其问水滨,向来不合典班春。”(《桐江续集》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