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部必看纪录片 · 第一期
通过这部纪录片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苏东坡,感受他的个人魅力,了解他开创的各种美食,感受一位大诗人,政治家如同我们一样的真实。
据说是2022年年初播出,《千古风流人物》是河南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与河南华之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拍摄的一部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共50集,每集25分钟。
《苏东坡第3集》是一部以苏东坡为主角的历史剧,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精彩的演绎,展现了苏东坡的卓越才华和崇高品格。
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为地拼贴剪辑手法。
北宋国库虚空,积贫积弱。宋神宗急于改革,于是王安石变法推行,王安石追求高效、快速,把所有人变成同一种人,统一思想。因变得太快太急,苏轼不支持。后苏轼辞去官职,隐居。苏东坡率领军民抗洪,得到嘉奖。后一些小人检举苏诗讽刺新法、朝廷和皇帝,御史台下令抓捕苏。用绳子捆住苏,押往京城受审。
这一切让我倍感亲切,只要是关于苏东坡的事情,我都喜欢,唯一的遗憾就是这部片子只有六集。这让我想起了苏轼曾经说过的“青州六从事,化为乌有一先生”,虽然让人有些遗憾,但我仍然深深地喜欢这部纪录片。
《楚汉传奇》电视剧里居然用了“卧薪尝胆”成语,是否语言穿越了?
楚汉相争是公元前206—202年 秦国被灭的时候的事了,这个楚是项羽的叔叔项梁建立起来的,后来项梁死了,就是项羽做了楚国的老大,被称为“西楚霸王”。
纪录片一共6集,分为《雪泥鸿爪》《一蓑烟雨》《大江东去》《成竹在胸》《千古遗爱》《南渡北归》。第一集: 雪泥鸿爪 第一集,主要讲述苏东坡从闻名天下的大文豪到阶下囚的人生转折。苏东坡早年成名天下,仕途前景一片光明。
如果你是历史小白,又不愿意花时间去看历史类书籍,那不妨看看下面这十部经典的历史纪录片吧,看完后,你就会成为不折不扣的历史达人。
纪录片中成竹在胸的内容包括五部分,首先《黄州寒食帖》:公元1082年,苏东坡来到黄州的第三个寒食节,按照传统,这一天家家禁止生火,只能吃冷食。苏东坡凝望着窗外的雨丝,突然间有了写字的冲动。他拿起笔,伏在案头,写下了《寒食帖》。
如何评价纪录片《苏东坡》?
央视纪录片《苏东坡》主要以他贬谪黄州四年的生活为线,观照其一生的心路历程,从人物品格、处世之道、生活趣味、诗词文章、绘画书法等多个方面出发,多层面、多角度地解读苏轼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的过程,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纪录片《苏东坡》第四集《成竹在胸》:主要讲述苏东坡在书法绘画等艺术上的成就。纪录片《苏东坡》共6集,分《雪泥鸿爪》《一蓑烟雨》《大江东去》《成竹在胸》《千古遗爱》《南渡北归》,每集30分钟。
纪录片《苏东坡》已经播出了!历代名人对苏轼的精辟评价:黄庭坚:人谓东坡作此文,因难以见巧,故极工。余则以为不然。彼其老于文章,故落笔皆超逸绝尘耳。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真神仙中人。苏辙: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
《崖州志》记载“天涯”石刻为“程哲”所提 而对于“天涯”和“海角”两块刻石的来历,人们也颇感好奇,究竟是何人雕刻的?又是为何而雕刻?
纪录片《苏东坡》
第6集 南渡北归 主要讲述苏东坡晚年生活困境重重,但他仍然平和乐观的对待生活,以超脱的胸怀对待苦难,成为后来文人士大夫的典范。“在这世上,有些美好的事物是可以逆生长的。当枯树发芽,石头花开,一张纸页成为传奇,人们就会从那张古老的纸上,嗅出旧年的芬芳。
想要保持一个好心情很容易。 1. 每天多睡几个小时,在原本休息时间的基础上。
纪录片开拍 2015年7月28日下午,六集大型纪录片《苏东坡》签约仪式在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举行。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苏东坡》于2015年12月15日在黄冈东坡赤壁公园开机。计划一年完成拍摄。整个拍摄过程历时16个月,追随苏东坡的足迹,行程10余万公里。
《光亮》是大型纪录片《紫禁城》的主题歌,由苏轼(北宋)/苟璘作词,钱雷作曲,周深演唱,发行于2021年11月6日。
学习了一天行测和申论,眼睛有些疲倦了,想听点什么。学习强国app上随机刷到人文纪录片《苏东坡》的录播,便突发兴致听完了,约2个半小时。期间虽有边洗漱加运动,但此片音频依旧在我耳畔、我脑中留下了些什么。
如何评价纪录片《苏东坡》?
