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讲述了什么史实?
《咏怀古迹》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元年(七六六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共五首.夔州和三峡一带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
咏怀古迹其四 dù fǔ 杜甫 shǔ zhǔ kuī wú xìng sān xiá , bēng nián yì zài yǒng ān gōng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cuì huá xiǎng xiàng kōng shān lǐ , yù diàn xū wú yě sì zhōng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咏怀古迹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 魂。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蜀主窥吴向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外,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长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赏析:这首诗咏怀蜀先主刘备,兼怀诸葛亮。
《咏怀古迹·其四》原文及赏析
《咏怀古迹·其四》原文及赏析 篇1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译文 刘备出兵伐吴就驻扎在三峡,无奈战败归来去世在永安宫。
咏怀古迹·其四 杜甫 系列:唐诗三百首 咏怀古迹·其四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解 蜀主:指刘备。 征吴:对吴有企图。 幸:旧称皇帝踪迹所至曰「幸」。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体裁是七律,属于近体诗中的一种。律诗具有严格的格律的要求,全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其一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怀古迹·其四》作者:杜甫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注解】:蜀主:指刘备。征吴:对吴有企图。幸:旧称皇帝踪迹所至曰“幸”。
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咏怀古迹五首 其四 (唐·杜甫)押东韵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入仄平平仄平入 平平入仄仄平韵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
出自于唐代诗人杜甫的古诗《咏怀古迹》全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
咏怀古迹五首 杜甫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 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 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 词客哀时且未还。
为什么要写王昭君?是因为作者想借助王昭君的事迹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他其实写的并不是王昭君,而是借此书写自己的情感。 为什么要写王昭君?
《咏怀古迹其四》唐·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咏怀古迹其五》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咏怀古迹·其四》古诗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一诗通过咏昭君村,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的遭遇的同情。同时,诗人通过表现王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赞美王昭君的爱国精神,也寄托了诗人自己的爱国之情与思乡之情。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原诗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
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作品简介】
《咏怀古迹·其四》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是推崇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关系。作者借村翁野老对他们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但是对于玉殿的虚无缥缈,松杉栖息水鹤,诗人发抒了无限感慨。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站”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相关阅读:《咏怀古迹·其一》、《咏怀古迹·其二》、《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四》、《咏怀古迹·其五》、《杜甫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原文】
《 咏怀古迹·其四 》
作者:杜甫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解】
蜀主:指刘备。窥吴:对吴有企图。幸:旧称皇帝踪迹所至曰“幸”。
征吴:对吴有企图。
幸:旧称皇帝踪迹所至曰“幸”。
崩年:帝王死时。永安宫:在夔州白帝城。刘备进攻东吴,败回,居永安宫,后来死在那里。
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
玉殿:指永安宫。按“玉殿”字下原有注:“殿今为卧龙寺,庙在宫东。”
古庙:指夔州的刘备庙。巢水鹤:鹤在树上营巢。鹤为水鸟,故说“水鹤”。
伏腊:古代仗祭、腊祭之日。仗在夏六月,腊在冬十二月。这句说每年优、腊祭日,村民祭祀不废。
武侯句:诸葛亮曾封武乡侯,其祠在先主庙西。常:一作“长”。
一体句:正因他们君臣一体,情分特密,故也一同祭祀。顾宸所谓“平日抱一体之诚,千秋享一体之报。”
【韵译】
当年刘备谋攻东吴曾到达三峡;他驾崩时也在白帝城的永安宫。
想象里仪仗旌旗仍在空山飘扬;白玉殿在荒郊野寺中难寻影踪。
古庙的松杉树上水鹤筑巢栖息;每年三伏腊月跑来祭祀的村翁。
诸葛武侯祠庙长年在附近为邻;生前君臣一体死后的祭祀相同。
【评析】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于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这是第四首。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站”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凭吊蜀汉先主庙而咏叹刘备,赞颂诸葛亮与刘备生前一体的亲密关系,寄予了自己境遇的苦闷。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诗的最后引出武侯祠,可见诗人羡慕那种君臣相得共同治理天下的政治依样体式。颔联有着凭吊怀古的浓烈意味。浦起龙《读杜心解》说它:“一显一隐,空山殿宇,神理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