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的十大名画
《大道将成》创作于1938年至1946年间,收录于《丰子恺精品画集》中。这幅作品有多个版本,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画面,类似今天漫画的“分镜”概念。2.《香稻》描绘了一个孩童将稻粒放在窗下,等待鸟儿食用的情景。丰子恺未用“捕鸟”等直接词汇,而是以“香稻”体现了一种新的心灵境界。
主要作品《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画中有诗》。
《子恺漫画》,1926年,开明书店出版。2. 《子恺画集》,1927年,开明书店出版。3. 《西洋美术史》,1928年,开明书店出版。4. 《缘缘堂随笔》(散文集),1931年,开明书店初版;1957年,人文书店增订本。5. 《子恺小品集》,1933年,上海开华书局出版。
《丰子恺创作选》(散文集)1936,上海仿古书店。《艺术漫谈》1936,上海人间书屋。《缘缘堂再笔》(散文集)1937,开明。《漫画阿Q正传》1939,开明。《子恺近作散文集》1941,成都普益图书馆。《艺术修养基础》(论文集)1941,桂林文化供应社。《画中有诗》(诗配画)1943,桂林文光书店。
丰子恺的作品
丰子恺的作品有:漫画作品:《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阿宝赤膊》、《你给我削瓜,我给你打扇》、《会议》、《我的儿子》等。著作:《子恺漫画》、《子恺画集》、《西洋美术史》、《缘缘堂随笔》(散文集)、《画中有诗》、《艺术趣味》(散文集)、《绘画与文学》(论文集)等。
大道将成 这幅作品创作于一九三八年至一九四六年,原收入于《丰子恺精品画集》当中。值得一提的是,这幅作品有着很多个版本,也用样有着多个角度,用今天漫画的术语来讲,就是丰子恺先生为这一幅画创作了多个“分镜”。
丰子恺的作品有《西洋美术史》、《车厢社会》、《缘缘堂随笔》、《小钞票历险记》、《艺术与人生》、《艺术趣味》等文学作品。
《手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五课,作者是丰子恺,是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长的散文。全文以拟人手法写出一只手,五根手指各有不同。
【小学课本上丰子恺的作品有哪些啊!现急需!请各位帮帮忙啊!
小学课本上丰子恺的作品有哪些啊!现急需!请各位帮帮忙啊!小学课本上丰子恺的作品有哪些啊!现急需!
没有机会读,想在你提示阅之。 没有机会读,想在你提示阅之。 《缘缘堂随笔》。
丰子恺的作品主要收集在 《子恺漫画》 《子恺画集》 《随笔二十篇》 《艺术趣味》 《车厢社会》《艺术丛话》 《丰子恺创作选》 《艺术修养基础》 《艺术与人生》《缘缘堂集外遗文》 《缘缘堂随笔》 《活着本来单纯》等书中。
丰老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头,画作以漫画为主。
《随笔二十篇》是天马书店发行的图书,作者是丰子恺。作品内容大部分是作者1932年至1934年间应各杂志的征稿而作,其中有《吃瓜子》、《读书》、《给我的孩子们》、《旧地重游》、《新年》、《随感五则》等。
其他作品 《半篇莫干山游记》《野外理发处》《山中避雨》《“艺术的逃难”》《口中剿匪记》《丰子恺潇洒的一生》《儿戏》劳者自歌(十则)行路易
丰子恺的散文有哪些
《缘缘堂随笔》:丰子恺的散文集,1931年出版,包括《渐》、《立达五周年纪念感想》、《吵瞎自然》等篇目。2.《艺术趣味》:丰子恺的散文集,1934年出版,涉及艺术鉴赏、绘画之用等话题。3.《车厢社会》:丰子恺的散文集,1935年出版,记录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
《缘缘堂随笔》。 《缘缘堂随笔》是丰子恺先生的主要散文选。1927丰子恺皈依弘一法师江湾永义里的寓所举行了仪式。丰子恺并请弘一法师为自己的住所取名。
,俄国屠格涅夫著,1953年,文生出版社。《源氏物语》(长篇小说),日本紫式部著,198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该书籍对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列入《唐诗》、《红楼梦》等书之后的亚洲十大值得收藏的书目。这部作品不仅是世界上第一部,也是最早的长篇写实小说。紫式部因此被评为全球五大伟人之一。
丰子恺的艺术趣味在《艺术趣味》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5. 他的率真性格和思想在《率真集》中得到了体现。6. 《护生画集》是丰子恺的重要作品之一,共分为9部。7. 他的作品《白鹅》被编入初中一年级和四年级的课文。8. 《竹影》被选入初中一年级课文中。
其他:《手指》和《竹影》被收录在语文教材中,而《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则被选为黑马阅读材料,《源氏物语》被广泛认可,是亚洲文学的重要代表作。音乐论著:《音乐的常识》、《音乐入门》以及《近世十大音乐家》和《孩子们的音乐》等。
我是非常喜欢丰子恺的漫画,还有他的散文,记得有一次我们一批人在一个旅游点,走廊墙上掛的丰子愷漫画复制品,同去的很多旅伴津津有味地欣赏。
丰子恺散文的主要内容
丰子恺散文代表作是《丰子恺散文选集》、《丰子恺文集》。
丰子恺作品简介:
《 丰子恺散文》是2008年1月1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丰子恺。本书主要收录了丰子恺先生的精选优秀散文作品。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中国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丰子恺(1898-1975),漫画家、作家、翻译家、美术教育家。浙江崇德(现属桐乡)人。1914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习音乐、绘画。
1921年东渡日本学习西洋画。1925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漫画,以漫画著名文坛。主要文学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缘缘堂续笔》、《车厢社会》、《率真集》、《丰子恺散文选集》、《丰子恺文集》(7卷)等。
另有漫画集《子恺漫画全集》等多种。译著有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初恋》、《猎人笔记》,日本作家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和日本古典名著《源氏物语》等。
《竹影》写三个孩子在朦胧的月光下猜问题、描人影、绘竹影,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童趣,描写了小孩的童心并叙述获得艺术教育的经过.写“我”受到艺术教育后的感受.