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苏东坡》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辅之以当今最新的苏东坡研究成果,汇集中外专家学者的目光,再现一个最丰富、最接近本真的苏东坡形象。
在影像造型上,该片追求贴近宋代审美的情景再现,通过CG特效和手绘动画,“复活宋之画卷,展现宋之韵味,”重现天人合一的诗情画意,呈现趣味盎然的人文情调和跨越时空的视觉奇观。
该片采用了众多“国际元素”。摄制组采访日本、韩国、美国等国20多位苏东坡文化研究学者,展现海外对苏东坡研究的最新成果;在日本拍摄的苏东坡《寒食贴》复制胶片、苏东坡真迹《李白仙诗卷》等,都是首次展示在公众面前。
纪录片开拍
2015年7月28日下午,六集大型纪录片《苏东坡》签约仪式在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举行。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苏东坡》于2015年12月15日在黄冈东坡赤壁公园开机。计划一年完成拍摄。
整个拍摄过程历时16个月,追随苏东坡的足迹,行程10余万公里。除在黄冈境内多地取景外,还到杭州、惠州、儋州、眉山以及日本、韩国、法国、英国、美国等地拍摄了大量珍贵素材。
对余光中、叶嘉莹、康震、陈义芝等数十位国内外著名学者文人进行访谈,在专家们的多元解读中,探讨苏东坡对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的深远影响。
央视纪录片《苏东坡》主要以他贬谪黄州四年的生活为线,观照其一生的心路历程,从人物品格、处世之道、生活趣味、诗词文章、绘画书法等多个方面出发,多层面、多角度地解读苏轼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的过程,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又邀请了诸多海内外学者、诗人、艺术家讲述苏东坡的生平故事和作品,再现了一个富有极强个人魅力的苏东坡形象。
或许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更熟悉的是苏东坡的诗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等,高考时背的死去活来(笑)。而此次通过纪录片《苏东坡》,我发现他从我印象中书本上的那个刻板的人物走了出来,变得充满生活气息,你一边被他的才情所震撼,一边又被他的乐天所感染…他拥有着一颗难以被定义的有趣的灵魂。
林语堂曾评价他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鸽子的温文。”但不得不说,在我心中他除了诗词文章之外,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的乐天和美食,在他被贬至湖北黄州后,因为俸禄微薄,无法养活家人,他便亲自带人开垦耕种荒地,并在荒地树林里筑起了一间草房,在房壁上绘上雪景,名曰“东坡雪堂”,因此而自号“东坡居士”。在这里经常与人赋诗下棋外,闲暇时便研究起烹饪技术,还亲自烹饪各式菜肴。即使生活如此艰难,他也依旧抱着极为乐观的心态,继续着他的美食生活。他在《初到黄州》一诗中写道“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分毫没有看出一丝被贬官的悲哀,分明是一副赏美景、尝美食的好心情。 因为黄州的猪肉非常便宜,他还买来猪肉,用慢火清炖,然后加入上葱、姜、酱油、料酒等调料,做出的肉美味无比。为此他还专门写了《猪肉赋》:“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他还专门将自己写过的有关美食的诗文集结成赋,如《菜羹赋》、《食猪肉诗》、《豆粥》、《鲸鱼行》以及著名的《老饕赋》。文中,苏轼以“老饕”自嘲,并戏谑地“宣称”:“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这让他一下子从我们心目中一个高不可攀的文豪形象,转变成了一个我们身边的朋友,一下子让我们感到亲切起来。
所以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只要你读宋词,就绕不过他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只要你练书法,就绕不过他的《寒食帖》;即使你不练书法不读宋词,只要你爱美食,就一定知道他的东坡肉……他是无法被定义的苏东坡,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