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这是一首描绘南园清晨至晚间的诗意之作,诗人巧妙运用移步换形的手法,如同绘制动画,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水色山光画卷。首二句描绘的是清晨景象:夜雾渐散,一条蜿蜒于绿树丛中的小径在晨光中变得清晰。路边的草叶沾满露水,绿意盎然,更显生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以前没读过这首诗词,看了一下感觉还不错额。
南园十三首 唐·李贺 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 李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写出了男儿的豪情壮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凌烟阁是唐太宗为表彰功臣而建造的殿阁,上有秦琼等二十四人的像。
关于鲩鱼的诗句
唐代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原文: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译文: 树丛里的小路在晨光中渐渐开朗,细嫩的杂草夜来被烟雾湿染。柳絮落满河边,令人惊奇,以为是雪,一场春雨,使水涨满了溪边的麦田。
“晓月当帘挂玉弓”的上一句是:“寻章摘句老雕虫”,诗句出自唐代李贺所著的《南园十三首》“晓月当帘挂玉弓”全诗 《南园十三首》唐代 李贺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其一)宫北田塍晓气酣,黄桑饮露窣宫帘。长腰健妇偷攀折,将喂吴王八茧蚕。
南园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和怎样的愤激情怀 南园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愿和怎样的愤激情怀
《南园十三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这十三首诗或写景,或抒情,刻画田园生活的安逸,抒发韶华易逝、抱负难酬的感叹,语言清新,诗情隽永,耐人寻味。
南园十三首是诗人李贺在福昌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三乡)所做的。南园十三首是李贺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具体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宪宗元和八年(813)至十一年(816)之间。
李贺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简要分析本诗的艺术特色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李贺 小树开朝径, 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 麦雨涨溪田。古刹疏钟度, 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 烧竹照渔船。这是一首诗,也是一幅画。诗人以诗作画,采用移步换形的方法,就象绘制动画片那样,描绘出南园一带从早到晚的水色山光,旖旎动人。首二句写晨景。
自然景物 人的活动24.颔联写柳絮纷纷扬扬,飘落在溪边的浅滩上,白花花的一片,象是铺了一层雪。诗人不禁大为惊奇。此句 “惊”字写人,透露出诗中有人,有人的观感,有人的情思。这种观感和情思与诗歌所展示的自然景物融成一片。
《南园十三首·其八》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窗含远色通书幌,鱼拥香钩近石矶。《五粒小松歌》蛇子蛇孙鳞蜿蜿,新香几粒洪崖饭。绿波浸叶满浓光,细束龙髯铰刀剪。主人壁上铺州图,主人堂前多俗儒。月明白露秋泪滴,石笋溪云肯寄书。
李贺的《南园》是组诗,一共有13首呢。你问的哪一首啊? 在他的这组诗中,最著名的就是第5首,抒发了作者本人的志向,流传久远。
小题1:诗人以时间为线索,从早上、白天、傍晚到深夜依次展开描写。“朝径”“夜烟”点明是清晨,柳花飞舞、麦田水涨则是白天所见,“钟声”“悬月”已是黄昏,尾联则写渔家劳作到深夜。
南园①【唐】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②请君暂上凌烟阁,③若个书生万户侯?【作者】790-816,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南园十三首其一朗读?
《南园十三首其一》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 解释: 小白长红:指花有小有大,颜色各种各样。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春水初生乳燕飞,黄蜂小尾扑花归。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八》)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莼花。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十一》)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十三》)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十五)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满,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这首诗首联写的是 清晨(时间)的景色,从诗中的“ 湿字可以看出来。 诗颔联写 白昼(时间),的景色,诗人由首联的林间小道来到溪边旁边。
人才发展的诗句有: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与陈伯之书》南朝丘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二)》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南园的春天,充满生机与趣味。春水初生,乳燕振翅飞翔;黄蜂忙碌,小尾轻触花丛归巢。鱼儿围绕着香钩,靠近石矶觅食。这些春天的特色景物,生动描绘出南园的生动景象。远色透过窗户,直入书房,增添了一份宁静与惬意。读书时,窗外的景色如画卷般展开,令人心旷神怡。
<<南园十三首>>作者李贺求诗译
南园的春天,生机勃勃,富有意趣。春水初生,乳燕始飞,蜂儿采花酿蜜,鱼儿拥钩觅食,这些都是极具春天特征的景物,而远景透过窗户直入书房,使人舒心惬意,欢欣不已。9泉沙软卧鸳鸯暖,曲岸回篙舴艋迟。泻酒木栏椒叶盖,病容扶起种菱丝。10 边让今朝忆蔡邕,无心裁曲卧春风。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南园《十三首诗》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是创作的诗歌之一。从诗名看,共有13首,其中七言绝句12首,五言律诗1首。诗中有很多对田园风光的描写,应该是李贺在家乡生活时写的。看起来他享受舒适的生活,但实际上,他是多愁善感的。《南园十三首》比如第五个。
释义: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 唐代张旭《桃花溪》释义: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南园十三首是诗人李贺在哪个地方所作
南园十三首是诗人李贺在福昌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三乡)所做的。南园十三首是李贺辞官回到福昌昌谷后,在家乡的南园闲居时所作的一组杂诗。具体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唐宪宗元和八年(813)至十一年(816)之间。
这十三首诗或写景,或抒情,刻画田园生活的安逸,抒发韶华易逝、抱负难酬的感叹,语言清新,诗情隽永,耐人寻味。同时这组诗是了解、研究李贺居乡期间的思想和生活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南园十三首部分鉴赏:
1、其一是一首描摹南园景色、慨叹春暮花落的小诗。前两句写花开。春回大地,南园百花竞放,艳丽多姿。首句的“花枝”指木本花卉,“草蔓”指草本花卉,“花枝草蔓”概括了园内所有的花。
2、其二写村居晨间风光。福昌宫北的大片农地在晨曦中显得静谧安详。雾霭掩映中,健康体硕的农妇攀上了桑树,正偷偷采摘淡黄色的桑叶,去喂养吴地的良蚕。那些桑叶,在露水的浸润下格外娇嫩。
3、其三此诗写村居劳动场景。竹林里树荫下,梢车转动不停。小蝉从新鲜的泥土里钻出来,爬上树枝,在高处试唱它嘶哑的歌喉。桃花已经凋落,树枝间挂满了果实,还流溢出琥珀状的树脂。
4、其四此诗表达了诗人欲弃文从武、为国效力的抱负。首句写年龄,抒发了怀才不遇、英年遭弃的愤懑情怀。次句极写诗人困苦的处境,为下文弃笔从戎的描写作必要的铺垫。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南园十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