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进曹营歇后语
歇后语:徐庶进曹营 —— 一言不发一言不发【yī yán bù fā】 一句话也不说。暗示有自己的想法或见解。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闻。
答案: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解释:1. 徐庶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曾经为刘备效力,展现出非凡的智谋。然而,在《三国演义》中,徐庶因为某些原因被迫进入曹操的阵营。2. 在曹营中,尽管徐庶身处敌对阵营,但他选择恪守忠诚,不向曹操透露任何有关刘备军情的机密信息。
徐庶进曹营的下一句是:一言不发。“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典故出自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徐庶通过自荐的方式成为刘备的军师,但被曹操的谋士程昱设计骗到曹营。
补充歇后语: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唐僧看书——一本正经 林冲上梁山——迫不得已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后面是什么?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该歇后语的意思是:一句话也不说。暗示有自己的想法或见解。
徐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徐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缘由: 徐庶是诸葛亮的密友,曾更名单福,先于诸葛亮辅佐刘备。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很有才干.曹操看中人才,一天逼徐庶说如果不去曹操那里办事就把他的母亲杀了.他是孝子,就去了.最后,徐庶只能为曹操办事.虽然他投靠了曹军,但他怀念他的好友刘备等人。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参考资料:歇后语词典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后面一句是什么?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缘由: 徐庶是诸葛亮的密友,曾更名单福,先于诸葛亮辅佐刘备。
徐庶进曹营的下一句是:一言不发。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典故出自文学作品《三国演义》。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原本是三国前东汉末年刘备手下的谋士,在徐庶的帮助下,刘备屡次击败曹操的军队,曹操在谋士的策划下,诱骗了徐庶的母亲。
徐庶进曹营——心在曹营心在汉。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发一言损失曹操八十万大军。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投靠刘备后,接连数次打败曹军大将曹仁,并且夺得樊城。曹仁与副将李典逃回许昌后,去见曹操,告知了刘备主要依靠“单福”取胜的消息。曹操的谋士程昱笑道:“此人不是单福,而是颖州徐庶。单福是其假托之名。
徐遮进曹营歇后语的意思
徐遮进曹营歇后语的意思:徐庶到了曹营,不为曹操献计献策。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因为徐庶来到曹操阵营后,没有真心为曹操献过一计,多数升帐时,徐庶都是一言不发。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典故:徐庶本为刘备身边的一位大将,为刘备效力,后来却投奔了曹操。他投奔曹操是不得已而为之,自古忠孝不能两全。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刘琮不战而降。
三国中进曹营有歇后语的应该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徐庶进曹营”的下一句是“一言不发 ”。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徐庶进曹营】—— 一言不发 【徐庶进曹营歇后语解读】: 徐庶是诸葛亮的密友,曾更名单福,先于诸葛亮辅佐刘备。程昱向曹操献计,将徐母赚至许昌,随后又骗取徐母笔迹,诈修家书。
徐庶进曹营有关的歇后语
徐庶进曹营有关的歇后语,详细介绍如下:
1、徐庶进入曹操阵营——一言不发。
2、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3、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4、刘备借荆州——无债一身轻。
5、张飞穿针引线——眼睛盯着对方。
6、司马懿的心——大家都知道。
7、刘备回敬——因小失大。
8、刘备扔桶——买人心。
9、刘备借荆州——无债一身轻。
10、刘备卖草鞋——现货。
11、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12、刘备见到孔明——如鱼得水。
13、刘备去了黄鹤楼——他害怕了。
14、刘玄德获得了赵子龙奖——别提他有多高兴了。
15刘皇叔哭荆州——令人害怕的眼泪。
16、三结义兄弟——生死之交。
17、刘禅小豆——买不起。
18、孔明弹着钢琴回到了仲达——它是如此沉重。
19、孔明钟摆空城市规划——化险为夷。
20、孔明斩马谡——郑明的军纪。
21、隔着门看诸葛亮——俯视英雄。
22、诸葛亮皱了皱眉——计上心来。
23、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24、关羽放屁——不知脸红。
25、关云长打败了麦城——所有的损失都是由于粗心大意。
26、关云长没有伤害张文远——记得旧爱。
27、关云长留住嫂子——善良最重要。
28、关云长刮宫术——没有痛苦。
29、关帝庙寻子——拜错了神。
30、关公吃葡萄酒——我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