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诗的平仄格律表
七律是一种中国古典诗体,其平仄格律表如下:第一句:仄平平仄仄平(押韵a)第二句:平仄仄平平仄(押韵a)第三句:仄平平仄仄平(押韵b)第四句:平仄仄平平仄(押韵b)第五句:仄平平仄仄平(押韵c)第六句:平仄仄平平仄(押韵c)第七句:仄平平仄仄平(押韵d)其中,平指平声。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要求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言律诗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
在七律中,平仄的要求非常严格,需要按照特定的规律选择字词,才能保证诗歌的整体节奏和韵律。同时,在七言诗中,七律的字数比其他七言诗更多,因此需要作者更加注重语言的精炼和抒情的深入,从而使诗歌更富有韵味和感染力。总的来说,七律是一种具有独特格律和艺术价值的古典诗歌形式。
七言绝句平仄规律口诀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
七律的平仄格律:七言律诗(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如:《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七言律诗哪几个字不限平仄?
七言律诗不限平仄的基本说法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就是说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限平仄,第“二四六八”个字一定要平仄相粘或相对。
首先,七言绝句有四种不同的平仄结构。1)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2)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同样遵循平仄规律;3)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首尾平收;4)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
七言绝句(七绝)的四种基本平仄格式即:①平起首句入韵,②平起首句不押韵,③仄起首句入韵和④仄起首句不押韵。
七绝格律的基本形式有四种格式: 平起首句押韵格: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七言诗歌格律?
七言律诗对格律要求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 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七言律诗是一种古代诗歌形式,每句由七个字组成。在平仄格律方面,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可以简单描述如下:平仄分布:七言律诗通常采用"平仄平平仄仄平"的平仄分布方式。也就是说,每两个字为一组,前两个字平声,后两个字仄声,再后两个字平声,最后一个字平声。
七言律诗平仄规律: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如下: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受邀为朋友修改一首同学聚会后有感的诗(他总觉得平仄不畅): 四十三载回母校, 学子归来倍感伤。 宿舍房屋看不见, 教学楼下久彷徨。
七绝格律 (一)平起首句入韵式 格律对照例诗:李白《早发白帝城》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律诗格律标准格式
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2.仄起仄收不入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起平收入韵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律诗平仄规律: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格律对照例诗: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七言律诗 [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七言律诗 [仄起式][仄]仄 平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格律诗有四种基本格式。即“仄起仄收”,“仄起平收”,“平起仄收”,“平起平收”。而格律诗从字数上来分,又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七律诗的平仄韵律是什么?
七律诗的平仄韵律是:
1、七律平起
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平声,古汉语四声的第一声。古汉语的平声字在普通话里分化成阴平和阳平两类。通俗地说,平声就是一声或二声,而仄声是三四声。
2、七律仄起:
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仄是中国的汉字,读音为zè。仄声:古汉语四声中上声、去声、入声 三声的总称
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与四声关系:
平仄理论好比把四个班(四声)学生按性别(平仄)分成男女两类。至于这样的分法是否平均,不是平仄论者考虑的。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现代江浙、福建、广东、广西、江西等处都还保存着入声。北方也有不少地方(如山西、内蒙古)保存着入声。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