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邢桂州(唐朝诗人王维送邢桂州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2顿吃个蛋挞 诗词赏析 9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鉴赏

日落江湖白 潮来天地青(妙句之妙)———唐·王维《送邢桂州》这是唐代诗人王维送行诗中比较出名的一首。朋友邢济在京口(今镇江)取水路前往桂州,王维去送别,目送孤帆碧天,有感而发。太阳将落,水光与日光融合成一片,发出耀眼的白色,蓝天和绿地浑然青色,又仿佛是被滚滚而来的碧波染成。

“白”、“青”二字以水墨写五彩,以简淡含灿烂,正显出诗人炉火纯青之功力。诗句出自唐代王维的《送邢桂州》。

潮水无情亦解归,自怜长在新安住。——出自唐·刘长卿《新安送陆澧归江阴》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出自唐代王维的《送邢桂州》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古诗《送邢桂州》年代:唐作者王维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作品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邢桂州指邢济。

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邢桂州》名家点评

《送邢桂州》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送友人邢济就任的诗。全诗借助想象友人此行一路击水扬帆所见风光,描写从镇江经洞庭到桂州沿途所见的景物。颈联两句犹为精彩。诗人通过变幻的色彩表现湖海的浩渺和潮水的涌猛,衬托出一幅宏阔壮美的天地背景,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味魔“吉”之诗这个吉字是有“讠”字旁的!

士大夫学佛之风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几度隐居,使王维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

送邢桂州 阅读答案 ,这是王维作的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劝勉友人的诗。 导读: 这首诗的体裁为五言律诗,作者是大诗人王维。其原文如下: 送邢桂州 王维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这是一首描绘送别场景的诗歌,邢济被送往桂州,诗的首句“铙吹喧京口”以热闹的钟鼓声渲染了送别的热烈壮观,虽未直接提及离愁,但从“喧”字中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惜别之情。接着,“凤波下洞庭”一句,通过“下”字描绘出邢济乘船沿江入湖,扬帆直济的豪迈景象,表达了诗人目送友人远行的深情。

唐朝诗人王维送邢桂州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两句语势流畅,一望无前,这是作者情绪颇好的标志。“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颈联笔势陡转,以飞动之笔触写江湖风光。日落时湖光与落日余辉融成一片耀眼的白色,碧波滚滚而来时,整个天地又仿佛都染成了青色。“白”、“青”二字以水墨写五彩,以简淡含灿烂,正显出诗人炉火纯青之功力。

王维,字摩诘,是中国唐代卓越的诗人,出生于公元701年至761年。他原籍祁县(今山西祁县),后迁居至蒲州(今山西永济),晚年则在蓝田的辋川别墅度过。王维是唐代著名的开元进士科状元,他的官职历程包括太乐丞、右拾遗、吏部郎中等,但在安禄山叛乱期间,他被迫担任过给事中,后因受伪职降为太子中允。

王维的作品有:《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送綦毋潜落第还乡》、《送邢桂州》、《送梓州李使君》、《酌酒与裴迪》、《汉江临眺》、《洛阳女儿行》、《山水论》、《终南山》、《临高台送黎拾遗》等等。王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属于如今的山西运城人。

⑴邢桂州:指邢济,作者友人。桂州:唐州名,属岭南道,治所在今广西桂林。⑵铙吹: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觱篥、箫、笳、铙、鼓等。南朝梁简文帝《旦出兴业寺讲诗》:“羽旗承去影,铙吹杂还风。”京口:唐润州治所,即今江苏镇江市,位于长江边。

王维《送邢桂州》诗词鉴赏

   送邢桂州

  唐代:王维

  铙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

   译文

  铙歌鼓吹喧响于京口,乘风破浪扬帆向洞庭。

  经过赭圻城和赤岸山,击水向沅湘驾着轻舲。

  夕阳西沉后江湖浪白,潮水涌来时天地映青。

  明珠又回到合浦海域,定是追随着使臣之星。

   注释

  邢桂州:指邢济,作者友人。桂州:唐州名,属岭南道,治所在今广西桂林。

  铙吹:即铙歌。军中乐歌。为鼓吹乐的一部。所用乐器有笛、觱篥、箫、笳、铙、鼓等。南朝梁简文帝《旦出兴业寺讲诗》:“羽旗承去影,铙吹杂还风。”京口:唐润州治所,即今江苏镇江市,位于长江边。公元209年,孙权把首府自吴(苏州)迁此,称为京城。公元211年迁治建业后,改称京口镇。东晋、南朝时称京口城。为古代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宋书·武帝纪上》:“公大喜,径至京口,众乃大安。”

