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名师课例
后来,学校组织全员参与优质课预赛,备课组同课异构,我和同事们选了《诫子书》一课,我只用了四张课件学习了第一课时。进入决赛后,我和同事选了《动物笑谈》,我又借鉴了网上一位老师的优秀课例,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修改,只用了八张课件,结果荣获一等奖。
教师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公开课《诫子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研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1出示课件,诸葛亮《诫子书》中前两句。2生齐读,口头解其意,并指名说。3出示释意的课件。学生齐读并理解,指名体会诸葛亮“静”的境界。4 归纳:诸葛亮是依靠安静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不不宁静就不能到达高尚的思想境界。
诫子书课件(精编3篇)
诫子书课件(1)教学理念:本设计以“朗读——译读——品读——背读”为学习路径,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体悟、积累,旨在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和情感认知。教学目标:1.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诫子书》的内容和情感。2. 感受并体会诸葛亮对儿子深切的教诲之情。3. 有感情地背诵全文。
学情文言文接触少,文言基础薄弱主观上的畏难情绪对文言文阅读的第四题文意理解题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教材五篇文言文,两个类型:记叙类:小说(《世说新语二则》《狼》)、寓言论述类:书信《诫子书》,语录《论语十二章》本专题所涉及的例题大部分出自《作业本》。
全班同学集体学习诸葛亮的《诫子书》片段。 《诫子书》片段(略) 全班同学积极参与讨论。 注意事项: (1)两个值周班干部想办法组织同学上讲台发表自己对上述话题的看法,谈各自的亲身体会。方法和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或推荐同学,或指定每组两个同学等等。
(出自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俊驰(出自成语:俊才星驰)雨泽 (恩惠像雨一样多)烨磊 (光明磊落)伟奇(伟大、神奇)晟睿(“晟”是光明、兴盛的意思,读shèng;“睿”是智慧的意思)文博(文采飞扬。
《诫子书》选自哪里?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多次引用《诸葛亮集》。中华书局出版的《诸葛亮集》,书名为《中华国学文库:诸葛亮集》是根据清张澍编的诸葛忠武侯文集整理校点的。故事辑集各书中的有关材料,分列诸葛亮的家世、遗事、用人、制作、遗迹五门。
《诫子书》不但讲明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也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整体赏析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在文章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