竹影
丰子恺
几个小伙伴,借着月光画竹影,你一笔,我一画,参参差差,明明暗暗,竟然有几分中国画的意味.也许,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的童稚活动中.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呢?
吃过晚饭后,天气还是闷热.窗子完全打开了,房间里还坐不牢.太阳虽已落山,天还没有黑.一种幽暗的光弥漫在窗际,仿佛电影中的一幕.我和弟弟就搬了藤椅子,到屋后的院子里去乘凉.
天空好像一盏乏了油的灯,红光渐渐地减弱.我把眼睛守定西天看了一会儿,看见那光一跳一跳地沉下去,非常微细,但又非常迅速而不可挽救.正在看得出神,似觉眼梢头另有一种微光,渐渐地在那里强起来.回头一看,原来月亮已在东天的竹叶中间放出她的清光.院子里的光景已由暖色变成寒色,由长音阶(大音阶)变成短音阶(小音阶)了.门口一个黑影出现,好像一只立起的青蛙,向我们跳将过来.来的是弟弟的同学华明.
“唉,你们惬意得很!这椅子给我坐的?”他不待我们回答,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剧烈地摇他的两脚.椅子背所靠的那根竹,跟了他的动作而发抖,上面的竹叶作出萧萧的声音来.这引起了三人的注意,大家仰起头来向天空看.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大家赞美了一番之后,我说:“我们今晚干些什么呢?”弟弟说:“我们谈天吧.我先有一个问题给你们猜:细看月亮光底下的人影,头上出烟气.这是什么道理?”我和华明都不相信,于是大家走出竹林外,蹲下来看水门汀上的人影.我看了好久,果然看见头上有一缕一缕的细烟,好像漫画里所描写的动怒的人.“是口里的热气吧?”“是头上的汗水在那里蒸发吧?”大家蹲在地上争论了一会儿,没有解决.华明的注意力却转向了别处,他从身边摸出一枝半寸长的铅笔来,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徘徊之间,我们同时发现了映在水门汀上的竹叶的影子,同声地叫起来:“啊!好看啊!中国画!”华明就拿半寸长的铅笔去描.弟弟手痒起来,连忙跑进屋里去拿铅笔.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不久他拿了一把木炭来分送我们.华明就收藏了他那半寸长的法宝,改用木炭来描.大家蹲下去,用木炭在水门汀上参参差差地描出许多竹叶来.一面谈着:“这一枝很像校长先生房间里的横幅呢!”“这一丛很像我家堂前的立轴呢!”“这是《芥子园画谱》里的!”“这是吴昌硕的!”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大家吃了一惊,立起身来,看见爸爸反背着手立在水门汀旁的草地上看我们描竹,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华明难为情似的站了起来,把拿木炭的手藏在背后,似乎害怕爸爸责备他弄脏了我家的水门汀.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弟弟连忙拣木炭给他.爸爸也蹲在地上描竹叶了,这时候华明方才放心,我们也更加高兴,一边描,一边拿许多话问爸爸:
“管夫人是谁?”“她是一位善于画竹的女画家.她的丈夫名叫赵子昂,是一位善于画马的男画家.他们是元朝人,是中国很有名的两大夫妻画家.”
“马的确难画,竹有什么难画呢?照我们现在这种描法,岂不很容易又很好看吗?”“容易固然容易;但是这么‘依样画葫芦’,终究缺乏画意,不过好玩罢了.画竹不是照真竹一样描,须经过选择和布置.画家选择竹的最好看的姿态,巧妙地布置在纸上,然后成为竹的名画.这选择和布置很困难,并不比画马容易.画马的困难在于马本身上,画竹的困难在于竹叶的结合上.粗看竹画,好像只是墨笔的乱撇,其实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都要讲究.所以在中国画法上,竹是一专门部分.平生专门研究画竹的画家也有.”
“竹为什么不用绿颜料来画,而常用墨笔来画呢?用绿颜料撇竹叶,不更像吗?”“中国画不注重‘像不像’,不像西洋画那样画得同真物一样.凡画一物,只要能表现出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就是佳作了.所以西洋画像照相,中国画像符号.符号只要用墨笔就够了.原来墨是很好的一种颜料,它是红黄蓝三原色等量混合而成的.故墨画中看似只有一色,其实包罗三原色,即包罗世界上所有的颜色.故墨画在中国画中是很高贵的一种画法.故用墨来画竹,是最正当的.倘然用了绿颜料,就因为太像实物,反而失却神气.所以中国画家不喜欢用绿颜料画竹;反之,却喜欢用与绿相反的红色来画竹.这叫做‘朱竹’,是用笔蘸了朱砂来撇的.你想,世界上哪有红色的竹?但这时候画家所描的,实在已经不是竹,而是竹的一种美的姿势,一种活的神气,所以不妨用红色来描.”爸爸说到这里,丢了手中的木炭,立起身来结束说:“中国画大都如此.我们对中国画应该都取这样的看法.”
月亮渐渐升高了,竹影渐渐与地上描着的木炭线相分离,现出参差不齐的样子来,好像脱了版的印刷.夜渐深了,华明就告辞.“明天白天来看这地上描着的影子,一定更好看.但希望大不要落雨,洗去了我们的‘墨竹’,大家明天会!”他说着就出去了.我们送他出门.
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现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