  风波:风浪。《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古由京口沿江而上,过洞庭,经湘水,可抵桂州。《韩非子·初见秦》:“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渚、江南。”

  赭圻:山岭名。在今安徽繁昌县西北。晋桓温曾于其麓筑赭圻城。《晋书·桓温传》:“隆和初,诏徵温,温至赭圻,诏又使尚书车灌止之,温遂城赭圻居之。”赤岸:山名。在江苏六合东南。《南齐书·高帝纪上》:“治新亭城垒未毕,贼前军已至……自新林至赤岸,大破之。”

  击汰:拍击水波。亦指以桨击水,划船。《楚辞·九章·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扬舲:犹扬帆。舲是有窗的船,扬舲谓划船快速前进。南朝梁刘孝威《蜀道难》诗:“戏马登珠界,扬舲濯锦流。”

  ⑹合浦:古郡名。汉置,郡治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东北,县东南有珍珠城,又名白龙城,以产珍珠。晋葛洪《抱朴子·祛惑》:“凡探明珠,不于合浦之渊,不得骊龙之夜光也;采美玉,不于荆山之岫,不得连城之尺璧也。”《后汉书》载:“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尝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食,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利病,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贾流通。”

  使臣星:即使星。典出《后汉书》:“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且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都。投李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视,问曰:‘二使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耶?’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诗。邢桂州指邢济。

  首句写京口(即今日镇江)送别场景,“铙吹喧京口”,钟鼓齐鸣,运用通感,以听觉感受来写视觉形象,一个“喧”字表现了送别场面之热烈壮观。“风波下洞庭”,这一句点明邢济取水路前往桂州,一个“下”字勾划出了由江入湖、扬帆直济之气势。首联不落渲染离情别绪的窠臼,反而写得意气昂扬,而惜别感情则隐含于中,“风波下洞庭”一句,表现出了诗人目送孤帆碧天、望尽风烟洞庭的深情,感情含蓄而沉着。

  “赭圻将赤岸,击汰复扬舲”颔联承上联写路途所见。“赭圻”为地名(今安徽繁昌县西),“赤岸”亦为地名,可能在桂州境内。这两句诗看似平铺直叙,实则颇具匠心“赭”、“赤”都是暗色调,与诗歌昂扬奋发的风格和谐统一。“击汰”意谓击水,“扬舲”即开船,语出《楚辞》:“乘舲船兮余上沅,齐吴榜以击汰”,这一句化用成句,如盐入水,非常巧妙。

  “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颈联笔势陡转,以飞动之笔触写江湖风光。日落时湖光与落日余辉融成一片耀眼的白色,碧波滚滚而来时,整个天地又仿佛都染成了青色。“白”、“青”二字以水墨写五彩,以简淡含灿烂,正显出诗人炉火纯青之功力。

  “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尾联化用两个典故,表达企盼祝愿之情。“珠归合浦”化用后汉孟尝故事。《后汉书》载:“孟尝迁合浦太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趾比境,尝通商贩,贸籴粮食。先时宰守并多贪*,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渐徙于交趾郡界,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食,贫者饿死于道。尝到官,革易前弊,求民利病,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商贾流通。”“使臣星”之典亦出《后汉书》:“和帝即位,分遣使者,皆微服且单行,各至州县,观采风谣。使者二人当到益都。投李郃候舍。时夏夕露坐,郃因仰视,问曰:‘二使君发京师时,宁知朝廷遣二使耶?’二人默然,惊相视曰:‘不闻也!’问何以知之。郃指星示云:‘有二使星向益州分野,故知之耳。’”这两句意思是:邢济的赴任,将会使桂州出现安居乐业的局面。这一联用典既切合人物身份,又紧扣当地故实,表达了诗人劝勉友人为官清廉、造福百姓的良好愿望,而措辞不卑不亢、真诚恳切,十分“得体”。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