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共315首(己亥杂诗共有几首?)

星空下的拥抱 古文典籍 27

其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什么和什么之作?

龚自珍其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例如《己亥杂诗》中第一二三首,“不论铁盐不愁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妞那不生栽禾。

《已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所创作的一组诗集,发表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年)),是龚自珍一生思想的精华。诗集为诗人辞官后南北往返途中创作的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

己亥杂诗 偶赋凌云偶倦飞①,偶然闲慕遂初衣②。 偶逢锦瑟佳人问③,便说寻春为汝归。

己亥杂诗一共有315首。《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自叙诗,共315首。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组诗运用多种手法,艺术风格多样,既有雄奇又有哀艳。

关于龚自珍的所有诗有近800首,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著名的有: 《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已亥杂诗的315首全部列出来。

己亥杂诗(315首)清·龚自珍 1. 著书何似观心贤?不奈巵言夜涌泉。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生续集再编年。2. 我马玄黄盼日曛,关河不窘故将军。百年心事归平淡,删尽蛾眉惜誓文。3. 罡风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卧九阍。终是落花心绪好,平生默感玉皇恩。4. 此去东山又北山,镜中强半尚红颜。

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自叙诗,共315首。己亥杂诗介绍: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自叙诗,共315首。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

《己亥杂诗》是清代文学家龚自珍的组诗作品。这是一组自叙诗,共315首。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或议时政,或述见闻,或思往事,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复杂,大多借题发挥,抨击社会。组诗运用多种手法,艺术风格多样,既有雄奇又有哀艳。己亥杂诗 其一 著书何似观心贤⑴,不奈卮言夜涌泉⑵。

⼰亥杂诗·其⼀ 【作者】龚⾃珍【朝代】清 著书何似观⼼贤?不奈巵⾔夜涌泉。 百卷书成南渡后,先⽣续集再编年。

《己亥杂诗》共几首?

315首七绝,总题《己亥杂诗》已亥杂诗 (一)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二)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是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篇。龚自珍的诗歌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己亥杂诗》共有315首。

龙树灵根派别三,家家楖栗不能担。我书唤作三桠记,六祖天台共一龛。(近日述天台家言为三普销文记三卷,又撰成龙树三桠记。)83. 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穈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五月十二日抵淮埔作)84. 白面儒冠已问津,生涯只羡五侯宾。萧萧黄叶空村畔,可有拥书闭户人?

己亥杂诗共315首,我们一般知道的是第二百二十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杂诗共有几首?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己亥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作者48岁,因厌恶仕途,辞官离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属。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共共315首。《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创作的一组诗集。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革”,批评清王朝的腐败,洋溢着爱国热情。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号定庵(ān)。

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着祖国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难中的人民,不禁触景生情,思绪万千,即兴写下了一首又一首诗,于是诞生了《己亥杂诗》。龚自珍所作诗文,提倡“更法”“改图”,批评清王朝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

龚自珍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在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龚自珍请辞回到南方老家。1839年按农历算是四月二十三号走的,十二月二十六号到了杭州。这中间有将近十个月的时间。

己亥杂诗的全诗是什么啊

己亥杂诗

龚自珍〔清代〕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人材 一作:人才)

译文只有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焕发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万马齐喑: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沉默,不说话。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降:降生,降临。

赏析

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万马齐喑”,比喻在清朝统治下,人们不敢讲话,到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沉闷气氛。这里用了一个典故。苏轼《三马图赞引》:“时(宋元祐初)西域贡马,首高八尺,龙颅而凤骨,虎背而豹章,出东华门,入天驷监,振鬣长鸣,万马齐喑。”对于“万马齐喑”的局面,用一“哀”字,表明诗人痛惜之情与爱国之心。诗人于1810年到北京做官,满怀经世之志、治国之略,但是仕途的失意。政治主张的破灭,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他处在“平生进退两颠簸”(《十月廿夜大风不寐起而书怀》)的境遇中。

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现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

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运用移花接木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砸烂黑暗统治,出现一个崭新世界的愿望。“天公”,即玉皇,亦即世俗所谓老天爷。诗人揭露时弊,忽然就劝起老天爷来了,诗末自注云:“过镇江,见赛玉皇及风神、雷神者,祷祠数万,道士乞撰青词。”这个自注说明了诗人写这首诗的具体环境,看出了诗人是借“道士乞撰青词”之机,用民间迷信活动来为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服务。“不拘一格”,充分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远大的目光,具有战略性的设想。当时的清政府,腐朽无能,内忧外患,特别是帝国主义侵略者,虎视耽耽,奴役中国民族、灭亡中国国家之心不死,瓜分风潮,迫在眉睫,要拯救暴风中破船似的中国,非有各方面的大批人才,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诗人劝天公重新振作精神,不拘一格而降大批人才,共挽即倒的狂澜,将倾的大厦。“劝”字,颇具积极意义。它是奉劝,而不是乞求,表现了诗人处于踞离临下的地位,也显示出诗人变革的信心。

创作背景

龚自珍所处时代是封建主义腐朽没落的时代。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公元1839年(道光十九年己亥)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即是其中一首。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标签: 龚自珍 己亥杂诗 诗人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